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公主种田记(11)+番外

作者: 竹叶溪 阅读记录

女孩僵着身子,瑟缩在一旁没有动。

“怎么了?虽然叫做酸刺柳,但是一点不酸,反而很甜的,你尝一个试试。”少女再接再厉,将双手捧到女孩面前,一双玉琢一般的手掌上,托着数十个金红色的浆果。

女孩抬起头,叹息道:“您是公主,怎能反过来照顾我呢……?”

“这有什么?在这种地方,大家不过都是一样的,谁也不知道活不活得过今夜。”被称作公主的少女将浆果一股脑递给她,自己站起身,用半只手掌遮挡风沙,眺望远处跳动的火光,自言自语,“也不知道颜晗和仇将军他们来了没有?”

远处传来一阵细碎的脚步声,一高一矮两道人影在沙丘上一脚深一脚浅地跋涉着。

“阿莹,你看那两个人……”少女转过身,话还没有说完,口鼻被什么东西捂住,清脆的声音变作模糊的呜咽。

“殿下后悔了吧?”阿莹死死地扼住她的咽喉,不理会少女激烈的挣扎,“呆在临安幽深的宫殿中,太平安乐,做什么跑到这里来?”

“你、你……”少女的声音渐渐喑哑,双手无力垂下,似乎认命了一般,“是谁……是哥哥么?”

东方慢慢透出微红的光芒,映出那些滚落在沙丘下的金红色果子,一个一个都仿佛小小的太阳。

“殿下不必知道了。”阿莹露出一丝狠笑,“殿下知道的已经太多了,只会搅了旁人的好事,不如安静地长眠在这里为咱们大邾守着疆域吧。”

见少女软倒下去,阿莹蹲下身,去摸少女手腕上戴着的玉镯。杀了桐庐公主,取回她腕上玉镯为信,是她蛰伏这么久的任务。

但那脆弱的玉镯竟在方才的挣扎中断作了两半,阿莹取下半环,就着越来越亮的晨曦在沙地上寻找,一回头,见一个妇人呆立在不远处,她身旁牵着的小女孩瞪圆了两只眼睛,手中正拿着那半环玉镯。

阿莹目露凶光,向那呆若木鸡的母女俩走去。

不想那少妇却忽然醒过神来,俯身抱起小女孩,转身拼命地向远处跑去。阿莹顾不上别的,揣起半截玉镯,向那对母女追去。

风沙卷过,将黑色的斗篷遮盖在少女的脸上,一层又一层的沙砾被卷起、落下,覆盖在少女的身上,仿佛一卷金黄色的锦衾。

“阿桐……阿桐……”谁的呼唤在远处响起,想去回应,但喑哑了嗓音,断裂了记忆,甚至不再能够记起那人是谁。

又有妇人温和的声音回荡在耳边,是柔软的吴音,仿佛蜜一般甜,“青青、青青……你看这春风又从玉门那一头来了,吹绿了这些杨柳,我们的家乡江南,也有这样的杨柳呢。”

“阿桐,你看春风又从玉门那一头不远万里地来了,吹绿了这些杨柳和塞上的蓬草。”记忆里也有人这样说过,他的声音温润如玉。

“在江南,也有杨柳呢。”女孩子活泼的声音接着响起来,“比这里的更长更软更好看,你见过没有?”

回答她的声音带着笑意:“是不是,像你一样的昳丽无双?”

“哼。”少女的声音有着些许羞涩,又有些得意,旋即笑起来,“你可不知道,要说江南风景最美的地方,还属桐庐。‘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你听过这个么?天下独绝呢!我小的时候啊,皇兄就陪我去过一回,可惜后来羌人……哼,等我们把这些羌人都赶走了,我也就长大了,能够独自一人去封地了。到时候、你要来看我……也来看看风景啊?”

“好,一言为定。”

“菱姐儿!菱姐儿!”最后是沈老太君焦急的声音。

“唔……”沈青青疲惫地睁开眼,“我……老太君,我……”

沈老太君伸手在她面前一晃,见她下意识霎了霎眼,松口气,轻拍了拍她的脸蛋:“菱姐儿这是魇住了。可是梦见云娘了?”

沈青青翻身坐起,屋子里的床有些窄,是临时用了些青竹搭起来的竹榻,夜里老少三人挤在一处。

霜官儿睡得很熟,小脸埋在薄被中,并未被这么一点轻微的动静吵醒。

沈青青舒口气,看向一旁的沈老太君,镇定地问道:“老太君,母亲可曾提起与您当年塞北的事情?”

沈老太君面色一凝,“看样子,菱姐儿确实梦到了云娘啊……”

沈青青低头出神,白天,方扶南还曾说过:“或许你们曾在大漠里擦肩而过,或者有过一面之缘,菱娘子或许不记得了,但令堂也许知道,若发现什么,请务必告知我。”

若这个梦不假,那么……桐庐公主和沈云,还当真在大漠中遇上了。

只不过,她自己,究竟是那个拾到了跌损的玉镯的菱娘,还是被掩埋在大漠尘沙下的桐庐呢?

“菱姐儿。”沈老太君摩挲着她冰凉的发丝,柔声宽慰,“云娘同我说过一个秘密,但那件事,现在还不能说。”

“要等吗?”沈青青霎了霎眼,目光在侵晓的曙色中灼灼发亮。

还要等吗?十年了,已经十年了,红颜枯骨,青丝白发,还要……再等么?!

“不,不是等。”沈老太君肯定道,“所有冤屈的昭雪,都不是靠等来的。”

第13章陆府

“嫩绿池塘藏睡鸭,淡黄杨柳隐栖鸦。这良夜迢迢人初静,一炷清香祷月华……”

沈青青坐在乌桕树下的藤榻上,膝头摆一本旧书,教霜官儿认字。

“嫩绿……池塘……额……姊姊,这个是什么字?”霜官儿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

“这是‘藏’,《说文》上说:‘藏,匿也。昨郎切。’”沈青青弹了一下他的额角,“小笨蛋,认真学。”

霜官儿皱起眉,他平日在沈家向来被老太君惯着,跟着沈老太君学会了一口伶俐的官话,却不曾识得字,吴氏则恨不得这外甥长成大字不识、一无所能的公子哥,也从不提起送他去沈氏族学的话。

“姊姊,你看,有人来找你了。”霜官儿眼尖,指指篱门外,转着眼珠道,“是昨天来过的那个哥哥。”

“菱娘子。”那人走进院子,拱了拱手,“我请菱娘子来了。”

“好。”沈青青转向安坐在榻上刺绣的沈老太君,“老太君,青青先去城中了,小铃她们一会儿都来陪您说话呢。”

沈老太君慈祥地点点头,放下手中针线活,向她笑笑:“去罢,早去早回,我们还等你吃中饭呢。”

“霜官儿,好好认字,等我回来要问你呢!别想着躲懒。”沈青青看着那调皮的孩子,作势咬牙切齿。

陆家派来的青年采办叫作陆庭,是陆府的一脉旁支,平日为府中跑跑腿,搜集平江城中各样新奇有趣的物件,混个生活。

他来请沈青青,自然不是认为沈青青是个“新奇有趣的物件”,而是因陆府近日大兴土木,新造起了一个花园,花园落成,里头自然得栽培草木。他打听得近些日子,在平江城中,沈青青的花卖的最好,又知道她是沈家的表小姐,遭舅母迫害,目下生计艰难,尚有几分帮衬的意思在里面。

“霜官儿也开始认字了,往后我这个哥哥可是要被他追上了。”陆庭驾着一辆精致的小车来的,恭谨地将沈青青请上车后,一边驾车,一边隔着车帘与她闲谈。

“怎会?霜官儿那个小懒虫,学的真够慢的。”沈青青倚窗笑着,除了眼底掠过的一丝阴暗外,几乎已经看不到午夜那个噩梦留下的痕迹了。

陆庭驾车离开白云村口,向村口看热闹的顽童们吹个口哨,又问道:“霜官儿学的是什么书?”

“这能有什么书?”沈青青失笑,声音明快,不带一丝芥蒂,“平江城也有不少人知道的,我们老太君原先可是余杭名伶,名动天下的那种,我翻出来教霜官儿识字的,自然是戏本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