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公主种田记(185)+番外

作者: 竹叶溪 阅读记录

梁谦抬起头,悄悄瞄了他们一眼,正在组织语言,又听仇秩提高声音道:

“我今日来,还要为长公主鸣冤,若非小人所害,长公主今日当如旭日皎月。”

“……这、这,大将军,这事我真……”梁谦紧皱着眉头,几乎要哭了。

仇秩是真傻还是装傻,知不知道,他梁谦与徐清最是一个鼻孔出气了?真要鸣冤,就去提刑司、去大理寺啊,再不济,直接闹到皇上面前去都成。能不为难他了吗?

仇秩呵呵一笑,双手扶起几乎将腰弯到地上去的梁谦,体贴道:“我今日来,当然不是来为难大人的。空口几句话,怎好为证?我是带着重要的物证来的。”

梁谦眼巴巴地望着他,无数双眼睛也眼巴巴地望着仇秩。

仇秩取出一封泛黄的信,“这是当年长公主出塞和亲前亲自交给我保管的,里面陈明了她在塞上查得的所有真相,还有是谁害死了她。”

梁谦只觉眼前一黑,一把扶住身旁侍郎的手臂,稳住身体,咬牙笑道:“好,下官一定会细查,定还大将军一个公道。”

第229章狼崽

“总之,就是这样,那个……仇将军在刑部门外击鼓,把梁大人都惊动了。”雷疏不带喘地将话一气说完,面色凝重。

为什么?如果真要鸣冤的话,为什么要去分明与徐清一气的刑部呢?将好不容易得来的证据就这么送到敌人手上,是何等不明智的举动?!

有沈青青在,仇秩不会不知道这件事吧?

“你是……”方扶南猛地抬起头,领悟到她的意图,“你这是在逼徐清!”

“没错。”沈青青眯起眼,厚厚的卷宗在她手中“哗哗”翻响。

她就是在逼徐清,在罪证模棱两可的情况下,所有人都有这种感觉,直指向那位权倾朝野的左丞相,可没有人拿得出实质性的、足以让击倒徐清的证据。

就算是那泛黄的旧信,或许十年前可以撼动徐清,但现在,早已不够了。

“你怎么想都好,我不在意。”沈青青抿唇一笑,袖起手,“我问你,方子裁,炎和十二年的冬天,北羌可有犯边?”

说完,她并不等待答案,径自走到长廊下。

“……”方扶南静静站在书案前,垂在身侧的手反复攥成拳。

“炎和十二年的冬天?”雷疏思忖片刻,猛地一拍额角,“今年便是炎和十二年,冬天还没有到,怎会问出这样的话?不应该问,‘北羌可会犯边’吗?”

方扶南闭一下眼,她预见到了吗?或者说,是仇秩还是颜晗,凭借天生的谋略真的可以预见到这种事?

史载,炎和十二年深冬,北羌因境内土地被冰雪覆盖,难以生息,而挥师南下,侵扰塞上边境。

在薛家已经覆灭后,是平王徐隽重整徐家军残部,一举击退北羌,但就在归途中,徐隽罹患重疾,尚未回到临安城,便殁于军中。

“会不同,对吗……?”方扶南自语。从现在看来,本该发生在炎和十二年的北羌犯边之举,很可能也是受到徐清挑拨。为的是将军权收回徐家手中,进一步收回到徐清自己手中。

沈青青在逼徐清出手,她分明不知道会发生的事,却笃定得好像事情本该如此。

孝清帝,那个人,究竟与史书上所记载有多少不同,他为什么可以教出这样的女孩子?

她是在帮他么?

让时间走向另一道分岔的道路,从而避免了原本毁灭的可能性。

得到刑部消息的徐清正在平王府上品茶,闻言手一扬,正要将茶盏往地上招呼,猛地记起自己身处何地,硬生生刹住手,将手连同茶盏重重放在一旁。

“是么?大将军持长公主殿下的手书,在刑部擂鼓鸣冤?”徐隽悠然捏起茶盏,毫不理会徐清愈来愈难看的面色,轻笑道,“大将军说回乡种田去,想不到一下子弄出这么大的动静来。也不知道这什么手书是哪儿来的,难不成是种地的时候从土里刨出来的?”

他看向徐清,“大叔祖一点都不笑,是侄孙这笑话讲的不好吗?”

“隽郎。”徐清慢慢转过眼珠,死死盯他一眼,“现在只怕不是讲笑话的时候。”

那小娘子有恃无恐,竟将事情当着整个临安城挑出来。

长公主的手书是足以直达天听的存在,用鼓声引来整个临安城的人,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刑部纵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弄什么手脚。

“风头不顺啊。”徐清双手反复揉着膝头,侧眼去看徐隽,“隽郎,我安排你一个去处。”

“哦?”徐隽挑眉,唇角勾起,语气中仍带着玩笑,“大叔祖的吩咐,侄孙怎敢不听?”

徐清眉头紧锁,听他这戏谑的语气,足够知道他的心思了。

徐清放在茶盏旁的手指一节一节收紧,语气变得阴恻恻的,“隽郎,你翅膀是硬了,不过老头子也还没到咽气的时候。”

“你想飞到什么地方去,也得先过问过问我的意思!”徐清猛然起身,挺直平素刻意佝偻的腰背,眼中露出凶狠的光芒。

“大叔祖,这样真是一点都不风雅呢。”徐隽举起手中茶盏,脸上笑意不减,目光越过徐清,一一扫过大厅各处。

他又不瞎又不聋,徐清明目张胆带人埋伏在大厅内,真当他一无所知?

只怕从一开始,就是为了他“误闯”茶舍来兴师问罪的。

不,准确来说,徐清并非为问罪而来,而是早已给他定好了罪,今日抛下许多事亲自前来,唯一的目的就是擒他。

徐清当门而立,右手背在身后,出言稳住徐隽,“隽郎,你是我自小带大,你心思聪颖,不输殁了的长公主,莫要听信小人之言……”

“哈哈,但大叔祖从来当我痴傻无明?”徐隽懒洋洋地起身,将茶盏中余下的茶叶并些许茶水泼在石砖上,冲徐清懒散一笑,“明知道是狼崽子,还是养大了,叔祖心里就没有一点不后悔么?”

他幼时早慧,跟随在徐清身侧时便留意打探父母之事,待年长赴封,脱离徐清视线,便装作喜爱风雅,不理事务的模样,暗中调查当年徐家军遇伏一事的真相。

条条线索,直指徐清。

事到如今,既然徐清先行撕破脸皮,那他自然也不会陪着继续演戏了。

“现在后悔。”徐清仰起头,枯瘦的脸因为纠缠的情绪而扭曲,咬牙切齿地道,“还来得及。”

当初就不该留下这个小狼崽子,他与徐停云完全不同!不是会乖乖听话的角色。

徐清一甩衣袖,埋伏的人走出来,陈列在他身后。

“只八个人吗?叔祖真是看不起我呢。”徐隽平静一笑,眼中神情轻松,似乎浑不将眼前的困境放在心上。

徐清冷笑:“老臣有要事相商,请平王移步。八人足够护驾,王爷请吧。”

徐隽望着挡在大门前的青石影壁,微微一哂,“左丞相大人,只怕还有旁人要请本王叙话,不能随您前往。”

在徐清皱眉的一瞬,他猛地扬手,一个闪着刺目白光的东西从徐清眼角边抛了过去,滚落在廊下。

“云令!”徐清气极反笑,“好小子,反了你了!上去,擒他回府!”

一支长枪从斜里猛地飞出,隔开了扑向徐隽的人。

第230章链剑

薛麟仿佛顺着枪尾一直滑到徐清面前,挺身将长枪一横,将面色不善的徐清与徐隽隔开。

“薛小侯爷。”徐清扯了扯嘴角,看着一小队提刑司服色的人从侧门走出,暗暗咬牙,“不,现在要称一声‘薛大人’。”

薛麟露出少年人带着自负的笑容,抖出一纸文书,“徐丞相,真是不巧,提刑司也有话要问平王。喏,我这里有文书,您有文书么?我们验看一番,何处比较紧急,就让平王先去何处。”

徐清此来势在必得,全未料到徐隽留了这一手,身上何曾带得什么文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