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宋一把刀(379)+番外

就好像有人在背后追他一样。

张司九悄悄感叹:瞧给孩子欺负得!

不过谁会和钱过不去呢?这种感慨也就稍纵即逝。

很快大家就进入了热烈的讨论。

讨论的内容就是:如何拉来更多的慈善家?比如像叶岚这样的!

程万里整个过程都笑得合不拢嘴。

也不知道到底是因为钱而喜悦,还是因为某种暗搓搓的小心思。

除了讨论这个之外,他们也终于拟定出一套靠谱的方案

那就是花钱雇大夫

去到每个镇子上,隔三日摆摊坐诊。

这样既不用担心浪费医疗资源,也不用担心到时候来了患者找不到人。

反正只要固定了时间和地点,那些患者总能找来。

至于不摆摊的日子,一个是可以让坐诊的消息传播,另一个也是可以让大夫去别的地方。

粗略算了一下,大概过个十几个大夫就足够。

只是靠山的地方还是要辛苦一些,负责那边的大夫,每次过去都要花费不少时间。

所以他们打算尽量在当地找大夫。

哪怕就是赤脚大夫,技术没有那么好,但能看虫病就行。

剩下的麻烦就是到处去找药。

绵竹这边的药几乎已经被他们集中到一起。

但是还不够。

赵城直接就说让人回去州府买来。

而且他还憨憨的提起了叶岚,又一次把人卖了:“叶大夫人脉特别广,尤其是和那些药商打交道很多。找他帮忙买准没错!能便宜好多呢!”

假如叶岚能听见这句话,那么一定会在心里唱起那首歌:听我说,谢谢你~

不过,好在大家也不是什么厚道的人。所以对这种坑人的事情,谁也没有提出异议,默契的达成了一致。

当天晚上,程万里终于睡了个好觉。

齐大夫也终于有心思打理打理自己的胡子。

唯一彻夜难眠的只有叶岚。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这一场声势浩大的义诊终于拉开了帷幕。

张司九本来是该负责自己村里或者留在城里的,不过和杨元鼎一商量,他们两人干脆选择去最偏僻的山里。

说起来,一直知道绵竹县靠山,天气晴好的时候甚至能看见远处的山峦,但是……还真一直没去过。

这次去,不仅去义诊,也去看看山里到底是什么样。

尤其是土特产。

杨元鼎是带着任务来的:带领山区的老百姓们发家致富的同时,自己也小小的赚一笔。

张司九表示:跟着大佬有肉吃!没别的,就是干!

而且,山里药材多啊!山里没有地,但是可以种药材啊!!!

半野生的药材,也很不错的!

第425章 义诊

时值六月中旬,正是一年之中最热的时候。

为了早点到目的地,张司九他们一大早就出发了。

早到什么地步呢?天不见亮都是最最基础的。

事实上,马车得走一个多时辰,所以,他们是等于踏着凌晨三点多的星光出发的。

杨元鼎用的小花脸套的车。

他的马车是重新设计过的,宽窄都正常,但高度却拔高了一部分,里头更和普通马车有了天壤之别——先是安全座椅,固定在车架上的座椅,用棉布和棉花填充,设计成了十分舒适的人体角度。

上面还有小小的机关,可以调整靠背的高度。

这个马车,一共四个座位,每个座位旁边还有可折叠的小桌板。

而高出来那一截,则做成了行李架。

一上车,杨元鼎就给张司九调整了一下,然后自己也美滋滋的坐下,摸出了蚕丝眼罩扣上,准备补觉——

最目瞪口呆的,还是程万里。

程万里今天以身作则,也跟着他们两人一起去。

他哪里见过这个阵仗?

眼看着杨元鼎都躺好了,甚至都发出了愉快的小呼噜声,他都还没回过神来。

等缓过来,他谨慎的东摸摸,西摸摸,最后忍不住靠在了靠背上,顿时就舒服得长舒一口气,心想这个椅子也太舒服了——就是有点毁形象。让人看着,怪不像话的。

他心里如此评价着,冷不丁听见张司九说了句:“反正也没外人看见,老程你不用怕没有形象。长路漫漫,赶紧休息吧。”

程万里吓了一跳。

而始作俑者张司九,也摸出了眼罩戴上,闭上眼睛睡觉——要说会享受,还是富二代会享受!

最终,程万里也摸出了暗兜里的眼罩,睡下了。

这一觉,程万里睡得很香。

就连马车特有的颠簸,都仿佛变成了轻柔的摇晃,催促着他更加往梦境更深处滑去。

最后,到目的地的时候,是杨元鼎嫌弃的把程万里喊醒的。

没别的,程万里的呼噜声,实在是有点大!

这个镇子是直接在山脚下建的。

背后就靠着绵绵的青山。

那山,从远处看,明明是青蓝色的,但凑近了看,就是各种颜色的绿组合在一起。

而且,格外的巍峨高耸,仿佛看不到山巅。

山里也有不少村子,但都住得很零散,就算有集中的,也是隔老远才有一家,互相之间都不挨着。

这样的情况,每个村子都去拜访就不现实了,爬山都得累死人。

所以,这一片,都是在这个镇子上义诊。

今天是义诊的第一天,特地挑的还是这个镇子上赶大集的日子。

不得不说,还真是热闹非凡。

所谓的大集,不仅是那短短的一条街各处商铺里人满为患,还有特地空出来的平地上,大大小小摆满了各种地摊。

地摊上卖什么的都有,馍馍,野菜,笋尖,自家染的土布,自家纺织的布匹绸缎,还有活鸡活鸭,或者鸡苗鸭苗,甚至小猪。

还有不少货郎也挑着担子过来摆的,什么胭脂水粉,头花头油,针头线脑——

放眼望去,虽然地方不大,但那热闹劲,比起城里也不差。

不过,看多了,也不难看出,这边的人,生活条件水平还是不如城里的。

这边的人,穿粗布衣裳的人很多,甚至衣裳上补丁超过三个的人,也很多。

张司九他们的摊位是特地预留下来的,这会儿专门有人带他们过去。

程万里负责对接。

而张司九和杨元鼎对视一眼之后,都看出了对方的心思。

张司九一偏头:“整点?”

杨元鼎搓搓手:“高低得整点。”

于是两人愉快的奔向了小吃摊。

大热天的,其实根本没有心思吃热的,所以两人第一个目标,是凉面摊子。

那凉面分两种,一种是普通凉面,一种是更粗一点的。两者不知道有什么区别,所以张司九和杨元鼎一样要了一份。

这些摆摊的,也不可能带桌子椅子来,有个碗都算不错,很多不带汤水的,根本就直接拿树叶竹叶一盛。

细的凉面,就和外头卖的凉面差不多,加了茱萸,有点微微的辣,吃两口,在这个微微清凉的早晨,还能逼出一身薄薄的汗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