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混在大四的日子(51)

朕得阻力还来自于父母。朕打电话给父母,还没说上两句,朕的态度就开始生硬。接着,在电话里就跟父母吵了起来,按照朕的口气和言语,接电话的应该是朕的母亲。朕说,他的母亲太溺爱他了,什么事都不放心。朕在电话里怒气冲冲的说,你再逼我,我就跳楼!说完就把电话“啪”的挂了。

我还是第一次见朕发这么大的火,额头上直冒汗,脸涨得通红,眼睛鼓鼓的,在宿舍里心慌意乱的转着圈。我给朕倒了一杯水,叫他别急,慢慢来,先给家里人一段时间考虑考虑,你这么突然,他们也一时接受不了啊。后来朕的母亲又打过来,朕不接,但朕的母亲很有耐心,一直打,电话铃一直响,弄得朕心烦意躁,把电话拿起又挂了,然后把话筒放在一边,这样朕的母亲就打不进来了。可是不久朕的手机又响了,朕看是家里的电话就直接摁掉了,然后关了机。

朕去西藏最大的阻力来自于父母,而对国民来说去西藏没有任何一点阻力来自家庭。国民告诉我,他从小就没有了父亲,母亲再这方面也管不了他。国民最大的阻力来自兄弟和朋友,其实这算不上阻力。兄弟们都不想他去西藏,理由各有千秋。有的说舍不得,有的说西藏那么遥远去了不好联系,有的说毕业了想要和他合作一起创业等等,面对兄弟朋友所有这些好心好意的劝说,国民都一笑了之。但是内心里还是有些迷茫和困惑,于是国民向我倾诉。

我说,在你已经决定做某一件事情的时候就不要再征询任何人的意见了,毕竟是你去西藏而不是别人去西藏。你现在要做的事情是:第一,搜集所有的有关西藏的基本资料,每天都要花一定的时间来读它们;第二,每天听一遍《青藏高原》、《天路》以及其他的关于西藏的歌曲,比如韩红有些关于西藏的歌,挺不错的;第三,每天都要坚持长跑训练,这一点很重要。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否则你的梦想再美好也只能破灭。

国民听从我的意见开始和朕一起跑步,这是实现他们梦想的第一步。他们开始很早很早的起来,沿着一条笔直的街道很远很远的跑。跑过行人,跑过车辆,跑过高楼,跑过树林,跑过河流,跑过麦田,然后在太阳升起的那一刻躺在草地上大口大口的喘气。接着,又跑过麦田,跑过河流,跑过树林,跑过高楼,跑过车辆,跑过行人,跑回宿舍。

起早跑步对国民来说不算什么难事,但对朕来说不亚于红军万里长征。首先,早起对朕来说是一件非常痛苦而又艰难的事,朕生平最大的爱好就是睡觉。每天早上国民去叫他的时候,都要使劲的掐他,他才能醒,揉揉几乎睁不开的眼睛,嘴上嘟哝着,让我再睡一会儿吧,让我再睡一会儿吧。跑步的时候,由于朕比较慢,国民跑三步就要等他一步。每次跑到终点的时候,朕坐在草地上根本站不起来,要国民把他拉起来,扶他走好一阵子,才能放开他,慢慢的跑回来。尽管这样,但朕从来没有放弃的念头。朕说,要想以后一劳永逸,现在不吃苦怎么行呢!

在朕为实现自己的梦想坚持不懈的奋斗时,他的母亲曾数次打电话到系里,在电话里向系领导哭诉,说她就这么一个儿子,从小没有吃过苦,怎么忍受得了西藏极其恶劣的自然环境。要系里无论如何也要帮帮她这个做母亲的,一起阻止朕去西藏。系领导理解朕母亲的良苦用心,只好暂且答应了她。不过,这着实让系领导为难,一个是母亲,一个是独生子,母亲与独生子之间的矛盾本应该由他们自己解决,他们怎么好插手呢?

于是朕被传到系里。系党委书记也不拐弯抹角,开门见山的说,你母亲打来电话,说不准你去西藏。

朕似乎早就料到母亲会这样做,朕说,这是我自己的事,我自己做主。这是我的权利,谁也不能剥夺,包括我母亲。我母亲是一个固执的人,只认死理,她不可能包办我一辈子。所以你们也不用劝我,我和我父母之间的矛盾我会及时解决的。

系党委书记说,有你这一句话我们就放心了。从理性上来讲,系里是支持你去西藏的;但从感性上来讲,你也不能不顾你父母的感受啊。所以,我们希望你最好与你母亲好好谈谈,别把事情弄大了。

朕点了点头。

朕决定过几天再和母亲好好谈一谈。朕承认自己上次说话冲了一点,还没有说为什么要去,就在去与不去上与母亲闹僵了。朕决定下次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可是令朕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朕的母亲一天后就从天津赶到了北京,出现在朕的面前。

当时很多同学在场,母亲的突然出现使朕感到很尴尬。朕一点也没有表现出见到母亲的惊喜,冷淡的说了一句,你来干什么?我已经不打算去西藏了。

朕是在说谎,朕不希望母亲在同学们面前丢人现眼。同学们都很知趣,散了,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不足为怪。可是朕的母亲并不相信朕说的是真话,要朕写保证书,还要拿到系里去盖章。朕不屑于与母亲理论,三下五除二就写好了保证书,并拿到系里盖了章,交给了母亲。母亲对朕这次表现出来的乖顺感到惊讶,但也无话可说,悻悻的走了。

母亲走后,朕说,真让我丢脸。

我说,妥协了?

朕说,没有。先骗骗她,等生米煮成熟饭之后她不接受也得接受。

八十三

3

在一位编辑老师的推荐下我开始在一家出版社工作。

据说这家出版社是中央级出版社,我心中暗喜,有点不太相信自己能摊上这等好事。起初我在第四编辑室,领导我的是谭主任,一位很热情的女士,亲口说她的丈夫和我是老乡,看上我是因为我的两份策划书《大学自白书》和《正在消失的历史》。原本我打算在谭主任的领导下好好干一场,可是工作还不到两天,谭主任却要我去另外一个编辑室,理由是她这个编辑室开的工资没有那个编辑室高,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于是我无奈的答应了,更重要的原因是我别无选择。

第二天第六编辑室的黄主任召见了我。在一个宽敞明亮的办公室里,黄主任在滔滔不绝的说着他往日的荣耀。黄主任,男,人到中年,身体圆硕,从大别山出来的安徽汉子,干过记者、营销等职业,此次转行到出版是一种蜕变。用黄主任的话说,年轻的时候喜欢做记者,激情四射,喜欢到处乱跑,不怕苦不怕累,年老的时候喜欢做出版,因为出版比较有规律比较轻松。

这一番话说得我很无地自容,我一毕业就做出版够年轻的了吧,那么这就意味着我没有激情,不喜欢乱跑,怕苦也怕累。好在他话锋一转,拍拍我的肩膀说,我最喜欢湖南人,湖南人和我们安徽人一样有干劲,能吃苦。小伙子,好好干,跟着我亏不了你!后来谈到我出版的小说,我送了他一本,黄主任竟然也要我为他签名,他说他专门收集他朋友出版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