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宋一把刀(417)+番外

“等到了京都,最多是深秋或者是初冬,这个时候,买了宅子,安顿好,正好就过年了。我可以写信先让元鼎帮忙租个小宅子,这样等咱们去了,就不用住旅店,直接就能住下。等自己的房子买好了,打扫干净,就搬家。”

这个事情其实张司九早就设想好了的。

只是原计划是她和顾青舟两个人,现在变成了一大家子人。

不过,人多更好。家人都过去,她也就不用记挂家里。

徐氏有点犹豫:“会不会太麻烦三郎了?咱们这一大家子的——”

“不麻烦。”张司九很有把握:“知道咱们去,要是没麻烦他,他才不高兴呢。而且,也不用担心欠人情,别忘了,造纸厂就是他的股份占大头。二叔也算是他的功臣。”

这些年,造纸厂可没少赚钱。而且发展得这么好,张小山功不可没。

当然,最主要的是,张司九真心不觉得杨元鼎是外人啊!这厮每次和自己要药的时候,那可一点都没客气!

所以,张司九对他也真客气不起来。

张小山拍了板:“既然这样,那咱们就准备去东京!房子留着,田都租出去。城里的铺子也租出去。”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那这边的卤肉生意呢?”

张司九看向徐氏:“二婶打算怎么办?”

徐氏想了想,说道:“我想交给徐江两口子。食堂的事情成不了了,他们继续干这个,也有个活计。而且,也能让他们帮忙跑个腿,收个租什么的。总比外人强。”

张司九点点头:“也好。这卤肉生意本来就是二婶的,二婶说了算。”

至于怎么跟娘家人说,那就是徐氏的事情。他们做的,就是尊重徐氏的决定。

不过,还有一件事情,张司九没忘了:“那我明天去找招银,说一说这个事情。”

招银现在是住在厂门口的。

当初厂子修好了之后,她就听张司九的建议,在厂子门口买了一块地,修了一个小房子,前面三间用来做铺面,后面三间拿来住人,中间隔开一个不算很大的院子。虽然小,但也算有了个落脚的地方,而且还有点进项。

那三间铺子,招银自己用了一间,剩下两间租出去了。

不过对外说的,她也是租客。

否则,她那个爹早就死皮赖脸搬过去了。

就这样,刘长进也是隔三差五去找一趟招银,招银要是不管饭,他就坐在铺子门口不走,逢人就说招银的不孝顺。

招银不怕坏了名声,可却实在是怕他浑身脏兮兮的招苍蝇。

毕竟,招银做的是卖猪肉和早点的生意,就等着这些员工上班买早点,下班的时候顺路买点肉,要是铺子里脏兮兮的,人家肉也不想买的。

所以,招银现在是不得不管。

刘长进还想过要钱,气得招银直接操起分肉的大砍刀,追着刘长进追了几百米,吓得刘长进才不敢张口了。后来,他也熟练了,到了饭点,就拉着儿子去招银那儿吃饭。有啥吃啥,招银不给,他就坐门口等。

招银一个杀猪比谁都利落的人,总被这个不争气的爹气哭。

还有她弟弟,现在也有点儿刘长进的习气,张口闭口就是“姐,给点吃的吧。我饿。”

招银不止一次问张司九,什么时候走。

她是真的迫不及待想摆脱自己这个爹。

第二天,张司九就找了招银说起自家准备举家搬迁去东京的事情。

招银毫不犹豫:“那我现在就卖房子。”

张司九却拦着她:“房子别卖,留着收租金。租金每年拿出一部分来,给你爹和你妹妹。”

招银立刻拒绝:“给我妹妹行,给刘长进做什么?我钱多了扔水里也不给他啊!”

那嫌恶的样子,显然是真被刘长进给恶心坏了。

张司九按住招银,跟她细细分析:“招银,你如果不把他按住了,让他能活得下去,他说不定死皮赖脸去东京找你。你别忘了,你的户籍在这里,你也的确是他女儿,他如果状告你不孝,那你是要被遣送回来吃官司的。”

“这不是为孝顺他,而是花钱买平安。”张司九叹了一口气:“这事儿是有些恶心人,但这事儿却必须这样办。”

招银沉默了。

最后忍不住恶狠狠地骂了一句:“世上每天死那么多人,怎么偏偏都不是他呢!”

第468章 出发

举家去东京的事情定下来后,很快也传开了。

只不过,徐家那边因为徐氏那个卤肉铺子的事情起了一些摩擦,郭氏没说什么,毕竟她有自己的打算,只有二房那边有些埋怨,和徐氏吵了一架,说徐氏偏心。

但架不住徐氏直接顶回去一句“我自己的产业,我愿意请谁管就请谁管。二嫂说我偏心之前,不如先想想为啥这次丢了食堂的承包。”

这下,徐家那边也就风平浪静了。

只不过徐氏事后还是忍不住跟张司九感叹:“有些人啊,没钱的事后,看着还老实。可有了钱,反而一下就变了。”

张司九对于这种状况,只有一句话:“不是人变了,而是人本来就那样,只不过穷的时候,不得不老实。”

徐氏:……我总觉得九娘越长大,说话越扎人心窝子,一扎一个准,还扎得深。

殊不知,张司九实在是年纪到了——而且还那么忙,谁有功夫把时间浪费在说废话上呢?大夫的时间,就是生命啊!

张家要走的事情,传开之后,相好的人家陆陆续续都上门来问起这个事情,确定这个事儿是真的,难免也有挽留的人,但大多数人还是支持的,毕竟去东京,意味着张家更上一层楼!

尤其是李家小婶子,拉着儿子虎头过来:“你家两个娃娃都要念书,去东京也是迟早的事情。只不过,去了也别忘了我们。逢年过节的,捎个话回来。等过几年,虎头大一点了,我们看看情况,我们或许也去看看。”

李家那边因为养猪走在了前沿,率先建立了第一个养猪场,这些年也十分赚钱。

而且,他们学着张家,弄的是品牌意识,主打肉干净健康,和许多大户人家签订了供货协议,定期送猪肉去,发展得那叫一个好。

李家小婶子头上那银鎏金的簪子,耳朵上的珍珠耳环,就很能说明问题。

虎头年纪小,也不太懂很懂,只大声嚷嚷:“反正小南瓜不许走!小南瓜是我妹妹!是我家的!”

说完还一把拉过了小南瓜,急切道:“他们说你走了,我以后就看不见你了。你别走,跟我回家吧。我还没给你抓蛾子呢,还有不是说好去抓泥鳅和螃蟹?”

小南瓜还真就犹豫了!

不过好在最后她还是更舍不得徐氏和张司九,所以就狠狠心拒绝了虎头:“那不行呀,我要跟二婶和大姐在一起。”

顿了顿,她还想出了一个好主意:“要不,你跟我们走吧!虽然你吃得多,但是我有钱!能养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