关灯
护眼
字体:

大宋一把刀(806)+番外

顿了顿,曹皇后转移了话题:“太后娘娘的生辰又要到了,今年可还在宫中祭拜?”

“自然要祭拜的。”官家正了神色:“你仔细准备,莫要有任何疏漏。”

说完了这件事情,曹皇后提了一句张司九,笑道:“今年司九生了孩子,到时候告诉太后娘娘一声,也好叫太后娘娘乐一乐。她老人家,最喜欢孩子的。”

就这么一句话,就让官家想起了自己小时候种种经历:“是,大娘娘对孩子们都极好。她也爱热闹,尤其喜欢孩子们在旁边笑闹。她生前,也喜欢张娘子,曾说过,张娘子与她相似。”

曹皇后一直笑盈盈听着。

但官家说完这一番话,却已是心中有了决断,用过饭后,便离去了。

他一走,曹皇后面上笑容就淡了下来,抬手揉了揉额头,这般耗费心神,总让她觉得头疼。

女官低声与曹皇后说话:“您又何必如此为张娘子费这个心?”

曹皇后笑了:“做女人的,都不帮女人,难不成帮那些臭男人?”

女官想了想,也觉得是这个道理。

曹皇后笑容淡淡:“一帮闲着没事干的老货,不过是被刘太后镇压久了,心里忌惮,又想撒气罢了。叫人恶心。”

女官一时无言,但也觉得是恶心的。

和离的事情就这么闹着,一直到张司九满了四十天月子,都还没落下帷幕。

但张司九却顾不上那些。

医院来了个生病的婴儿。

是坏疽病。

如果不立刻手术,肯定是保不住命的。

可刚出生没几天的婴儿,想要做手术,太难了。

其他人都不敢下刀,只能来请张司九会诊。

张司九一听是个小婴儿,当时眉头就皱起来,看了一眼自家刚吃饱,还在婴儿床里睡得香甜的小星星,吩咐喜梅盯着点,自己就换了衣裳去医院会诊。

这种新生儿坏疽病,一旦出现,死亡率是很高的。

很多时候,刚一发现,病情就发展十分迅速,治疗起来很艰难。

张司九也没有十足的把握,只能说看一看。

一路疾行,到了医院,张司九就去病房看孩子病情。

只是还没进病房,就听见哭声。不是孩子的,是孩子母亲的。

孩子刚出生五天,今日发现的,孩子母亲不顾劝阻,不肯呆在家里,所以就一起过来了。

第903章 坏疽病

孩子母亲哭泣声里,夹杂着几句男子低声的宽慰。

可渐渐地,男子声音里也是带上了梗咽。

夫妻两人压抑的哭声,光是听着,都让人心碎。

张司九他们推门进去,夫妻两人立刻就站起身来,局促又期待地看了过来。

那满含了期待的目光,让人的心都忍不住为之一颤。

这一刻,父母对子女的爱,具现了。

看得见,摸得着,动人心魄,折人神魂。

却也……叫人心疼。

尤其是刚做了妈妈的张司九,更是看得心情沉重。

那年轻的妇人,瞧着也不过就是十七八,脸庞尚且还稚嫩着呢,目光直接落在张司九的脸上,顾不得别的,往前走了两步,直接就冲着张司九跪下了:“张娘子,张娘子,你救救我儿子吧。”

她拼命磕头,每一下都是实实在在的,生怕磕得轻了,张司九就不肯救她的孩子了。

年轻的男子也跟着就跪下了:“张娘子,您若是救活了狗儿,从今往后,我给您当牛做马!我们带钱来了,砸锅卖铁我们也治!”

张司九连忙去扶:“别这样,别这样。我们肯定会尽全力的。你们快起来,尤其是你,还在坐月子呢。”

孩子都这样了,年轻妇人哪里还顾得上自己坐月子?

她两眼含着眼泪:“只要他能好,就是拿我的命去换也行的。”

张司九握住她的手再添了几分力气,强行拽了她起来:“越是这个时候,你们越是不能垮了。起来。我跟你保证,我一定尽全力。”

年轻妇人这才起来了。

张司九上前去查看孩子情况。

孩子的坏疽发生在背部。

已经有铜钱那么大一块变成了紫黑色——皮下组织显然已经坏死。

这个名字,其实还有个名字,叫做蜂窝组织炎。

蜂窝组织炎,就是皮下发生了严重炎症,一般都是由细菌引起。

治疗方式其实也不难,就是清理伤口后,抗生素往上怼。

可难在哪里呢?

难在新生儿太小,麻醉剂不好掌握。

难在新生儿太小,伤口不好处理。

难在新生儿太小,术后用药也很难。

张司九仔仔细细检查了坏疽处。

坏疽不算太大,也不算太深,但此时患儿已经出现了发热和肺炎现象。

这是一个很不好的现象。

因为新生儿的肺炎,也是很要命的。

张司九很想叹一口气,毕竟这个情况真的不是很好。

但是考虑到了孩子父母一左一右站着,伸长了脖子等着,她就不敢叹气。

这种时候,哪怕她皱个眉头,只怕那对父母心里就跟天塌了一样。

但,不皱眉不叹气,难道就有好消息了?

当然没有。

最终,张司九还是要说实话的。

她问:“吃奶怎么样?”

年轻妇人愁眉苦脸:“不行,今日已经一口奶都不愿意吃了。昨日还能吃一点——”

说着说着,眼泪又下来了。

拒奶。

这种情况是正常的。

得了病的孩子,很多因为不舒服,都不想吃奶,而且会昏睡。

张司九沉吟了一下,还是直接了当地问了:“现在情况不是很好,如果要治,肯定要做手术。先把坏疽的地方清理干净,然后用药。最关键的是用药。孩子太小了,药不好喂,药量也不好控制,稍有不慎就会造成副作用。”

话说到这里,孩子父母就已经泣不成声了。

最后,张司九轻叹一声:“这样的情况,我没有十足的把握。只能说勉强试试。试过了,机会也只有一半。即便是坏疽治好了,将来孩子会不会落下后遗症,谁也说不好。”

顿了顿,看着已经面露绝望的父母,张司九轻声问:“所以,要治吗?”

“孩子会受罪,机会也不算大,甚至以后孩子可能有残疾,或者痴傻的可能,你们确定还要治吗?”

出力治,不难。

但他们能承受这个后果吗?

如果孩子最终仍旧去了,或者将来留下后遗症,能接受得了吗?

张司九的话,犹如针扎,犹如刀割。

年轻的父母哭断了肝肠,却也只能对视一眼,颤抖着做决断。

因为等不得。

张司九不得不催。毕竟新生儿太小,耽误一分钟,可能生存的机会都更小一分。一旦发展成坏血病,那就真的救不回来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那年轻男子最终一咬牙:“治!不管多大希望,都要治!这是我们第一个孩子,我们不可能就这么带他回去等死!他若命好,能好起来,那是他的福气,若是死了,我们这个当父母的,也对得起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