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佛不渡穷比[修仙](1095)+番外

作者: 一呱 阅读记录

往日都是他去早课,今天是在家的最后一日,住持特准他留家陪伴父母。父母深觉不敬,定要代他去诵经。

如此一来,仍是他独自一人。

邻居房屋,亮了整整一夜的油灯熄灭,投在窗户的阴影缓缓起身。

几声桌椅板凳的轻响,大门开了。

老者抱着半个身子大的莲花灯,快步走出院落,沿阶走向河流,嘴里不住念叨。

“来不及了,赶不上世尊......”

宽阔清澈的河流途经每家每户,环绕城镇,地势由低向高,朝远方流去。

水面漂着不少莲花灯,都是人们亲手所制,口念佛经,缝制经文,注入满心满胸的敬意。

从下流漂上来的,推着这个村落的莲花灯,前往下一个地方,最终汇聚所有人的信念,流到西方胜境,传到菩提佛那儿。

老者怀里的莲花灯密密麻麻缝满【卐】字,每一片花瓣,每一面薄纱,金红双线交替织缝。就连中间的蜡烛,都镌刻着一篇饱含敬意的心经。

历经半年,日夜不辍,思及没法传递给世尊,老者不禁潸然泪下。

提婆达多出声道:“小僧帮您带给世尊吧。”

老者顿住脚步,回望过来,“原来是提婆呀,老夫记得你是今日前往西方胜境。”

提婆达多点头,“日落就启程。”

“那敢情好!”

老者转步走来,小心翼翼递出莲花灯。

“咱们在小世界下游,这条河赶不上了,你是能赶上的。”

莲花灯有半个身子那么大,提婆达多小心翼翼托着,认真承诺道:“小僧定会赶上世尊涅槃的时辰,把您的心意带到世尊脚下。”

老者断断续续笑了几声,“那就拜托你了。”

提婆达多回到家中,收拾行囊。

各地分寺的僧衣制式不同,他在城镇分寺的僧衣以后用不上了,无需再带,不如留在家中。

装上母亲亲手缝制的布鞋,一岁一双,足矣。

提婆达多抚过家中的桌椅床窗,最后看了一眼,轻轻合上木门。

背着简便的包袱,托着莲花灯,走向城镇。

村里的人们都收拾好了,出门开始新的一天。

桂花树家的张伯扛着锄头、牵着牛儿,沿着田埂缓行。村口石盘家的李婶背着竹篮,爬上桑树采嫩叶。山后的老爷子挎着棋盘、摇着蒲扇,去村落那边找朋友消磨时光。

汪地数声狗吠。

十几个孩子踢开家门,飞奔而出,后边拖着一群狗友,撒腿跑去山里探险。

不顾爹娘的叫喊嘱咐,身子晃得越欢,脚步踏得越重。

提婆达多路过的时候,都收到村民的问候。

“今儿就走了?哎,还记得个小不点儿,拜入分寺没几年,就能前往佛门主寺了。”

“这叫悟性,老儿听分寺住持说了,这孩子有慧根,是万年难得的佛子,连主寺的师父都找好了,是个六环尊者呢。”

“前途无量哪,以后说不定还能入嘉音寺。”

......

提婆达多接受村民们的夸赞,始终保持一颗平静无波的虔诚心,脸上谦虚恭谨。

告别众人,出了村落,便是城镇。

商铺陆续开门,店主们拎着扫帚和簸箕,先扫了自家门前的落叶,依据各人时间,扫了街上的花叶。

部分堆在街道的观赏树下作为肥料,多余的便装进袋子,放在小巷,等待垃圾集中的人员来收。

日头尚早,人们才开始一天的劳动,游玩漫步的人不多,街道行人稀少。

唯有一处,人群堵了一圈又一圈。传来阵阵喧闹声,似是吵架。

这可稀罕,人们纷纷围去瞧热闹。

里边是祖孙俩人。

满脸皱纹的婆婆弯下膝盖,颤颤悠悠跪了下去,枯槁干裂的手掌撑在地面,就要伏下身子。

正对的前方,人们匆忙散开,不敢受礼。

孙子急忙拖着她的身子,生怕她栽倒下去,“您都多大年纪了,能活多久,还去胜境朝觐?”

婆婆硬是磕了下去,“就因为活不了了,才要将这把老骨头献给世尊。”

“享享福不好吗?”

婆婆推开孙子的手,“咱们享的福,都是世尊受的苦。活了一辈子,最后献出血肉怎么了?我爹没估好日子,没出发就死了。我娘刚走到中千世界,半道死了。我说什么也要走到灵山脚下。”

孙子急得跺脚,“爹娘怎么不来劝劝?”

婆婆温和道:“他们都同意,就你个傻孩子想不透。”

围观的人见状,开口劝道。

“最后的心愿了,就让老人家去吧。”

“父母前些年也去了,我姐陪着去,两位老人家身子骨不好了,没能到西方胜境。婆婆精神还好,可得加把劲儿。”

......

孙子被劝服了,只能放开手。

不过,他说什么也不同意三跪九叩过去,硬是拉起婆婆,自个儿代她跪拜磕头。

城镇中央的广场。

告示板下排列长队,人们依次上前,拿起旁边的墨笔,写下各自的麻烦。

【后山东侧一百零七号的施雨阵法似乎出了问题,雨水分布不均,我家的田地没多少雨水,隔壁的田快被淹了。事态很急,希望大师前来看一眼。】

【西侧第八百四十九号人家,圈里的猪染病了,用药也无法解决。五十多头猪,是我家的大半财产,望大师能够出手帮忙。】

【南面丙区第三千五百六十八号沟渠,水位下降许多,供给不了辖区的田地。田地众多,担水艰难,希望大师解决麻烦。】

......

列队写完。

今日的告示板就此为止,后写的留待明日。

分寺僧人取走意见函,正要离开,就听见几条街外响起慌张的叫喊声。

“大师且慢——”

村长疾步跑来,来不及喘气,连忙道:“出事儿,村里出事儿了!”

僧人为村长顺气,缓声问道:“怎么了?细细说来。”

众人一时不走了,旁听缘由。能让村长急成这样,事情肯定不小。

村长咽了咽喉咙,郑重道:“村尾那家少了只鸡!木栏没坏,突然就不见了!”

众人你看我我看你,窃窃私语起来。

“不会是被偷了吧。”“天呐,哪家人这么坏,居然偷鸡。”“鸡是小,偷是大,不揪出这人,指不定以后会惹出什么大事!”......

僧人正色道:“放心,分寺马上派人,天黑前定会查清。”

众人这才放心。

僧人告别众人,返回山麓分寺。

今日主寺下来的高僧公开讲法,时机难得,一年才轮到一次,晚了就不好了。

回门路上,尽是上门参拜的百姓。

身穿布衣布鞋,口念经文,三跪九叩,拾阶而上。

没能背诵经文的孩童,左手执转经筒,右手拿佛经,一字一顿念诵佶屈聱牙的经文,紧紧跟在家人旁边。

万级石阶,左右铺满,从上而下尽是朝拜的百姓。

越过最后一级阶梯,恢弘的大殿庙宇左右展开,佛塔林立,石幢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