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珠玉在前(222)+番外

灵魂在仙家法宝里沉睡的太祖,一个在末世挣扎生存的悍勇少年,一起在人类穷途末路时,打开通往星海的路,想想就很能让太祖的死粉们满意。至于打鼓人的粉丝,想必也是能大大满足的,开箱戏不一定能赶上,不过赶在夏日未炎热时上戏应该是可以的。

“光老爷爷还不够,来个随身空间吧,太祖要是没挂,在末世也寸步难行呐。既然是仙家法宝,高端实验室得有一个吧,各种逆天的材料也能有,干净的可以种植的田地,外边一天里边仨月的时间流速。”幸亏当初她爱看各种网络小说,熟知各种梗各种套路,不然,凭孟约的想象力,是没法把打鼓人这个粉丝群体巨大的马甲撑起来的。

王醴洗漱出来,就见孟约裁好洒银雁皮宣铺满一桌,正伏案执细而韧的勾线笔在那画线稿。伸头一看,画面颇像是妖魔大军扫荡过后的人间炼狱,很是骇人:“年年这是画什么?”

“如大家期待的那样,画个新鲜到没人见过的故事呀,有太祖哦。”虽然是有灵魂的形态出现,但如果观众们反响强烈,她后期是可以考虑让太祖拥有实体的。毕竟未来科技,无所不能,再有,太祖栖身的戒指可是仙家法器,有的是可以拿来作文章的余地。

王醴看着孟约把背景画出来,再几笔在旁边空白处,把人形勾出来,王醴就知道孟约这故事大约不是很美好,至少开篇是不美好的。她这是……又要折腾太祖啊,真让人有些不好怎么说她。

如果王醴知道一个词,绝对会用这个词来形容孟约现在的举动——深夜报社。

直白一点说就是——责任感和使命感既然是好东西,那大家就一起来拥有它啊,共同进步才能致天下大同嘛。

画着画着,孟约其实也总结出来了,这说白了就是英雄情结作祟。每个人在漫长的一生里都会有那么几个瞬间,想成为英雄,拯救世界拯救所有人之类的。从学术层面上来讲这叫自我实现需求,是人类需求的最高境界。大约是因为“活着”的一切条件都得到满足,所以才有了更高层次的追求,这是很正常的。

孟约想:嗯,即使是这样,我也要报社,也要在新绘本里夹个私货,让我的粉丝们一起来思考,人活着的最基本需求是什么,最高境界又应该追求什么。

引发的讨论大一点,大家追着她催稿的闲心就少一点,何况这委实是个值得讨论的问题,不是么。

王醴:是的,年年说什么都是对的。

虽然孟约攒了一堆私货夹在她的新绘本里,但这毫无争议是一部伟大的作品,至少在王醴眼中,这个绘本,比孟约以往的所有绘本都更具深远的意义。再说,孟约夹的,严格意义上来说也不是她自己的私货,而是属于未来无数思想家的私货。

孟约画完一本,就叫人送往南京下厂印刷,定好印稿之后,就送到仰园去,看杨阁老是不是能抽出时间来写戏本。杨阁老却已不在南京,但杨阁老知道消息后,给孟约推荐了他的得意门生,在文辞造诣上还要胜于他的翰林学士曹仲仑。

至于德麟班,原本不抱期待了都,结果寒冬借月的给他们来这么大一惊喜。甭管之前打算排什么作开箱戏,打鼓人的新本子一到,也都不作数了,哪怕水牌已经写出去都又撤回来,另写新水牌挂出去。

第244章 龙戒

曹仲仑被杨阁老推出来,不仅是文辞老道,更难得的是在老道笔锋之下,还兼天马行空之思,对新奇的事物格外感兴趣。拿到孟约的画本,这位当即买了车票到谯郡,有许多细节,光凭想象是没法把戏本写出来的,所以得当面问问写戏的打鼓人。

再有,曹仲仑也早就想见见孟约,这位倒难得的不是粉丝,却很欣赏孟约绘本里前人未有的奇思妙想。旁人奇思妙想,最多想出些新鲜事来,到孟约这里却是奇思妙想了一整个世界,还不是无的放矢,而是有据可依的。

直白点说,这是一个脑洞大者,向另一个脑洞里仿佛有个宇宙者的致敬。

“曹先生衙门不忙吗?”大老远大冬天的,说来就来,除带了孟约寄到南京的手稿,别的曹仲仑什么也没带。

噢,不,准确的说,这位土豪还带了几张大额银票,那种大宗交易才会用到的票面,要剖开得到官营的票号去兑。兑这种面值万两及以上的大票,得到官府批个条,不然票号是不会给剖票兑银的。

土豪都爱这么干,怀里揣一把银票,随时说走就走,就像孟老爷,从南京坐车到谯郡,除带几个仆从和几样简单行礼,什么也不带。不但自己不带,也不让下人带,潇潇洒洒只带银票,到地方后要么回鹿邑取,要么现置办。

翰林院是个清闲去处,曹仲仑这辈子也没什么太大的野心抱负,所以他自然可以很清闲。对此,曹仲仑不爱多说,只摆摆手,要找个地方请孟约边吃边谈:“噢,票号在这儿,等会儿我,我先去剖个票来。”

曹仲仑来见院约之前,就已经去拜会过本地官长知州王醴,把兑大票的条子批好了,这时进去自然畅通无阻。

孟约本来说不然去家里随便吃点,见曹仲仑急匆匆去剖票,又很快出来,孟约便再没说什么,只同曹仲仑一道去了左近的饭馆。天气寒冷,菜蔬极少,倒是淡水生鲜和家畜家禽的肉可以敞开来点。这家饭馆冬天会生豆芽和花生苗,用豆芽打底做的炖菜,滋味相当不错,又热乎又有点辣,汤里搁的竟是蜀中常见的小粒山椒,所以汤虽白辣味却足,酸辣鲜香皆具,喝下去格外暖乎。

“哎哟,这味好,冬天喝一碗足以发汗。”吃完,小二把桌子理干净,曹仲仑也不讲究,就在这同孟约说她的绘本。

孟约发现,需要跟这位解释的,并不多,而且往往是她略微一说,曹仲仑就懂了。比如布景道具,孟约同德麟班的道具师傅往往要说半天,就是画出来,道具师傅有时候也一头雾水。曹仲仑不是,她只要描述到位,他几乎都能秒懂:“对了,我原本是想请杨阁老代为命名的,如今不知曹先生可否代劳。”

关于名字,孟约自己也想了几个,可总觉得不大对。什么末世令,末法令,末日行,星海令,远游令之类的,怎么都感觉不符合时下审美,也不合打鼓人风格。

曹仲仑也正想说这事,当即合上绘本道:“不如以龙戒为名。”

孟约:咦,这名字好像真可以,虽然在我看来很套路,但土著们不会啊,再说套路从来得人心,管他呢,就叫龙戒了。

“这名字好,多谢曹先生。”孟约说完,请曹仲仑回头直接题封面文字,她的字在内页出现还行,在封面上出现就算了。当世擅长书法的人太多,她的字还是别上封面丢人现眼比较好。

曹仲仑又问孟约本子画到哪了,如果有新本子可交给他带到南京去,杨廷礼的学生,人品还是值得信任的,孟约二话不说,把刚画出来的第二三本也交给曹仲仑。曹仲仑翻开细细看后,啧啧称奇:“阿孟姑娘的故事,真乃千古未有之传奇也。世间倘真有容纳太祖之魂的龙戒,我真愿得到的人是我,我愿将此身献予太祖,只愿太祖能重见天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