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公主种田记(21)+番外

作者: 竹叶溪 阅读记录

“小霜官儿准在说我坏话呢,青青,你管是不管?”小铃拉着沈青青笑。

“他怎敢说你坏话?”沈青青笑着敷衍过去,也不拿放在桌上的书,信笔在纸上写下了方才霜官儿念过的文字。

霜官儿挠挠头,握起小拳头,斗志昂扬,“诶,原来姊姊也会背呢。霜官儿也要努力,超过姊姊!”

沈青青抚了抚他的头,笑道:“好志向,不过要超过姊姊,霜官儿可得努力了。”

“这《千字文》,能分为四段,第一段就是霜官儿方才念的那些。”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讲的是开天辟地;先有天地,其后天有日月星辰,云霜雨雾,四时寒暑,更迭替换;地有金珠剑玉,百果菜蔬,江河湖海有序,飞鸟游鱼自在。”

沈青青淡淡笑了一下,似乎见那意气风发的少年就在眼前,指点着书案上的文字,耐心地为她讲书。

黑檀的书案,精致的雕花,上好的洒金宣纸,熟悉的隽秀字迹,缭绕的记忆仿佛当时淡薄的焚香一般。

“天地既然就绪,接着便有了人世的变迁。从文字、衣服、屋宇,到唐尧虞舜,再之后的夏禹商汤周武,都是历史上有名的贤明君主。他们教导黎民百姓,驱逐远方的戎狄和羌夷,这才有了今天的太平安定……”

垂首静听的女童抬起头来:“伯父也是贤明的君主吗?”

“……阿青,我们的国灭了,伯父他已经不是了。”少年这样答道。

“那……父王是不是?把远方的戎狄和羌夷赶走了,就是千古贤明的君主了,对不对?”女童沉吟,“这书里不是这么说的吗?”

“是啊。”少年低下头去,“一定会的。”

女童拉了拉他的衣袖,轻轻道:“哥哥也会是的。”

“好,会是的。”少年摊开书案上的蒙书,“再看一遍。阿青,可都记住了?”

……

沈青青停下讲解,信手翻开桌上那本《千字文》。

每列文字旁都有工整的蝇头小楷,写着注解和心得,想必是当初陆庭学书时留下的笔迹。

“霜官儿,可都记住了?”

“没记住。”霜官儿眨巴着眼,可怜巴巴地望着她,“姊姊,你一气说这么多,我记不住。”

“……”沈青青看着他,看了足足有半刻,将他看得怵了,这才“噗嗤”一笑,“是我说太快了,你先在习字,自己想一想,有想不明白的一会儿再来问我便是。”

“哦,好。”霜官儿点头,小手笨笨拙拙地摊开习字用的毛边纸,小心翼翼蘸好墨,在砚台边沥去多余的墨汁,颤颤落笔。

笔尖才沾上纸,墨色就迅速晕开,成了一大团墨点。

霜官儿窘得要哭,水汪汪地大眼睛盯着沈青青,忍不住求援:“姊姊……”

“你自己练字,我和小铃做米饼去。”沈青青却不肯帮,拉着小铃扭身进屋。

“苏家姊姊,你来不啦?”小铃的笑声从屋内传来,“我们正揉面呢!”

苏晴犹豫了一下,虽然羡慕沈青青能说会写,但庄户女子的本分还是在收拾家务上头,家中爹娘也告诫过她,习字可以,但千万勿忘了本分。思忖片刻,放下手中的书,挽一挽衣袖,也进到屋里去了。

第25章蒸粉糕

灶房宽敞明亮,透过蒙着细纱的窗户,能够隐约看到屋后的水井和茂盛的野葡萄藤。虽是野物,那几茎葡萄藤倒也结出了果子,每一串上面的葡萄都有拇指大小。

“青青,这些野葡萄能吃不?”小铃咂了咂嘴。

苏晴正将和了水的米粉揉成团,闻言横过手肘打了小铃一下,嗔道:“小馋猫,就知道吃,也不来帮忙和面。”

“哈,阿姊呀,你不正揉着呢?”小铃笑着闪开几步,一个健步钻进灶下,“我帮青青烧火呢。”

刚搬进这里时,旧屋里的灶台是现成的,锅早已锈蚀得破了,灶头上的白粉也剥落下来,斑斑驳驳的。

幸好有以小铃家为首的几户人家帮衬着,锅已换了新的,灶头也粉刷一新,还用青色的颜料在边缘画出吉祥纹样,甚至灶神爷的画像也已经供了起来。

小铃和苏晴做惯了活儿,各自熟门熟路,反倒是沈青青显得有些无措。

“青青,你从前吃穿有人照料,一时有些适应不过来吧?”苏晴体贴地将她手中的面团接过来,熟练地揉好。

“倒也不是适应不了。”沈青青摇头,“只是……家里的灶台与这儿不同。”

苏晴了然地点头:“你们大户人家,家里都是小厨房,收拾得井井有条,烟火气也不重。”

沈青青笑了笑,其实她才不知道小厨房大灶房的有什么区别。

她只知道,她第一回见厨房,第一回亲手煮饭,都是在风沙肆虐的西北大营里头。那时押运粮草的队伍屡次受到沙暴阻隔,不知所踪,军中一度陷入恐慌。所以哪有什么灶台稻草,能有几枝枯枝生火,煮起一锅粗糙的粟米,已是天大的幸运。

一个面团在苏晴手里揉成了型,因是米粉,比面粉少了几分韧性,看起来并不如普通的面团那般圆润。

“青青,接下来呢?”苏晴歪了歪头,将面团从一只手里扔到另一只手,轻轻掂了一下,“这面团有二两。”

江南盛产稻米,这几年又是太平盛世,村里人家倒也户户能吃上白米,但将好好的粳米打成粉做糕点吃,还是嫌太过奢侈了。

大约也只有沈家那样家财丰厚的,才会想出这样新奇的吃法吧?苏晴这样想道。

“掐成一个个小面团,然后拍在锅边上就行了。”沈青青掐出一小团,一边说着一边轻轻按在已经烧热的锅边上。

苏晴瞪大了眼,就、就这么简单?

这哪里像大户人家锦衣玉食的精致吃法,倒像是出门在外的简易一餐。

小铃看看火烧得正旺,从灶下钻出来,一张小脸被热气腾得红扑扑的,笑靥如花,隔着锅里的蒸汽看着一个个紧贴锅壁的米饼,揉了揉鼻子,狠吸一口气,“哎呀,已经飘出米香来了。”

隔壁老林正倚着把锄头翻屋舍近旁的菜地,被翻出来的杂草在木槿织成的篱笆旁堆了半膝高的一堆,太阳曝晒过后又被翻回泥土中,成了最简易的肥料。

打理完菜地,老林揉了揉肩膀,看看日头不错,拔高声音喊道:“针娘,把前些日子收的稻谷拿出来晒晒!”

“就你事儿多,前几日刚收回来的时候就晒过了,怎地又拿出来晒?”虽然这么说着,范二娘还是拖着两个鼓囊囊的麻袋挪出了屋子。

一出低矮的门槛,范二娘把麻袋往地上重重一放,双手叉着腰,眼睛往沈青青家院子一瞄,压低声道:“原本谷子都是晾那儿的,碍不着我们家的地,哼,现如今来了个老不死的老太婆和两个小兔崽子,连谷子都没处晾。”

老林黑了脸:“就你话多。还嫌昨个儿不够丢人?”

“行,行,行。”范二娘横了他一眼,一把抓了麻袋底下两个角,赌气把里头的谷子尽数倾在院子里。

“噢,晒谷子咯!”

石头在屋里看见,蹦蹦跳跳地从门槛里跑出来,砰地一下跳进稻谷堆中央,还未脱壳的稻谷尖尖上带着细小的芒刺,挂了石头一身。

老林虎着一张脸,这孩子就知道添乱!也不看看人家隔壁的小霜官儿,这会儿正乖乖地习字呢!

范二娘一声尖叫,回身抓起廊下芦粟穗子扎成的笤帚,狠狠往石头身上招呼。

“小兔崽子,谁教你的?!糟蹋粮食,你出息了啊你,还敢糟蹋起粮食来了!”

石头被打懵了,满院子乱跑,把院角的鸡棚撞破了一个角,被惊吓到的鸡“咕咕”地叫着,扑腾着翅膀低空掠过,在院子里跟石头一起飞跑起来。

满地的稻谷飞的到处都是,惊吓过后的鸡群发现地上满是谷物,纷纷停下来低头啄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