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公主种田记(26)+番外

作者: 竹叶溪 阅读记录

薛老太君点点头,唇角露出笑意:“既然阿青那丫头,死也不愿再入我们薛家宗祠,那这镯子,便送给你罢。老婆子看着小娘子你很面善,就嫁给我们忠烈薛家,做长孙媳妇如何?”

严夫人沉下脸。

他们一行从临安京省亲归来,刚进天平山道便被一伙匪类冲散,薛老太君命所有仆妇卸下簪环和随身碎银,仅留下御寒衣物和少许干粮饮水,这才逃了出来。

不想,薛老太君万万舍不得交给劫匪的翠玉镯,就这样么轻轻巧巧地给了个素未谋面的小娘子,而且还说要聘这小娘子作薛家媳妇?!

“老太君,这我不能收。”沈青青摇头。

“莫非丫头你也有了心上人?”薛老太君皱起的眉头展开来,漾开一丝笑意。

沈青青想了想,“这倒没有。”

“既然没有,又有什么不能收下的。”薛老太君笑得更为轻松,“当年我薛家求娶公主,被朝中说什么想攀高枝,做什么皇亲国戚,却不知我不过喜欢阿青那丫头得紧。你同阿青很像很像,不管丫头你出身何处,有何经历,老婆子自然都是喜欢你的。”

“我倒要教那些过去笑话我们的人家看看,我薛家究竟是不是那等嫌贫爱富趋炎附势的人家?”薛老太君眯起眼,流露出几分年轻时四处杀伐的锐气。

话说到这个份上,严氏也不好多说。老夫人年纪大了,一时任性也是有的,大不了回去慢慢劝解就是。还有那个她多年来可望而不可得的翠玉镯,就此在薛家消失也好。

“薛老太君,小的木渎镇海棠苑的掌事平四。”平四上前躬身为礼,“恰好午后要往陆府,小的愿送老太君和几位女眷回到城中。”

“海棠苑好人家。”薛老太君点点头,面色已经恢复得与常人无异,眼中也有了神采,扶着容娘慢慢起身,“不过我们的车驾都坏了,可要借你们的车驾了。”

平四含笑对答:“不劳老太君费心,小的自会安排得妥妥当当。”

薛老太君看看身旁表情僵硬的儿媳,道:“行了,这就走吧,老爷他们只怕也担心得紧。”

“是。”严氏低头,屈膝为礼,随后快步上前,搀扶薛老太君另一边手臂。

薛麟埋着头,面色阴冷,一言不发地跟在薛老太君和大夫人身后。

“青青送老太君。”沈青青上前,双手捧起翠玉镯,“此物贵重,青青断不能受,还望老太君收回。”

“我们薛家军旅起家,军中军令如山,岂有说出口的话更改的道理?”薛老太君握住沈青青两只手,将她的手指一一收起,覆在玉镯上,笑道,“好孩子,收着罢。今后谁敢欺侮你,祖母我第一个为你出头!”

严氏的脸越发黑了。

哦豁,这倒好,还没过门呢,薛老太君已经将人家当作亲亲的孙女儿了。

第31章婆媳

容娘扶着薛老太君在卧榻上坐下,一旁的丫鬟们端过一碗热腾腾的碧糯粥和几碟小菜。

“都退下去吧,有我侍奉老太君。”容娘点点头。

“是。”丫鬟们小步退出。

薛老太君慢悠悠地拿着调羹喝粥。

在白云村和沈青青告别后,平四留下了两个花匠,亲自驾车将老太君一行送到木渎镇上,稍作休整。午后严九从城中陆府回来,陪着薛老太君和大夫人聊了几句,殷勤地将她们送回薛府,还往府中各房送了几盆水仙。

“夫人,那位娘子……”容娘捧着干净的茶盏,微微弯了腰,凑在薛老太君耳边。

“我看那丫头面善。”薛老太君淡淡道。

容娘摇摇头:“夫人,或许是容娘想错了……但那位娘子的确不会是长公主。虽说长公主是在漠北失踪不见,至今不曾寻得尸身,但沈家那位小娘子,却是有正经身份来历的,不说年纪对不上,样貌也无过三分神似。”

“我说是,她就是。”沈老太君放下调羹,抬起头来,“我说过了,不管这之间发生过什么,她仍是我最喜欢的阿青,比自己的亲闺女还亲,这世上做母亲的,怎会认错自己的孩子?”

“……可若真是殿下,她……她又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容娘不解。

薛老太君沉默下来,手中錾银的乌木箸子铮铮敲响碗沿。

当年大军攻破北羌,出塞和亲的桐庐公主不知所踪,据被俘的羌人二王子说,公主于前一日病殁,未及归葬,尸身就此消失在两方乱军之中。

这其中有多少真话,谁也不知道。

但就是这样一句毫无根据的话,不仅传说中那个爱慕着公主的军师颜晗深信不疑,连皇帝也不再追究亲妹的生死和下落这当中的奇怪之处,想必并非只有她一人会注意到。

可这么多年来,这样浅显的疑问,却从来没有人提出来,这岂不是一件更奇怪的事情?

所以,就算那孩子还活着,辗转千里回到了生她养她的江南,她也不会轻易承认自己的身份吧?

“容娘。”薛老太君垂头叹息,看看自己一双皱巴巴的手,“我是不是已经很老了?上阵杀敌什么的,恐怕这辈子是再也不能够了。”

“老太君快不要这么想。”容娘笑起来,攥起手,虽然皮肤干瘪,但筋骨依然有力,仿佛虬劲的鹰爪,“容娘这把老骨头都还没说自己的没用呢,老太君怎会比不过我?”

薛老太君这才展颜,仰头望着窗外回忆:“那时候我们村中十四姊妹投军,如今活下来的,只有我们两个啊……要替她们好好活着,好好守着这太平盛世。”

她闭上眼,似是在思忖什么重要的事,下巴绷紧起来,“容娘啊,去把先帝赐给我帛书取来。”

“……”容娘一怔,“您……是要……”

薛老太君点点头:“去吧,我意已决。”

容娘垂下头,不觉挺直了脊背,默然转身走向一旁明净肃然的佛堂。

“薛氏芹娘忠烈无匹,今亲赐帛书一领,见此帛书,如朕亲临。此一帛书,可越各县各路,直达天听。”

薛家放弃了万里封侯的荣誉,却赢得了帝家的尊重与信任。这一领能够直接呈到皇上面前的帛书,便是先帝为薛家铺好的后路。

薛老太君将这领帛书秘藏于佛堂的神龛下,唯有一起入死出生的容娘知道此事。

廊外丫鬟细碎的脚步声接近了,门上轻轻扣了一下:“老太君,大夫人来了。”

“让她进来吧。”

严氏换了一身雪青缂丝褂子,清洗过后的头发高高堆起,重又戴上点翠赤金环,脸上淡施脂粉,一双袖口挽起,露出手腕上两个镶金白玉镯,亲手捧着一个红漆盘,上面青瓷盘盛着两样精致小菜。

身后两个一般打扮的大丫鬟,一个抱着一大束金桂,一个怀抱两个裹着红绸的琉璃瓶。

严氏脸上带着笑:“母亲这里摆饭,也不使人差遣儿媳伺候。”

“你打小身在闺阁,和我们这些自小摔摔打打的老婆子不一样,这些日子也苦了你了。”薛老太君和声细语,吩咐丫鬟为大儿媳摆座,“我也不过闲着喝些粥垫垫肚子,原不想累你再跑一趟,是哪个去告知你的,也是多嘴的丫鬟。”

严氏不肯坐,躬身将两样小菜取出来,呈到老太君面前:“虽老太君体恤小辈,但儿媳该敬的孝道也不能少。何况,儿媳嫁给薛家,就是薛家的人,薛家是什么样的家风,儿媳就也是什么样的,怎能仍如未出阁时那样娇气?”

“这两样小菜是儿媳方才亲自下厨做的,是老太君爱吃的椒盐马兰头和葱油熏鳊鱼。”严氏又看向身后丫头,“恰好海棠苑的严九爷送了好些插花来,儿媳瞧着前些日子娘家送来的一对琉璃瓶正合适插花。”

两个丫鬟忙将琉璃瓶放在两边案上,将大枝金桂插好。

金色的碎花,翠绿的叶子,馥郁的香气,若秀色真的可餐,那这一束金桂,当得色香味俱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