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公主种田记(216)+番外

作者: 竹叶溪 阅读记录

方扶南上前向孝清帝行了一礼,“晚辈是魏玲帝姬之子。从炎和二十年而来。”

如果前半句还没引起更大的震动,那后半句确实令吴三娘瞪大了眼,甚至下意识咬了咬自己手指,确认自己是否仍在梦中。

孝清帝一扬杂乱的浓眉,哈哈笑起来,“有意思。”

他含笑看向沈青青,“阿青不会想说,你是从炎和元年而来?”

沈青青摇头,回头一望在曦光中明朗起来的塑像——身披青衣,手中捧着那支朱漆黑翎的长箭的,她自己的塑像。

“皇伯父认识的那个人已经像所有的话本、传言中说的一样死了,现在的我,应是沈云之女,沈家的外甥女。”

孝清帝面向窗外的身影似乎一僵,急急转过身来,手中握着一枚半圆形玉佩,“你说沈云?那你见过这个么?”

“自从老太君交给我后,我一直带在身上。”沈青青从袖内取出半枚相似的玉佩,交到孝清帝手中。

她怎么可能认不出孝清帝随身之物,她当然知道,一直以来都知道,为什么这少女的容貌会与自己相像,又为什么霜官儿会被认为有些像越筠。

不是什么巧合或天意,而是事实本就如此。

那些美好的猜测,有一个更简单的答案,她到目前还没有告诉任何人。

“她……云娘……”孝清帝将两枚玉佩拼合,断裂处经过多年摩挲,线条圆润,再也难以吻合,“她在哪里?”

“她在家中,备受长嫂言语欺压,早已过世多年。”沈青青摇头,“就连长女也被折磨病死。”

孝清帝重重叹一口气,颓然看着掌心中两枚分离已久的玉佩,“果然啊……那老道说我命中无女,果然分毫不差。就连我将你与玲娘视若掌珠,都累你们漂泊至此。”

“您不必因此自责。”沈青青拈起香案上供的新鲜沙棘果,咬了一口,笑道,“可以告诉我们,当年北羌兵临城下时,究竟发生了什么吗?”

传言中早已殉国而死的前朝末代皇帝,为什么会出现在塞外,还当上了行商?

孝清帝收起两半玉佩,用一领干净的丝帕细心裹好,藏进衣襟内,半点不嫌沉重,清了清嗓子,才道:“那时我送走徐老一干老臣,确实上阵去了,只不过驾车的近侍自请代我而死,因此我们交换衣物身份。”

兵败后,因他穿着近侍服色,侥幸未死,但也没能寻隙逃出,被羌人所获,与宫娥后妃等一道前往塞上。

孝清帝一生何曾吃过这等苦头,尚未到达塞外,便发起高烧。

羌人见他区区一个侍卫服色,又病得人事不知,便趁夜将他远远扔下,任他自生自灭。

他只隐约记得他躺在沙地上经过了两个酷热的白天和一个寒冷的夜晚,当他以为大限将至,颓然闭上眼后,再醒来时却发现自己躺在一处破旧的土屋中。

黄土筑成的矮屋子内设有土炕,上面铺着农家织布,下垫柔软的枯草,一旁窗下摆着简易的织机,两面窗口只粗略用布帘挡住。

院子里有两三人交谈的声音,听来应是一对老夫妇和一个年轻女子。

女子的声音尤为温软,听来绝非北地的人。

他一时好奇,强撑着走出土屋,见院内藤条编的躺椅上果是一对老夫妇,那年轻女子身着质朴的粗布裙,却在裙角绣了一枝极精巧的茉莉花。

那女子便是沈云。

沈云自言半年前与家人失散,被羌人掳回塞上,寻隙逃出,被这对老夫妇收留。

那时孝清帝大病初愈,对过往的事如坠雾中,一时竟记不清自己为何会来到这里,在求生方面更是身无所长,只得暂时留下。

半月后,一队商队经过这座临近绿洲的小村,谈及北羌押送着北都宫人正要出关,几人俱是汉人,一听此事大是愤慨。便有人提议趁大风沙之时,劫走那些宫娥;其中又一人提到他祖辈曾发现三危山下有一秘密山道,可通向山中腹地,可暂时安置那些逃出去的宫娥。

总之,那几人说干就干,许以丰厚报酬,招募了不少愿意前往的村人一道前去。

他那时心中虽不甚分明,但直觉自己也应当去,便告别沈云和老夫妇,前往三危山。

待三月后,他随村人返回,才知收留沈云的老夫妇均已过世,见沈云无依无靠,他便留了下来,与沈云互相扶持。

之后几年,他渐渐回想起旧事,但从未向沈云提起;恰逢幼女降生,他听闻南邾新立,端的四境太平,便决意余生在塞外做个逍遥客商。

直到他随商队又一次路过三危山,发觉那处隐秘山道前遮蔽的岩石竟有新被挪动的痕迹,几人自问再未向他人透露此地,心觉蹊跷,便进入山道。

眼前却是无数军士尸身相叠,废弃的粮草车马,折断的军旗刀剑,数不胜数,简直就是人间炼狱。

有人识得漠北军的旗帜,便道出先帝新死,北羌要趁着新帝年轻,根基未稳时再次犯边。

孝清帝便是在死人堆里发现了还剩一口气的督运官崔明远,与同行的商旅费尽力气将他刨了出来,送回附近村子救治。

正文 第269章抽丝捋线

苏醒后的崔明远感念孝清帝救命之恩,便将如何被徐清提拔为漠北军中督运,又如何依照徐清指使引导兵卒取道三危山脚下,后在山脚遭遇风沙,他依照徐清叮嘱,率众进入山道躲避,不想山中竟有埋伏,种种事由,一一道来,全无隐瞒。

孝清帝虽不爱管朝政,但性子一点即透,听得崔明远没头没脑的几句话,便察觉曾经的恩师竟与北羌关系匪浅。

这下似乎不能再坐视不管,他几句话便收服了崔明远为己所用,随后借着做生意的机会,暗中调查北羌,直到今天。

方扶南静静听完,“除了崔明远崔大人,朝中还有您的人么?”

“小伙子,这世间事见好就收,安置太多人可不好。”孝清帝笑一笑,但随即严肃下脸,“可惜小崔兢兢业业为我卖了这许多年命,还是没逃出徐老头的手。唉,我救了他,却没保护好他。”

孝清帝摇了摇头,“还有云娘,我也对她不住。漠北军进攻北羌大营的那日,村中老人算得又当有大风沙,我匆匆赶往三危山为大军指路,不想她见我不归,外出寻我。”

“在那风沙中失散的,原来不止我与颜晗,还有您和云娘。”沈青青低声感慨,“我在山丘下遇到了她,她最后随漠北军回了江南。”

多大的讽刺,本该回到漠北军大营,返回江南的人是她;而该留在大漠的,是沈云。

太多的别离与际遇,在这风沙肆虐的大漠中,每一个看得到与看不到的地方。

沈云在那时决意与漠北军同回江南,是因目睹了她的死,一心回去揭露么?

“北都半生,塞外十年,对我而言,都像做梦一样。”孝清帝仰天叹道,“我回到家中,才知云娘带着幼女外出寻我,从此一去不归。若非遇上一个人来塞外乱闯的三娘,这些年真是要无趣死。”

吴三娘绽开一个明朗的笑,虽已年近三十,眼中仍带着与少女一般无二的顽皮,“您这般静不下来的性子,就算一人也不会无聊死呢。”

孝清帝拉着沈青青在蒲团上坐下,温声追问:“阿青,那你们又是怎么回事?”

方扶南便将炎和二十年之事说罢,再由沈青青将她初至塞上调查漠北军一事说清,一时千头万绪,正在抽丝捋线之时,又有人推开祠堂的大门。

“你们果然在这里。”徐隽懒洋洋地趿着脚步跨过门槛,抬头望一眼高大的塑像,点头道,“着实相像,看来颜晗确实喜欢你,即便他恨你那皇伯父恨到牙痒。”

“娘子,还有方大人。”绿萝跑上前,怀里抱着一个大包袱,喘着气道,“我带了干粮来,你们还没吃过饭吧?还有这位老爷和这位……夫人,一起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