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宋一把刀(319)+番外

小郎君焉了。三个月的苦药汤,那可不是一般的恐怖。

但张司九却很有兴趣:“为什么要吃三个月?”

“是先吃三个月。”程万里指了指小郎君:“通常这种病症,多是身体有不足之处,或是经脉不通,或是运化不足。故而病症出现在表。这样的调理,三个月算是短的。遇到严重的,吃个一年半半载也是常有的。”

“而且最好还要加以自身锻炼。”

这么一说,张司九就很明白了。

过敏在西医里的解释是因为自身免疫力的问题,有缺陷,所以对某种物质特别敏感,很容易受到刺激出现敏感反应。

但在中医来说,虽然没有自身免疫力这个词汇,但其实意思都是一样的——都是身体内部出现了问题。所以,中医的做法是找到根子,调理五脏六腑,保证经脉气血运行畅通无阻。

小郎君听两人一个教,一个学,只觉得茫然:这个时候,不是应该我是最重要的人吗?这样忽略我真的好吗?

但他不敢说话。

因为他觉得张司九那张嘴太可怕,能不招惹就不招惹。

最后,小郎君带着自家随从和朋友走的时候,神色复杂的留下了一个十两的银子:“我就带了这么多。”

张司九也不为难他:“行吧,那就不让你写欠条了。下次摘花,记得想清楚。拈花一笑虽然诗情画意,可后果很严重哦!”

小郎君悲愤而逃,感觉这辈子也不想再赏花!

而他的朋友们,一个个也是神色复杂:神一样的拈花一笑!差点没给人笑过去了!词语是这么用的吗?

张司九一脸欣慰加慈祥:张医生为了病人长教训,真是付出了太多太多。相信以后这位小郎君都不敢再乱来了。

这个慈祥的表情,落在其他人眼里,更是让人觉得这小女娘有点丧心病狂:这是什么鬼表情!

第357章 一战成名

张司九出名了。

这笔罚款,不仅让张司九在村里出名了,更是让她在整个县城出名了。

张家的油菜花,俨然已经成了一个茶余饭后的梗。不仅被不停传播,更被无数人评论。

里正焦头烂额的找来了张家:“这钱,要不退回去吧。”

张小山和徐氏也看向了张司九,隐隐有些赞同里正的意思——主要是罚得太多了。拿着真的是有点不合适。

张司九神色淡定:“他给了,就说明他自己也知道错了,为什么要退?而且,如果退了,是不是就默许他们摘花是可以的?”

里正觉得两个事不是一个事。

杨元鼎就是这个时候赶过来的——他过来,也是为了这个事情。

不过,他的观念和里正截然不同。他是带着那小郎君一起来的。

那小郎君时隔几日,再回到熟悉的地方,想起自己所作所为,不禁嫩脸一红,怪害臊的。

杨元鼎咧出一口大白牙鼓励他:“别不好意思,大丈夫嘛,敢作敢当。不就是偷花的事情吗?承认了也没啥大不了,谁一辈子还不犯个错,有个难以启齿的事?面对他,你才能重获新生!”

小郎君:……我谢谢你的鼓励。

他整理了一下衣衫,昂首挺胸走到进了张家院子。

然后在看见张司九那一瞬间,就被抽空了气势,干巴巴的打招呼:“张小娘子。”

张司九意外的看他:“你是来要钱的?”

小郎君本来准备好的腹稿瞬间裂开,他完全磕巴住了:“啊?”

“不是不是,他是来感谢你的。”杨元鼎喜滋滋的跨进来,帮小郎君解释一句:“这是吴六郎,上次的事情,他回去之后越想越觉得自己做错了,加上听见外头风言风语,所以特地求我带他过来一趟,亲自感谢你的同时,再说一句罚款是他心甘情愿交的,不用你有任何心理负担!”

虽然杨元鼎说得言之凿凿,但张司九一个字也不信:真的不是杨三郎你去找人家,强迫人家过来的?

结果下一刻,吴六郎竟然涨红着白白净净的脸皮连连点头:“对对对,就是这样,没错!我回去越想越后悔,又被爹娘训斥一回,这才知晓自己犯了多大错。农人种地本就辛苦,我们去赏花虽是好事,可动手攀折,就大错特错。那些都是粮食,岂容浪费糟蹋?我带了个不好的头,若是人人争效,那岂不是成了鼓励人浪费粮食?那最后,张小娘子家的收成都要受影响!这笔罚金,该交!”

吴六郎说完竟然还深深一拜:“我想得太肤浅,所以酿成大错。那点罚金,都未必能弥补,若之后粮食歉收,便是我的过错,那时,张小娘子还可再来寻我,我愿负责!”

张司九目瞪口呆,脱口而出:“你真是自愿的?”

“自愿!绝对自愿!”吴六郎斩钉截铁。

杨元鼎咧着一口白牙,不要钱的高帽子一顶又一顶的送给他:“人家吴六郎那是有思想觉悟的人!和普通人当然不一样!这叫什么?这叫知荣辱而悔过,叫心中有正气,乃是真正的,坦坦荡荡的君子!这多厚道的人啊!”

吴六郎的脸皮,又红了。

张司九在旁边看着,鉴定完毕:好的,确定是杨三郎他忽悠来的,绝对没错了。

里正和徐氏他们几个,也是看得一愣一愣的:不仅不要退钱,还要再负责?这要是将来收成之后,用这个理由去讹一笔——

徐氏赶紧掐死了这个念头,不敢再想,深深觉得罪孽。

里正更是摆手:“说得严重了,严重了,一枝菜花,也不至于收成就歉收了。”

然而吴六郎一脸正气:“我那一枝花当然不至于。但我开了这个头,焉知其他人有没有效仿?若他们纷纷效仿,那就是我造成的!我自然要负责!”

杨元鼎“呱唧呱唧”鼓掌:“六郎你真是好样的!这觉悟,将来一定能是一个好官!”

最后,吴六郎是昂首挺胸走的,仿佛完成了什么人生大事。那坚定而凛然的样子,依稀仿佛也能看出几分傲然正义的风姿。

里正恍恍惚惚的走了。

徐氏和张小山则是一脸的震撼。

杨元鼎笑嘻嘻的跟张司九邀功:“我来得及时不及时?我听了这个事儿,听老大和老二在那儿讨论,我就知道你这头肯定要出问题,就马不停蹄去找了吴六郎。”

张司九无言:“你这样一搞,他们要怀疑我是不是胁迫吴六郎了。”

不过,想了想吴六郎之前的态度,张司九也有那么几份好奇:“他真的是自愿的?”

“当然了。”杨元鼎正襟危坐,“十两银,和前途比起来,哪个更重要?他是读书人,名声何等重要?这么被议论,他都要慌死了。现在这么一搞,除了损失点钱,是不是名声一下就好了?再操作一下,那就是真正的名利双收了。知错就改的翩翩少年郎,和枉顾农人心血的偷花贼,你说哪个是他想要的?”

他“啧”了一声:“他巴不得这个事儿快点过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