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宋一把刀(135)+番外

光一个播种机,的确是惊才绝艳,可如果后续上没有其他事情支撑,那就会被人笑话,说是江郎才尽。

尤其是杨元鼎现在才十二岁,比陛下还小两岁,将来等能入朝为官,恐怕这个事情,已是被人淡忘许多了。

因此,杨县令沉吟了半晌都没言语。

倒是周氏轻声说了句:“修郎,咱们在这边,至少要呆满三年,不如,这件事情,先看看。不着急。播种机这个功劳,也不好让三郎一人独占。他现在太小了。而且,咱们上头还有州牧,越过州牧,也不合适。”

“倒不如,说成是三郎顽皮,喜欢这些,有些天马行空的奇思妙想,而你听见后,便让工匠尝试。然后,再上报给州牧,至于州牧如何说……就随他去。左右这件事情,你的功劳是逃不掉的。到时候,倘若有人问起详细,你再特地提起三郎不迟。这样有了一段时间,或许三郎又有什么想法。”

“如此一来,你再顺势提起,岂不是水到渠成?”周氏声音轻柔,眉头渐渐舒展,面上也多了一丝笑意。

这是她能想到的,最好的法子。

杨县令听得认真,此时也是豁然开朗,不由得搂住了周氏,一口亲在周氏脸颊上:“还是我夫人想得周到!的确该如此,的确该如此!若我直接上报,越过州牧,那就成了树敌了!”

这种事情,看似不得不给旁人分一杯羹,但也不全是吃亏。

这回让别人也领些功劳,下次人家自然愿意扶你一把!这才是对三郎最好的!

杨县令唏嘘道:“但愿三郎这次能定定心,莫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然,我可真是没法子了。”

周氏轻笑:“我看倒是不用太担心。你没发现?九娘是个上进的,跟着九娘,三郎如今很是用功认真,都甚少玩了。这大概,就是近朱者赤吧。”

“这倒是。”杨县令点点头:“九娘是真努力上进。我看着,都觉得眼热。要不是……我倒想认个干亲了。”

“可别。”周氏压住杨县令:“我想着,看看再说。三郎马上就十三岁了啊。”

再过两年,可是就要考虑成婚的事情了。

虽然男儿开窍晚,但当父母的,哪能不提早考虑着?

干女儿固然好,可终归要嫁给别人家去,到时候还心疼呢。

杨县令诧异:“你竟然想得如此深远?”

“不是我想的深远,是大郎,东京那边来了消息,婆母提起,想给大郎与她娘家的孙侄女定下来。说两人从小也算青梅竹马,正相配。”说起这个事情,周氏就有些抱怨:“我倒是后悔,没早点给大郎看看。婆母这话,我如何好拒绝?可婆母那心思,难道我不知道?无非就是想亲上加亲。可总也不能矮子里拔将军吧?”

反正她看上不上那那小娘子!

第149章 夹缝做人

对于周氏的抱怨,杨县令很明智的选择了默不作声——根据经验,这个时候,说什么都是错!

等周氏抱怨够了,杨县令这才搂住周氏肩膀,说了句:“孩子婚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自然还是咱们说了才算。母亲那头,我回头找个理由拒绝。现在大郎正是读书的关键,其他事情,延后再说。”

杨县令笑了笑:“再说了,咱们也得问大郎的意思。我看大郎对她也并没有什么意思。”

周氏心气儿这才顺了,然后嗔怪的看一眼杨县令:“反正你别提我,就说我与你商议,你不同意。不然婆母又要觉得是我的意思。心里该不痛快。”

杨县令连连点头:“我懂,我懂。”

然后扶着周氏躺下来:“时辰不早了,睡吧。明日我们恐怕还得出门,你给我们准备些肉,到时候带过去,总是吃村民的也不好。还有,三郎正长身体,你给他准备些点心肉干的,叫陈斗背着。”

周氏白了杨县令一眼:“还用你想着?我早就吩咐下去了。还有你要喝的茶水饮子,我也一并准备上。外头水不干净。”

“张家这点倒是讲究,他们喝的水,都是煮开了的井水。”杨县令笑了两声;“而且还特地煮了一锅饮子,就用金银花煮的,加了点糖,很是好喝。”

“他家是真的想得周到。”周氏点点头,很满意:“不过咱们也给他们添麻烦了,回头我准备一份礼,完事送过去。”

杨县令恭维道:“夫人也想得周道。”

……

第二日,早饭时候,杨元璋递给了杨县令一卷写得密密麻麻的纸

杨县令诧异接了过来,展开一看,竟是一篇策论。

关于播种机将来前景的策论。

杨元璋的文笔自然没得说,字体也没得说。

而且一条条的,简短凝练,十分清晰。

杨县令一口气看下来,眉梢眼角都透出一股满意,然后大笑着夸道:“好,好,好!说得好!大郎啊,你能想到这些,可见的确是花了心思,也成熟了!十分周全,十分周全!”

杨元璋满面笑容,却指了指旁边吃包子的杨元鼎:“三郎来找的我,他提的意见,只是稍有些稚嫩,我润色了一二。这是三郎的功劳。”

“可不是我想的。我昨天听九娘说,估计这个太贵了,大家买不起,如果能像借牛一样就好了。”杨元鼎腮帮子鼓鼓的,话都说不清楚:“我就提了一句,大哥就想这么多。”

看着两兄弟谦让功劳,杨县令心中更加满意,捋着胡子大笑,整个人都是神清气爽的。

杨元峰也在旁边笑。

周氏更是满面柔和。

一家子吃早饭,整个气氛都是和和睦睦。

吃过饭,杨县令干脆带着三个儿子一起出门了。

不过这次,花脸背上驮了半只羊,这是家里几个男人的口粮。

陈斗那儿还有一袋米,外加一大包点心和肉干。

点心和肉干不仅是杨元鼎的,也有给张司九和小松小柏的。

而张家这边,徐氏也是早早起来,担担子去卖卤肉,又嘱咐杨氏记得烧水熬饮子,说自己会早点卖完菜回来。

为了这个,家里今天还特地留下一只卤鸡和一只卤鸭。

张司九今日卖卤蛋也没去,只让招银去了,她留在家里帮忙做饭和招待客人。

说起来,她虽然年纪小,但徐氏也好,张小山也好,哪怕杨氏,在她能力上,倒是都没有半点怀疑。反而觉得合情合理——真留下招银,怕招银就跟个木头一样,啥也干不了。

张司九熬了金银花水晾凉了之后,又摸出一篮子的秋梨来,放在阴凉地方,到时候等他们中间休息的时候,好给他们吃。

还单独用卤汤盛出来一点,拿来卤蛋和卤菜。

卤菜无非也就是放点豆腐干,还有藕片,毛豆进去,海带也有,不过卖得贵,张司九没舍得买,家里有啥就弄点啥。

最近街上卖藕的很多,家附近也有个藕塘里起了藕,所以价格相当实惠便宜,十分合适现在吃——当然,秋天吃藕,也有大大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