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将血(2152)

就算有,他们也不愿见周军破城而入,以当时那个乱劲儿,周军一旦入城,还真的能分清楚,谁是秦人帮凶,又是哪个心怀故国,对后周念念不忘?

如此得来的一场功劳,是意外之喜不假,但汝州劝农使?

汝州现在的情形,谁不清楚,周军攻城不得,遂迁汝州百姓南下,战后汝州地界,可以说杳无人烟。

到是四月间,有人陆续来到汝州,占据了好多田地,并开始匆忙耕种,今秋也许会有些收获。

但那些是什么人?那是大爷都是大秦殿前司禁军兵卒,这些人能服管?

想到这个,李王两家来人头都有些大了,名声什么都顾不上考量了,只剩下了满心的苦恼,却无人诉说。

两人默默对视了两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浓浓的担忧,要知道,一旦官职下来,办的不好,就是罪名啊……

但胡烈不会管那么多,说实话,活了二十多年,当数今日最是痛快。

他也拿足了架势,在他身后站着的两个男女,看他这副模样,羡慕之余,心里也是暗笑,这位胡都尉,十有八九在模仿晋国公的一言一行。

只是,这世上,大将军赵石只有一位,再模仿,也得不了其人真髓,只有个空架子罢了……

那种内敛到极点的狂暴,幽深的沉甸甸的锐利,显于光明之下的黑暗,藏在笑意下的狰狞……

吴绿蓑出神的想着,并以其女性特有的敏感,可谓是将大将军其人心性,刻画的入骨三分。

胡烈可不知道,背后的两个年轻娃子,在嘲笑他这个不自量力国武监的前辈。

他神采飞扬,却故意板着脸,眉头微微蹙着,努力显露着自己的威严。

他随意的摆了摆手,让三个人坐下。

环视左右,嘴角牵动,算是笑了笑,继续道:“我之前听了个笑话,跟你们说一说,如今洛阳有人传言,说什么文楼之会云云……”

这次他真的笑了,却带出了太多的讥诮,“钦差大人欲与河洛贤达共商大事……你们说可不可笑?”

自己没有人觉着可笑,刚刚有所松缓的气氛,却再次沉重了下来。

筵无好筵,这是此时众人对此次文楼聚会的认知,再不会出现其他什么了,也没有再想说话。

前车之鉴不远,这里没人心里不够数,愿意跳出去,做那只被宰的鸡仔……

第1521章 文楼(五)

“你等广有田产屋宅,盘踞乡里,作威作福之后,还每每以读书人自居,夸夸其谈,耍弄机谋,以胡某看来,为祸河洛者,以你等为最……”

随着这些言语,厅堂中的气氛越来越是压抑。

话越来越重,地方大族,最怕的其实就是这样的罪名,盘踞乡里,威福自专。

事实是这样的吗?其实到不尽然。

这里大多数家族,都不是横行乡里的恶霸。

而且,在乡间名声都很不错,修桥补路,资助相邻,对族人善加约束,不使为祸乡里等等等等,做的都很不错。

不然的话,他们的家族也不会到得今日地步。

说实话,也只有那些一朝为官,便鸡犬升天者,才是乡间大患。

凡是有些底蕴的乡间大姓,都不会在自己家门前肆意妄为。

而河洛之地,更是如此。

这里读书人多,他们对颜面的看重,也非是八百里秦川可比。

近数十年来,河洛乱事,多为外敌入侵。

而针对秦人的两次乱事,究其根里,还是战祸。

去年的河南战事,河洛大族在其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除了战祸的诱因之外,还是不满秦人治政的原因在作祟。

因为大秦许多律条,触动了他们的根本利益。

这些,所有人其实都明白。

但谁也不会拿到明面上来说,河洛大族不会以此为借口起事,因为在道理上,皆为私义,根本站不住脚,过后更不会宣扬,那是嫌自己死的不够快。

而秦人也不会拿这个来当罪名,因为大秦志在天下,以此罪人,会让争霸中原的道途上,荆棘遍地。

所以,不论战事当中,还是战后,在这一点上,所有人都是避而不谈。

最终,死了的人,罪名只是从匪,叛反等等,没死的人,听到的指责,也是极为熟悉的这几条。

所以,厅堂之内,很多人心情越加沉重,但情绪上反而平静了许多。

显然,这次文楼之会,虽然出乎了他们的意料之外,但结果也许和他们想象的相差并不算大。

威逼利诱而已,不会让他们伤筋动骨。

不过,这个时候意外的事情再次发生。

一个人缓缓站起身来,躬身施礼,“大人教训的是,细细想来,我等往昔,确有许多错处,而今河洛残破至此,我等也是痛心疾首,悔不当初……”

“然……天下战乱,各国皆当以百姓为念,所以,还望大人念在我等并非去岁战乱之祸首,如今又已有悔过之意的份上,万请大人手下留情。”

厅中众人,听的那是一愣一愣的。

如果说之前有着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感触的话,那么,这位跳出来说的,就是把罪名干净利落的就都认下了。

这和之前大家伙商量的,可是大相径庭。

其中之利弊,众人也难以在一时间想的清楚。

不过,伏于阶下,摇尾乞怜的耻辱感,很快就让多数人怒目而视,都想看清楚,谁家出来的人,这么不知廉耻,趁此时机,向秦人卖好。

洛阳王氏。

等看清站起来说话的这位为谁,众人皆是一愣。

这个洛阳王氏可不得了,不管从前,还是现在,都是河洛一等一的望族。

河洛四战之地,上百年的大家族,并不算多,而洛阳王氏,就是其中之一。

乃当年后周名臣王庆章的后人,族中人才辈出。

虽多数不得在河洛为官,但洛阳王氏还是成为河洛,乃至后周的官宦名门之一。

王氏最盛时,洛阳左近田土,十之五六,皆出王氏,民间更流传有洛阳王的称呼。

契丹强盛,辽人数次南下,王氏更乃河洛间抗辽之中流砥柱。

等到金人强大起来,灭辽而代之,王氏终于没落了下来。

还是那句老话,内斗被外敌更可怕,王氏的没落,主因便是来自于朝廷的猜忌,以及王氏在朝中的失势。

后来,王氏主枝迁居两淮,洛阳王氏在河洛的地位也一落千丈。

不过就算如此,留下来的王氏一族子弟,还是不能小觑,一直盘踞于洛阳内外,声势虽不如往昔,但依旧是洛阳左近一等一的大族。

说话的这位白发苍苍的老头儿,虽非现在洛阳王氏的主事之人,但却是王氏族中说话最有分量的人物。

实际上,与会者,以此居多,并不稀奇。

而这位老者,也曾为官一任,而且颇有官望,如今王氏家主,也正是此老的儿子。

这就是这个时代的家族,一代代传承下来,最终成为庞然大物,在盛衰之间,摇摆不定,同时也和统治王朝,有了千丝万缕的关系。

上一篇:苍老的浮云 下一篇: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