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红楼同人)探春传/莫牵连(17)

王熙凤虽然委屈,但她作媳妇做侄女的也不能说什么,只能陪着笑脸道不是罢了。探春冷眼瞧着,只觉得贾府这些问题真正是麻烦,完全是从根子上烂了,没得救了,想好恐怕得连根都拔了。

像原著里抄家或许不是什么坏事呢,至少能把这些家生子卖掉一些,穷了让这些主子认识到贾府其实不是那么强了,说不定能让他们收敛一点。贾府这才几年啊,这些人就盘根错节的关系纠缠不清,主子们也纨绔得可以了,那些百年老族可得成什么样?

作者有话要说:

死了死了,这几天天天卡,我的榜单还差六千字,叫我怎么写的出来啊

编编叫改文名,说是之前那个不知道写的是谁,又会以为是悲剧,我是亲妈啊啊啊啊……

为毛每次取文名的时候想文艺一把就会扑啊,口胡

第十四章 贾敏殁

探春三人像往常一样在未正下了学,让丫头们捧着书,叽叽喳喳地讲着话往回走。当然,这叽叽喳喳说话的一向是宝玉一个,探春却没这么多话,迎春就更只是微笑着听他们说了。

一路说笑着走回院里,刚转过插屏就见院中媳妇子小丫头们个个敛声屏气,大气也不敢出的模样。三人对视了一眼,都闭了嘴快步走进房中。掀帘的小丫头已报了一声儿,探春却没听见老太太像往常一样笑着招呼他们,心中一惊。待转进厅里时,却见老太太半倚在榻上,满面泪痕,下边小凳上坐着两个陌生媳妇子,穿的竟是素衣。

探春惊问道:“老太太,这是怎么了?”

老太太擦着泪道:“你林家表弟没了。”

探春这才想起贾敏那个儿子大概就是这时候没的,脸上却做出大惊的表情道:“好端端的怎么就没了?姑妈还不知道多伤心呢。”一边说,一边抽出帕子拭泪。

老太太叹了口气道:“可不是么,你姑妈本来身子就弱,又为了哥儿那病劳累着急了些,竟也病倒了。她好不容易才有了这么一个儿子,偏偏就这么没了,以后可怎么好啊。”

探春有心安慰两句,只是她现在年纪太小,有些话说出来却未免会露马脚。她想了想便道:“姑妈还有林姐姐在呢,林姐姐会孝敬姑妈的。”

老太太却不好向一个四岁的孩子说什么儿女的区别,只能摸了摸她的头,又拍了拍把头埋在自己怀里的宝玉,道:“好了,我没事,你们也下去换了衣裳,做了工力课再过来吃晚饭。”

三人无奈,只得行了礼,各自回房去了。探春换了家常的衣服,拿着书出了一回神,到底还是不放心老太太,扔下书还是去了厅里。这时刑夫人、王夫人与李纨、王熙凤都到了,满厅的人皆陪着老太太掉眼泪,林家来的那几个媳妇子却是不在。探春忙抽了自己的帕子上前,爬上榻给老太太拭了泪,道:“老太太,这样一直哭伤眼睛呢,若是姑妈知道了心里也不安的。”

王熙凤擦着泪笑道:“三妹妹说的是,我们这么些人还没三妹妹一个孩子明白呢,快都别哭了。”又说,“老太太也别只顾着哭,还是想想要带些什么东西给姑妈罢,要我说还是看看有什么好药材准备着拿去给姑妈补补身子,好让她来年再生一个儿子,将来也就有靠了。”

“这话说的是,”老太太一下子来了精神,向王夫人道,“现在库里还有多少老参?”

王夫人愣了愣,道:“百年老参还有两棵,三、四十年的大概有三、四棵,十年的有七、八棵。”

老太太沉吟了一下道:“也不能一下子补的太过了,就拿一棵三十年的,两棵十年的吧。另外当归可还有好的?”

“还有几斤,南边来的枸杞也还有些上好的。”王夫人道。

“枸杞我们这儿的只怕还不如他们的呢,其它药材再包些就是了。”老太太哭了半天也累了,半眯着眼靠在榻上道,“你看着办罢。现在什么钟点了?该摆饭了罢?”

王熙凤忙站起来道:“也是时候了。”说着便出去亲自张罗去了。不一会儿带着十来个媳妇子捧了食盒进来,利落地摆了饭,笑道:“今儿可有新鲜的狍子肉呢,香的很。”

一时宝玉与迎春也来了,老太太自从有了这两个孙儿媳妇,就没让儿媳妇立规矩了,只让她们下去自己吃去,也免了探春三人的尴尬。

祖孙四人一起吃过饭,刚喝了茶,王夫人就把一包药材送了过来,道:“除了人参和当归,还有一些配好的人参养荣丸和六味地黄丸。”

老太太也不翻看,只道:“你准备好了就行,你明儿就打发了他们去罢。”又叫迎春,“二丫头,来帮老祖宗写封信。”

转眼就到了年底,林府派人送来两车年礼,只是贾敏的病却越发的重了。老太太因为担心女儿,心情不太好,就有些提不起精神来。她不热闹了,养在她跟前的几个孩子谁敢玩闹?每日只乖乖的坐着陪老太太说话。迎春和探春还好,一个爱静,一个是成人芯子,只宝玉被拘得不行,却又不敢作声,只得忍着。

加上国丧期间,凡有爵之家一年内不得筵宴音乐,老太太心情又不好,这个年就过得有些冷清,就是大年三十晚上也不过大家略坐了坐就散了。男人们自然有躲着与小妾吃酒取乐的,有与门客高谈阔论的,就是女人们也是各自回房偷着乐去了。

老太太今年却没守岁,早早的就歇了,探春也就自去睡去,一夜无话。

等过了年,新皇便定年号为纯定,并决定开设恩科。贾珠大喜,更加下苦工力读书,连国子监也不去了,不过隔几日把写的文章拿去给老师点评一下罢了。李纨见丈夫起早贪黑日夜苦读,虽然心疼,却也不能说让他不要考了。他们是二房,早晚是要搬出这府里的,贾珠不考科举,将来却靠什么为生呢?也只得每日炖些补品给他补身子。好在贾珠那日被探春一语提醒,就没再放下过骑射,身体比以前好多了,倒还捱得住。

探春见果然有恩科,这才发现自己虽然穿过来几年,努力学习这边的习俗,却还是不如土著人熟悉。不过她想了一想也就明白过来,俗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新皇登基,当然要尽快换上自己的人手,而这些新科的举子进士就是最大的助力。

二房的人自然都希望贾珠能顺利踏上仕途,就是大房,多一个有官身的侄子或堂兄弟,总比多一个在家吃闲饭的强。

就在全家人都鼓着劲让贾珠加油的时候,林家突然又派了人来了——贾敏殁了。

老太太当场就晕了过去,众人慌忙将她抬进屋内,又是焚安神香,又派了人去请太医,忙得鸡飞狗跳。王太医气喘吁吁地跑来一把脉,松了口气,道:“老太太是悲伤过度,我开个安心宁神的方子,先喝两服。只是老太太年纪大了,有什么事儿还是缓缓说的好。”

贾政亲自把太医请到偏厅开方子,探春拉着宝玉从众人的腿间挤进去,利落地爬上床叫道:“老太太,老太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