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公主种田记(217)+番外

作者: 竹叶溪 阅读记录

孝清帝起身,一双狐狸似的眼打量着徐隽,笑了笑。

方扶南摇头,撑不住也一笑,徐隽再聪明,大概也绝不会想到,他口中那位“颜晗恨得牙痒的”孝清帝,正一本正经地听了他的话。

“你这孩子,是徐老头子侄辈?”孝清帝并未点破,忍着笑嘀咕道,“但奇怪,这一身气度好眼熟,样貌却与他没半分相似,莫非……你也是他学生?”

“子侄辈可当不上,我与他已是不死不休。”徐隽懒懒挺直脊背,正视着面前商人打扮的中年男子,慢慢吐字,“我没有听错的话,您方才说的事……‘也是’?”

孝清帝知他猜到几分,含笑点头,“正是。”

徐隽一看沈青青,猛地将双手一击,“这趟塞外之行,果然有意外之喜!”

他自然知道徐清曾是北邾帝师,能自称徐清学生的,除却前朝孝清帝还能有谁?而况,面前这人虽满面风尘,一身珠光宝气的漠上商人打扮,但眉宇间浓重的书卷气还残留了几分,有何难认?

蓦地纳头便拜,“晚辈向来仰慕北邾风物,能否跟随在您身侧,好好讨教一番?”

孝清帝倒被弄得一头雾水,忙俯身扶他起来,“现如今的孩子,怎一个比一个有趣?从前有三娘,如今又来一个,孩子,你究竟是谁家的,徐老头与你又有什么恩怨?”

看看天近正午,绿萝在祠堂背后生起火,将带来的干粮和孝清帝一行带着的马奶酒热好,吴三娘和沈青青多年未见,结伴往附近沙丘去摘野果。

待酒热好,两人也带着半篮沙棘果和各种叫不上名字、外形古怪的野果回来了。

一时冷清的祠堂内充满了烟火气,六人各自说起属于自己的那一段故事。

孝清帝的故事在最前,紧随其后的便是徐隽道出的徐家军在天平山遭遇埋伏全军覆没一事。

吴三娘割下一块羊脊骨上的嫩肉,望着方扶南讶然道:“南北年间那些女孩子失踪的案子竟真破了?”

“徐大人为了让侄女徐停云能顺利成为当时的吴越王世子妃,暗中结交了不少人,未免她们走漏风声,便将她们杀害,趁重筑忠烈庙之时,藏在墙根下。”

吴三娘抖抖双肩,大口嚼着羊肉,扮个鬼脸,“还好我当时没同她争,听了父亲的话嫁给那什么……侍郎大人,不然指不定那里头也有我呢。”

她当年挺喜欢越璟的,因她与沈青青偷跑出去惹了祸时越璟总会为她们遮掩。

但从那时起,她便朦胧觉得,这两兄妹的身上笼罩着不幸的阴影,甚至要一直延伸到自己身上来。

即便她始终不知所有事的真相,但在临安城住着,直觉总让她觉得浑身不舒服,吵着闹着要与丈夫和离。后来离开临安城,她孤身一路北上,直到闯出花钿关,才觉得多年以来蒙在心头的阴影消失了,一种无边的安宁与广阔的大漠将她一道拥抱其中。

绿萝娴静地坐着,细心剥开一个沙棘果,盯着它直看,却不大敢吃。

“我的故事暂时到这里。”沈青青轻轻摩挲着怀里橘金色的小果子,“绿萝,安敬初将军的事你来说。”

正文 第270章蝴蝶梦

绿萝温言细语地说完家中惨事,方扶南又将其余与安敬初、崔明远同样命运的官员说了一遍。

孝清帝听了直摇头,“徐老头这几年真是疯了。”

“后来的事,您已知道了。”方扶南点头,“我与青青,像是依照天意在真娘墓前相遇,开始联手调查那几件旧事,其间,绿萝、王爷,还有许多与过去相关的人都走了出来。”

所有人的努力将事情推到这一步来。

徐清逃往北羌,怂恿北羌再度举兵南下,而漠北军和薛家军已在塞上驻守,一场战乱一触即发。

孝清帝皱着眉头想了一会儿,用羊腿骨忽重忽轻地敲击着地面。

良久,他取出一个荷包,“隽小子,你既要跟着我,便先做成一件事。”

徐隽急忙站起,郑重一揖,“莫说一件,就算百件千件也不妨,上天开眼,才能让我见到您。”

“哈哈,不是什么难事。”孝清帝扬起手指,捋捋唇上的胡髭,“三娘,你带他去绿洲边的小村,告知村民们近来恐有兵乱,各自小心。”

吴三娘一骨碌爬起来,脆生生地应道:“义父,您放心吧。来,徐郎君,随我来。”

绿萝也跟着站起,犹豫一下,“我……”

“哎呀。”吴三娘一眼看透她的心思,笑道,“这漠北的风沙跟刀子似的,可不是你这样娇滴滴的小细娘受得了的!要跟着情郎,可要想清楚了啊。”

她说一口最糯的吴侬软语,语调却糅合了塞外的粗犷,竟意外的动听。

绿萝脸上一红,“娘子可以,夫人您也可以,我……我怎么就不可以了!”

“绿萝,你何必……”沈青青抬手想拦。

孝清帝按下她的手腕,“哎,你让她去,安将军的长女,一定不会比大家差的。再说这漠北不过风物凛冽,哪比得临安城中人心诡谲?”

三人走出祠堂。

又说一会儿话,方扶南也起身告辞,“漠北军相关物证均已移交,我早已卸去司中职务,如今是时候告辞回去接钰哥儿了。”

“方子裁。”沈青青送至沙丘湖边,“多谢你。”

孝清帝牵马站在沙丘湖边,静静望着没有一丝波澜的水面。

漫长的时间,庞杂的旧事,他们六人,来自南北各地,甚至前后各个时间,在交谈与回忆中消磨了整整一日。

如今血红的夕阳又落入沙丘湖中,塞上死寂的夜又将到来。

孝清帝恍然觉得,他那半生,也不过是一次日出到日落的时间而已。

北都的繁华,他宠爱的女孩子们,曾与沈云度过的时日,都在日落前结束了。

“皇伯父,我们也该走了。”沈青青缓步走向他,“随我去一趟漠北军大营,可好?”

孝清帝回过头,“阿青,是不是越想躲开的东西,常常一辈子都躲不过去?”

……………………

半日前。

羌王塔塔忽尔的宫室内,徐清正口若悬河地讲着江南各处地形。

塔塔忽尔烦躁地合上面前的文书,打断面前精力旺盛的老人,“徐大人,我与中原皇帝约为兄弟,永世交好,互不相扰,怎可不守信?”

徐清大不以为然,“古来能成大事者,都是不拘小节之辈。何况,两军阵上,立下的盟约怎可作数?”

见塔塔忽尔起身在宫室内兜兜转转,一双浓眉皱成一团,徐清又道:“我一路来到塞外,见边关苦寒,黎民艰苦度日,每日为饥饱之事操劳,如何能与江南富庶之地相比?”

一名老臣也附和道:“王上,徐大人说得对,我们从前安分守己,终其一生追逐水草,生活万分艰辛,而那些南人生来便有水草丰美之地,这是上天不公!十余年前,徐大人曾助先王夺下中原,只差一步便可到达江南。如今徐大人远道而来,正是天意如此,何不再次起兵,达成先王未竟之志?”

塔塔忽尔重重一掌拍在整块石头雕刻成的书案上,“动兵并非小事,岂可凭你们一面之辞?”

徐清见他松动,从袖内捧出一枚龟甲,捋须笑道:“久闻北羌信封占卜,外臣早已遣人算过吉凶,明日正宜出兵。”

“大人考虑周全。”塔塔忽尔定睛细细打量徐清,这半只脚已踏进棺材的老头竟能考虑得如此周到。

此中……是否有诈?

“王上尚有何时顾虑?”徐清一笑,“可是不知守军分布?这却不妨,这次守关待命的多是漠北军与薛家军,不论行军战术,王上这边的士卒都很熟悉。”

塔塔忽尔拿过龟甲,摇了摇头,扫视殿中众臣,朗声道:“午后整军前往祠堂祭拜、卜问吉凶,谁愿随行?”

众人面面相觑一番,最后有一半人自愿跟随塔塔忽尔前去祭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