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宋一把刀(416)+番外

一旦谁发达了,那肯定就得优先考虑亲朋好友,如果你不考虑,那别人就骂你没良心。

可考虑多了,那搞不好就要出什么事情。

毕竟,有这一层关系在,很多人做起一些昧良心的事情,反而更肆无忌惮。

张司九这话说得徐氏更堵心了,她忍不住悻悻的骂了一句:“我那个二嫂,真的是泥巴裹了心眼子,完全是个稀里糊涂人!这次,她们三家也吵翻了天,外婆都气病了。一个个的,真是不省心!徐江也是,眼睛里一点容不下砂子,不看场合就闹起来。这顿团圆饭,愣是吃了一肚子的气!”

越想这些,徐氏越觉得心里头烦躁,最后忍不住抱怨:“这日子,实在是没法过了。”

“二婶,其实,我觉得合伙的生意不好做。”张司九伸手抚了抚徐氏胸口,“二婶快别气了。各人有各人的福气,他们早点分开做,也不见得是坏事。心拧不成一股,那强行捏在一起,迟早还要出更大的事情。分开了,各自去奔各自前程,好坏都怪不到别人。”

“至于咱们家,其实损失不大,以后食堂未必就不买卤肉了。毕竟那些下水,处理起来麻烦。而且别家找到那么便宜的猪肉供应,所以价格也比不过咱们家。”张司九笑得灿烂:“您不去管娘家那摊子事儿啊,保肝汤都能少喝两回。也多点时间陪我们。小南瓜每天都想您呢。”

小南瓜现在都六岁了。

六岁的娃娃,正是需要人教导的时候。

今天这会儿也就小南瓜跟其他小朋友玩去了,所以不在家。不然的话,一定是搬着凳子坐在门口等着张司九或者徐氏回家的。

在小南瓜看来,二婶除了不叫娘,其实就是娘。

最喜欢的两个人,最依赖的两个人,也是徐氏和张司九。

当然,张司九都要靠后一点。

徐氏听见张司九这话,有些意动,又有些犹豫:“可如果换了人承包食堂,那我还给人送货,多少有点不合适吧。你喊你徐大舅他们咋个看我?”

毕竟是娘家人,徐氏还是做不到十分冷静,完全不在意对方的看法。

张司九只说了一句话:“那咱们难道要和钱过不去吗?反正我觉得郭婶子肯定能想得明白,也会告诉咱们,别和钱过不去。”

至于二房和三房那边,二房说什么张司九说不好,但是徐江两口子,肯定也不介意。

徐氏其实听见那句“和钱过不去”就已经想通了:是啊,为啥要和钱过不去呢?家里又没个金山银山的,凭啥不赚钱?又不是昧着良心的钱!卖东西,卖给谁不都是一样的?

想通了这一点,徐氏心气儿就顺了。

不过,张小山回来的时候,还是被抱怨了两句:“你说你,成天累死累活,到头来,咱们还得被你连累!”

张小山也知道了承包食堂的事情,脸色同样不好看。面对抱怨,他脸上露出几分愧疚,而后叹一口气:“说真的,这个事情,是我对不住你们。没能帮上忙——”

“你快别了。”提起走后门,徐氏比张小山还紧张:“可不敢干这样的事情!你忘了杨县令走的时候跟你咋个说的了?咱们赚钱,也赚的良心钱,可不敢乱来!要是被人抓住了,你得进大牢!”

张小山拉着徐氏坐下来,又叫了小松小柏,张司九他们过去。

等一家人都齐了,他就郑重说道:“我不想干这个厂长了。”

这话一出,家里其他人都惊住了:不干厂长,那干什么去?衙门那边,也回不去了啊!

张司九扬眉,猜到了几分,就问了句:“二叔有了别的打算?”

“我想去东京看看。”张小山说起“东京”的时候,眼睛里都有点闪闪发光。

这五年来,他开拓了眼界,见识了许多事情,越来越觉得,当初杨县令那个建议,真的是对的。

州府比县城都不知繁华了多少倍,更何况是都城?

而且,不同环境下长大的人,还真是差距大得很!

看着几个孩子,张小山更是生出了雄心壮志来:“咱们手里也有钱了,去东京买个小宅子,小松小柏继续读书,我和你一起干卤肉买卖,咱们有了经验,不愁干不好。到时候,开个饭庄子!而且,九娘不也总说要去东京看看?正好咱们一家人都去,都开开眼界!要是将来九娘和小南瓜能嫁到那边,小松小柏也在那边安家,那更好了!”

张小山真心实意:“住在城里,挣钱容易,而且天子脚下,也安全,不用种地不怕被人欺压,总比这个县城好。”

张司九有些意外张小山想得这么长远。

她看着张小山,有点刮目相看:五年时间的成长,可真是巨大啊!

最不能接受的还是杨氏:“那你爹和你大哥他们咋个办?以后逢年过节都没人烧个香的!这里是咱们的根,根都不要了?”

“没有不要。咱们有空了,随时都能回来。就是将来觉得东京不好,也能回来。我爹娘,我带着他们的牌位就行。”张司九知道杨氏最担心什么,所以继续轻声开口:“奶奶,您也别怕,您将来到了那一步,我们肯定也送您回来。就像您说的,这是咱们张家的根。”

大户人家都这么干。

毕竟谁也不是祖祖辈辈都是东京户口。

所以,人死了,就扶灵回老家就行。

第467章 堵心

张司九这话太大实话了,以至于杨氏噎了好半天,才算是缓过劲儿来。

可缓过来之后,她也忍不住瞪了张司九。

可要说责骂吧,张司九这话又说到了到她的心坎里,说到了最关键的地方。

她就是怕百年之后,得埋在那边,到时候,孤零零的,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万一以后后人再回了绵竹,那她彻底就成了孤鬼一个。

到了她这把年纪,最怕的就是客死异乡,回不了家。

张小山忍不住看了张司九一眼,不知道该说啥好,最后嘬了嘬牙花子,闭嘴了。

徐氏瞪了张司九一眼,埋怨一句:“你这孩子,说话这么直愣愣的!今天什么日子?说这个不吉利的话做什么?”

张司九面对小松小柏佩服又不敢学的目光,笑了笑:“我是做大夫的,最不能避讳。与其这个事情留在奶奶心里,成了一根刺儿,她天天想着。到时候想出个心病来,还不如现在说清楚了。而且,奶奶肯定接下来就要说,要不我们去,她一把年纪就不折腾了,留在绵竹就行。”

“所以,我也不如直接说了,免得浪费口水。”

杨氏这次终于忍不住,瞪着张司九骂:“显你长了个嘴!话都让你说完了!”

不过那意思,多多少少有点恼羞成怒的意思。

张司九又笑:“秋后进京赶考的人最多,也是商人来往最多的时候,咱们如果要去,可以跟着大商队一起出发,这样安全不说,也可以跟着他们一路看看沿路繁华的城镇。”

商人们都是走熟了路的,最知道哪里可以停留,哪里应该避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