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公主种田记(116)+番外

作者: 竹叶溪 阅读记录

邢娘脸上的笑容凝固,这话叫人怎么接?老太君笑容可掬,一副和蔼的模样,说话却刀刀见血,真真是笑面虎。

翠芽趁机窜到沈青青身旁,小声问道:“娘子,怎么办?我、我不要回主宅去!”

她就怕一笑,说你先前不是很想回去吗?

“不要怕。”沈青青握住她冰凉颤抖的手,“我教过你那句话了。若是她们让你织绸,你照实织便是,错不了。”

“娘子……”翠芽微微敛眉。

沈青青的手温暖有力,给了她勇气。

她深吸口气,退后几步,向沈青青行了一礼:“翠芽不会辜负娘子的。”

第141章薜荔之下

明净的独间内,翠芽坐在织机前发呆。

吴氏特意买来最好的丝线,她依照沈青青说的话,尽心尽力地去织了,可竟再也织不出江南雪那般轻薄却不透的缎子。

织成的缎子在旁边堆成一箩,吴氏来看过几回,也发觉翠芽织出的与江南雪有些差别,眼中失望神色显而易见。

不过,长夏到来,铃花布庄又推出不少夏布轻纱,都是不输江南雪的好缎子,虽贵一些,但用钱可以买到,沈蕊对江南雪的心思便渐渐淡了。

更令吴氏欢喜的是,铃花布庄的新品翠芽尽数都能仿出来,而且比布庄中扯来的更为鲜亮精致,吴氏觉得翠芽是个手巧的丫头,但手巧的丫头常有,也没多想。

翠芽听闻前日她爹妈来沈家赎她,吴氏一口答应,连身价银子一并赏了,只要往后沈家若有急单,将沈家的事提前做了。她爹妈自然一口答应,事情就这样定下来。

翠芽安下心来,心中只是纳闷,为何自己再也织不出江南雪。

难道这与水土还相关的吗?

沈青青坐在妆台前,绿萝为她堆起发丝,向镜中一望,笑道:“娘子的模样真好看。”

“是么?”沈青青摸了摸面颊,也是啊,能让北羌万金购求的脸,总不会差到哪里去的。

“对了,娘子,翠芽姐在沈家过得可好?”绿萝咬着檀木梳的梳背,拈起一支玉簪,含糊道,“恍惚听人说,昨儿翠芽吩咐金哥儿给姑娘捎口信回来了。”

“她过得很好,她爹妈向大夫人赎了她,大夫人高兴,连身价银子一并赏了他们。”沈青青抹上一点口脂,对镜抿唇一笑,“她爹妈昨日已接她回家了。”

绿萝瞪大眼:“这么快呀,娘子果然是神机妙算。”

“神机妙算的另有其人,我可当不起。”沈青青又一笑。

翠芽让金哥儿来说,这几日平王时常造访沈家,似乎想问沈青青的消息,但吴氏生怕沈青青攀上高枝,死捂着她的下落不肯说。

吴氏坏心倒是办了好事,若她知道了,定会气到跳脚。

其次,便是沈双全前日已自桐君渡启程,最多十余日,就要回平江。

再次,却是最重要的一件事,翠芽遣金哥儿絮絮问她,为何离开田庄后,她就织不出江南雪了?

“那傻丫头。”沈青青抿上鬓角,披上半臂短衫,襟前绣着一脉菱花。

青色的轻绸随风流淌,正是江南雪所裁。

“为什么?”绿萝抿唇,歪头问道,“翠芽姐可比我聪明多了,我都学不会那些织技。”

“她问我为何她再也织不出江南雪。”沈青青系上胸前的丝带,打了一个繁复的结。

绿萝怔怔望着她灵巧的手,心想娘子若是去织绸指不定比翠芽织的更好吧?

“她总以为是自己织技有退步,或是其他原因。”沈青青抱上一柄青色纸伞,抬步跨出门槛,“她却不想,原先织那些绸,用的乃是乌桕蚕丝。乌桕蚕丝极韧,可以单根纺织,织出来的绸却不至于断裂,但蚕丝不行。”

织不出原本的模样,只是因为换了丝线,并无其他原因。

绿萝提着食盒跟在沈青青身后,沈青青撑起伞,将绿萝拉到伞面下。

两人一路说笑,踏上虎丘山的石阶。

小铃邀沈青青往瑶花祠游玩,仲春无事,沈青青欣然应允。

早春的花已经开遍,更多的花绽开,热热闹闹,将山道挤得满满当当。

小铃和白云村其他女孩子拥在半山腰的真娘墓旁等待,每个人衣襟和发间簪了各色鲜花,香染眉间。

“青青,你可算来了!”小铃怀里抱一个大瓷碗,里面满满都是黄澄澄的桂花糖。

沈青青一笑:“拿这么多做什么?都要成蜜罐子了。”

“哎呀,青青你又忘了,长公主殿下喜欢桂花糖,来祭扫瑶花祠,总要带桂花糖的。”小铃绕到绿萝身边,挽着绿萝手臂,笑问道,“另一位翠芽姐姐怎么没来?”

“翠芽姐回家了。”绿萝含笑道,“说不准再过几月,就像那位苏娘子一般,急着嫁人呢。”

小铃鼓起腮帮:“哎呀,晴姊姊真是太着急了。这次邀她来,她也不肯来了。”

旁的女孩子也附和起来,一行人有说有笑地走进瑶花祠。

瑶花祠内草木森森,奇花异草肆意生长——据说这是一位高人亲自来栽的花木,比旁的地方长的都好。

泥塑的小像隐在重重帘幕背后,供桌前已摆满了各色花枝、糕点、甚至绣帕、书画等物。

沈青青抿唇而笑,“好可爱的小娘子们。”

“什么?”小铃将桂花糖放在供桌正中央,回望沈青青,“青青你在说什么?”

“没什么。”沈青青笑着摇头,提步从侧门走入一旁花园。

绿萝跟来:“娘子。”

她方才听到了,娘子说那些小姑娘可爱。好奇怪的说法。

“绿萝,你看这一株薜荔。”沈青青抬头,长廊旁栽着一株薜荔,枝叶繁茂,花果累累,绝不止生长了十年。

应是魏伯当初接下这祠堂中草木时,从别处移栽来的。他希望平江最好的草木能陪伴她长眠。

现在她醒来了,她看到这小巧的祠堂里,一草一木,都是她欢喜的模样。

“这果子好有趣,红彤彤的,应当挂了许久吧?竟也不掉下来。”绿萝踮起脚尖,抬手摘了一串珊瑚珠一般的果子。

绣鞋边沿上沾了一点泥土,绿萝俯身,略一拧眉,“哎呀,今日才穿出来的新鞋子呢。”

“等等。”沈青青目光一转,握住她正要掸去泥土的手。

这土与瑶花祠别处的泥土不同,带些极淡的青蓝色,其中夹杂青苔——若非她特意跟随魏伯学过种花,也不能一眼看出不同。

这样奇特的泥土,她应该在别处还见过。

“娘子?”绿萝歪过头,霎了霎眼。

沈青青拧起眉,面前闪现出一双黑色官靴,靠近鞋底白色边的地方,沾着一点略显青蓝的泥土。

可是,她应该是在何处见过呢?

是了,似乎还有一些红如血的木樨花,与那双沾了泥的官靴一起出现在记忆中。

官靴的主人,应当是秦玄海。

第142章熏夏

初夏。

沈家的庄子外用箬竹叶搭出凉棚,摆上清凉的绿豆汤和酸梅汁,可口的绿豆糕和千层酥,供山道上来往的行人纳凉歇息。

沈老太君也掇张圈椅,拿柄团扇坐在大门下看人来人往。

“老太君,娘子遣我送书来。”绿萝一身柳绿色竹布夏衫,怀里抱着几本书,“娘子叫我告诉您,她按着您说的,将格律又改了改,如今唱着可顺口些了?”

“好,我看看。”沈老太君眯起眼,接过身旁林月娥递来的水晶片磨的老花镜,翻开戏本细看,末了点头,“菱儿这孩子一点就透,比我想的还好。”

绿萝端过一碗绿豆汤,抿唇笑:“娘子说了,这是老太君教的好。”

沈老太君抬头笑道:“好个丫头,真会说话。”

喝一口清凉的绿豆汤,沈老太君又问:“菱儿那孩子整日躲在屋里做什么呢?”

“娘子每日捣鼓那些丝线呢。”绿萝一笑,“娘子昨儿与我说,今夏市上那几个最新鲜灵巧的夏布,都是她与铃花布庄的大掌柜商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