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宋一把刀(380)+番外

但是粗的那个就很有意思了。

而且是冒热了之后,加上黄豆面,糖,还有各种作料干拌而成。吃在嘴里,有点辣,有点甜,味道很新奇。

张司九和杨元鼎两人交换着吃完,都表示很不错:为了这个,今天也是不虚此行的!

除了凉面,还有各种蒸糕和烙饼。

还有卖土蜂蜜的。

连着蜂巢一起卖——旁边还有一堆高蛋白的蜂蛹。

张司九表示:蜂蜜挺好,但是蜂蛹就算了。

倒是摊主一看杨元鼎,就知道他是不差钱的,直接开启了推销模式:“小郎君,小郎君,你看这个蜂蛹,好得很!买回去给你爹吃!保管效果好得很!”

看杨元鼎不是很感兴趣,摊主赶紧又说了一句:“烤着吃,味道好得很!而且,蜂巢里还有蜜,不信你掂一下,沉得很呢!”

这么沉,里头肯定有不少的蜂蜜。

杨元鼎礼貌问了问价格。

发现比自己想象中的要低很多,于是小手一挥,直接就买下来,转头笑嘻嘻的跟张司九商量:“回头给你分点,听说早上喝点蜂蜜水好。”

张司九看着那个脑袋大的蜂巢,警惕性后退:“你切开的时候,还是要小心点。”

万一里面还有原住民呢?那就可能要有性命之险的~

杨元鼎贼兮兮的:“我让我二哥去开。”

在县衙里的杨元峰,没忍住,打了个喷嚏。

溜溜达达的逛了一圈之后,张司九还给小松小柏一人买了个陀螺——那是人家手工制作的,而且抽起来转得可快。估计两个小的,一定会喜欢。

逛完了之后,张司九找到程万里,程万里那已经陆陆续续有人开始排队,看那队伍长度就知道,今天上午肯定是忙碌的一上午。

不过神奇的是,这个队伍里,大人很少,百分之八十都是大大小小的孩子,甚至连抱在手上的都有!

第426章 生活

这样的景象,让人忍不住惊叹。

不过,这一场义诊本来也是针对孩子,所以孩子越多,他们就越高兴。

杨元鼎看着这么多孩子,悄悄感叹:“这一家得生多少孩子?”

程万里解释道:“倒不见得是生了多少孩子,大人们都把孩子放在这里,或者几家人留一个在这里领着孩子排队,要么就是让家里大孩子带着。毕竟他们下山赶集一趟,也不全是为了这个事情,还要买或者卖东西。”

住在山里,下山一趟就不容易,有的走路都得走两个时辰,而且全是山路。

所以。住在山上的人,轻易不下山,下山就一定会把该办的事,该买的东西全部都办完,买完,绝对不会浪费一点时间。

甚至很多孩子,长到了七八岁,一次都没去过山脚下。

因为太小,得要大人背着抱着,大人哪里腾得出手来?

杨元鼎忽然问了句:“那他们读书呢?”

这个问题,直接就让程万里沉默了。

张司九也叹了一口气,看着这些脸上局促不安,又有点儿莫名兴奋,或者是新奇地到处张望的孩子,说破了事实:“这样的情况,读书基本是不可能的事情。除非城里有亲戚,能送去借宿。对他们来说,做猎户,采药人,或者等到十来岁,去山脚底下,做个学徒,就算是能改变命运了。”

山里这样的情况,想要求学,太难了。

旁边也不知道是里正还是乡绅的人,听见张司九这话,笑了笑;“原本镇上也有个私塾,但是办了几年,学生太少。那先生挣不着钱,就去别人家做西席了。”

他的笑容甚至都有点儿苦涩:“过两年,我那孙儿也该读书,我要么只能请个先生来家里,要么就只能送他去城里。”

倒不是缺那点钱,就是折腾。而且请先生也不是那么容易。

杨元鼎神色凝重。

程万里感觉气氛有点儿僵住了,就赶忙跟张司九道:“既然时间不早了,就快点开始吧。人这么多,我怕中午都的看不完所有的人。”

张司九点点头,也跟着程万里坐到了问诊台前头去。

不过,她虽然是单独一张桌子,可是并没有一个人分流过来她这边。

而且即便程万里都发话了,那些人也依旧是假装没听见一样。

张司九叹一口气:年纪还是太小,实在是没有一点点的说服力啊……

最后,还是杨元鼎扬声来了句:“中午就收摊,要是不过来看,到时候中午之后的,看不完可就只能等下一次了!你们放心,要是在张小娘子这里看了,病没好,或者是看出毛病,衙门负责赔钱!”

张司九一听这话,就感觉有点不妙,生怕出来一个讹钱的。

不过,这话显然比较有说服力,张司九这边陆陆续续的,就有小猫两三只过来排队了。

而且,都是大人领着一串孩子。

有些人脸上,明明白白的写满了精明和算计。

张司九也不理会,该问诊就问诊。

问诊完了的,的确有蛔虫病的,就由专门的人负责发放药物。

为了方便,这些药都是提前用油纸包好的,从三岁到十五岁,每个年龄都有。其中三岁到十岁,每个年龄阶段准备出来的药包是最多的。

因为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也最容易生蛔虫病。

而发放药物的人,只需要确认好孩子的年龄就可以直接发药,根本不用非得是学医的或是懂医的。

张司九这边,是杨元鼎负责发放的。

两人本来默契度就高,根本都不需要多余的话,就配合得很好。甚至问诊速度比起程万里那边还要快。

张司九这边的队伍消失得很快。

后来程万里那边排得靠后的,犹犹豫豫一番之后,很多也跑过来了。

一晃眼,半个上午就这么过去了。

张司九这边,有个十岁的姐姐,带着三个孩子过来问诊。最小的那个,才两岁,被大姐抱在怀里,怯生生的吃着手。

四个人,竟然一个比一个瘦。

尤其是那个姐姐,已经完全是皮包骨的状态,脸上是蜡黄蜡黄的,看上去一副营养不良。

而其他三个小的,也是差不多的情况。

最小的那个还好点。

张司九一看到这个情况,不由自主就多打量了几眼。

一般来说,如果同一个家族的人,呈现出同样一种身体状况,那么多半,他们身体都出现了同样的问题。

造成这样营养不良情况的,有可能是因为穷,也有可能是病。

如果是穷,张司九没辙。毕竟她也一样的穷——这都快过去一年了,张家的情况也就勉强达到了衣食无忧的温饱状态。要说富裕,那还远着呢。

但如果是病的话——张司九觉得自己就可以试试了。

所以,对待这四个孩子,张司九是拿出了全部本事。

先确认是不是蛔虫病。

蛔虫病严重的时候,也会造成孩子的营养不良。

可不管是哪一个蛔虫病的特征,四个孩子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