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公主种田记(132)+番外

作者: 竹叶溪 阅读记录

沈双全这些年借了颜晗的人情,于官衙倒不陌生,没问一个人,熟门熟路地寻了管地产的小吏。

“哎哟,沈老爷来了。”小吏认得沈双全,急忙起身相迎,亲自倒了一盏茶,一边笑道,“这是沈老爷上月送来的,我这是‘借花献佛’。沈老爷今天来,又寻到了哪处好地方,打算买下来开铺子?”

沈双全坐下来,缓一口气,道:“烦你给我查一查西山那座庄子,价值几何,我打算买下为我外甥女置办嫁妆。”

“我知道那处,半月前正是老爷家的老太君派人来赁的,看来表姑娘是极爱那处的。”小吏笑着翻开册子,看了一会儿,脸上的笑却僵了,“沈老爷,这只怕不好做。”

沈双全皱眉,这几日的事情怎么一件都不顺心?

“不必为难,再贵的房子,我也买得起。”

“不是这话。”小吏将册子倒转过来,推到沈双全面前,“沈老爷,您看,这处庄子本是前朝孝清帝修做行宫使用,未及一半时,羌人打过来,庄子自然不修了。”

“后来,这处庄子被先帝赐给桐庐公主,作为她在平江的居所,但公主到平江时不是住在陆家便是住在薛家,实际并未在此居住过一日,庄子依然是半成。”

“再往后,公主身死塞外,这处庄子收为官家之地。”小吏连连摇头,“那里梅花开得好,往年也曾租赁给往来赏花的人暂住,这些上面都不管。可说到卖出,没有皇上的首肯,我们哪敢将它卖了?”

沈双全垂头不语。

小吏小心翼翼地道:“这真是为难了,沈老爷,你看,不是我们不给这个人情,只是这庄子偏不成。不如,我为您留意留意别的好庄子?”

沈双全勉强挤出一丝笑,点头道:“那就多谢大人了。”

“不敢,不敢。”小吏连连拱手。

小厮和随从们等了没一会儿,便看见沈双全垂头丧气地从县衙走出来。

“老爷,这是怎了?”小厮忙凑上前。

沈双全将事情从头到尾说了一遍。

小厮一拍大腿,连连顿足,“这可是我的不是了,我这话说迟了。”

随从和沈双全都好奇地望着他,只听小厮挺起胸,像模像样地道:“子陵先生托我给老爷带一句话,叫做,富贵终有所极。”

世上还有很多东西,任凭你再怎么有钱,都做不成。

沈双全的脸垮了下来,诚然这话没有错,今日他也切切实实地体会到了。颜晗回到官场中前,特意遣人给他带话,足见用心。

“罢了,回府去吧。”

回到府中,暮色降临,沈蕊已出门有了半个时辰。

吴氏一脸乌云,站在二门内,“你往哪儿去了?蕊儿出嫁,这么大的事情,你竟然跑得没影了?”

沈双全不答话。

吴氏一把抓住他的衣襟,声泪俱下,“蕊儿就不是你的女儿么?你心里只有你那短命的云妹子,只有她生的一双儿女是不是?我们娘俩是什么?是什么?!”

沈双全被她问得不耐烦,一把推开吴氏,“你们娘俩又当我什么?不过是银库罢了,这么多年我不曾说什么,你倒同我说起情分来?”

吴氏倒退两步,变了,变了,这世道变了!

一向和气好欺的沈双全竟也会说出这样的话来。

正在僵局中,云绿跌跌撞撞地跑进来,“老爷!夫人!不好了!”

吴氏唬了一跳,回过神后斥道:“你不是跟着蕊姐儿去王府了?怎么还在这里?”

云绿喘了几口气,道:“娘子的轿子才进二门,外面来了一道旨意,说要将京中什么杜娘子还是李娘子赐为正妃,宣王爷进京完婚。娘子一听,正闹着不肯拜堂,说不要一进门便被人压一头,求老爷夫人快去,将娘子抢回来也好啊!”

第162章桃花渡

沈双全先沉下脸,冷声道:“她早知自己嫁去是侧妃,早晚该有这一日,既然欢欢喜喜地嫁了,再没有闹着不肯拜堂的道理。”

吴氏有苦说不出,虽知是侧妃,但这正妃进门的早晚之间,可是大不相同的。

“可是……”云绿见沈双全和吴氏都不动,心中一急,哭道,“难道老爷和夫人平日宠娘子都是假的吗?娘子打小没受过这样的委屈,怎么……”

“她委屈什么?”沈双全粗声喝道,“莫说蕊姐儿嫁的是王府,便是寻常人家,我们便能仗势欺人,临期悔婚了?我们家做生意,最讲究诚信,在婚姻大事上反而做出这等事,岂不要被江南的商户们笑死?”

吴氏愣了半天,想不出半个主意,只好扯住沈双全袖子,哀求道:“老爷,蕊儿到底是你亲女儿啊,好歹救她这回。”

沈双全一甩袖子,转身就走,“不可能,回去告诉她,乖乖拜堂,好好做她的王妃去,我这个做爹的不拦着你们娘俩攀高枝。”

云绿扶着门,心中似有一盆凉水浇下来,哭了一会儿,眼见沈双全还没走远,口不择言,喊道:“往常老爷总说我们家与颜子陵如何交好,老爷怎么如今就办法了?”

沈双全转过身来,一团怒气在胸中炸开,这等赶着女儿嫁人攀高枝的丑事藏着掖着还来不及,还想去烦旁人?

云绿又哭道:“就许当年桐庐公主悔婚薛家,如今偏不让我们娘子翻悔么?!再没这道理!”

“你……!”沈双全气极反笑,“我家的儿女哪来的公主的命?你们若是打了这个主意,当初怎不另寻好去处?!”

吴氏也恼了,只怕再下去招出沈双全一纸休书,忙喝道:“这丫头疯了!来人,给我打出去!”

…………

半月后,平江与余杭交界处的清丰县桃花渡口。

一队车马在渡口停下,码头上的船家都围拢过来,听着附近的驿官站在码头上训话。

“这车上可是提点两浙路刑狱的方大人,还有平江薛侯爷和家眷,都给我仔细一点,别叫人看我们清丰县的笑话。”

船要到午后才开,沈青青带着霜官儿和金哥儿下车活动活动。

“小霜,要不要跟我学剑?”薛麟将马系在一旁,折下一段树枝,在手中挽个剑花。

霜官儿和金哥儿看得眼睛都直了。

薛麟得意道:“怎么样?要不要跟我学?”

翠芽扶着沈老太君下车,一把推开薛麟,嗔道:“薛郎君别逗他们两个,我们娘子说了,这么小的孩子,先要学书,若练武,性子便野了,往后不好管。”

薛麟磨了磨牙,“这话怎么说?读什么书,书有什么好读的?我们薛家子弟只晓得忠义二字怎么写,便上演武场去,不也好好的?别听你们娘子瞎说,她自己功夫差……”

话未说完,一支红漆黑翎的羽箭破空而来,薛麟头一偏,箭没入一旁树干上。

“谁说我功夫差的?”沈青青放下角弓,瞪了薛麟一眼,“麟郎,我跟你说了不下八遍,别整天撺掇霜官儿和金哥儿练武,往后有的是时候。你真闲得手痒,去教钰哥儿。”

“吓,我才不要。”薛麟扮个鬼脸,“方大人家那位小郎君,整天板着一张脸,一点都不可爱,话也不愿意同人说两句,小老头似的,谁愿意教他?”

翠芽当头一块帕子扔来,“薛郎君你就不能轻声些?方大人带着钰哥儿在那边呢。那孩子也可怜,生成这么个模样,方大人也可怜。”

沈老太君在车辕旁坐下,晒着太阳看孩子们四处玩耍,揽着沈青青笑道:“这儿是桃花渡,当年老太君跟着太爷来平江,走的也是这条路。渡口那一头,恰有一个桃园,春天时这水中都是桃花,因此唤作桃花渡。”

“可惜这时候都快入秋了,看桃花要等明年。”薛麟凑过来,在沈老太君身边坐下,摊开手,变戏法似的拿出一个小柿子,“老太君吃柿子吗?方才我带着霜官儿和金哥儿去那头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