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上海娘事 下部(37)

曾经,她一度以为,男人喜欢一个女人,就会要她的身体,所以,她给着他们甜头,却不让他们如愿,所以,正是因为有着那些被她玩弄的瘙痒的心,才使得她的身价,日日倍增。

她没想到,竟会有这样一天,一个乡野里的男人,正因为喜欢自己,所以才不碰自己,连想一想都在求得她的原谅,鱼娘才知道,良家女子,原来是可以被这样喜欢的。

刚才的那把梭子,因为紧张,她一直捏在手心里,被捂的热了,鱼娘放在脸上蹭一下,暖的,她想着男人讲的话“我,不能委屈了你。”心里头,莫名的,就热起来,她自己笑一下,正赶上表婶回来,对她笑了讲:“看看看,我在拐弯碰到老大,就晓得他肯定进来过了,再看你的样子,肯定不假,你们啊,就是讲不听,讲了多少遍了,要到结婚那天才好碰面,都当了耳朵风了!”

鱼娘装听不见,笑着低了头捡地上的桂圆红枣,旁边的表阿妹也跑过来帮忙,偷捡了几个就塞在衣裳袋袋里,鱼娘看见了,又给小姑娘塞了几粒,小表妹开心了,甜甜的叫:“小嫂嫂,你真正好!”

作者有话要说:注:浦东:上海以中间一条黄浦江为界,西边称浦西,东面称浦东。

注:安心:指上海本地婚俗中男女双方订下亲事的一种仪式,要拿了两方的生辰八字比对,还合不合适。

注:相帮:这里不是指妓院的男帮工,是指上海本地人婚礼上请来帮忙的工人。

注:相亲:指上海本地婚俗中“安心”礼后男女双方八字和对合适后安排的一次相见仪式。

注:小盘:指上海本地婚俗中“相亲”礼过后男方送彩礼至女方的一种仪式。

注:受茶:即上海本地婚俗中的“定亲酒”仪式,表示确定男女两方的关系,女方称此为“受茶礼”。

注:饿嫁:上海本地婚俗中的一种习俗,新娘婚前三天不可进米食,只可用红枣桂圆等充饥,表示甜甜蜜蜜。

章节段落 家

最近开始行穿劳动鞋了,眼睛一整天奔了几个码头,就拦了一单生意,揉揉腿脚,小姑娘垂头丧气的,天晚起风了,她只好拖了自己的小鞋箱子朝家里走。讲是家,其实就是下只角(注)棚户区的简易房子,漏风漏雨漏虫子,不过,眼睛一直认为,只要不是自己一个人,住的地方,就叫家。

今朝赚的钞票只够买一个大白馒头,眼睛咽了馋吐水看看,把馒头外面的一层皮撕了吃掉,剩下来的包在怀里带回家。

才走到巷子门口,就听见一个软糯的声音唱歌一般叫着:“栀子花来,白兰花,香是香来,人人爱来!”

叹了一口气,眼睛走过去,看看搁在地上的篮子,没有几支花了,怕又是有坏小人偷着拿走,她用手指头给自己脸上翻了个笑脸,用自己觉得最欢快的声音尖着讲:“温先生,天黑啦,花睡觉啦,阿拉也要回家吃晚饭啦!”

温琦听着声音转过头,笑了讲:“眼睛,侬回来啦。”

小油灯底下,眼睛支了头满足的看着温琦啃馒头,笑嘻嘻的就像自己也吃到了一样。

温琦耳朵听听,讲:“眼睛?”

眼睛赶紧咂咂嘴巴,讲:“先生,我吃馒头呢,吃好饭再讲好哇!你也快点吃!”

待温琦吃光了馒头,眼睛因为饿已经咕咚咕咚喝了两大碗冷水。

温琦问:“眼睛,你嘴巴噶干啊?”

眼睛讲:“嗯,因为今朝擦皮鞋的客人多,我没辰光吃水。”

温琦讲:“掺点热的吃,老吃凉的当心肚皮又痛。”

眼睛头晃晃笑了讲:“温先生对我真好!”

温琦听的顿一下,讲:“你对我才好。”

眼睛讲:“那是应该的,冬冬叫我照看你的嘛,我老讲义气的!”

温琦神色一黯,讲:“冬冬难得有你这么知心的朋友。”

眼睛讲:“冬冬好,送我小镜子!”又讲,“温先生,你看你又伤心了,伤心可要不漂亮了,冬冬晓得了要怪我的。”

温琦听了小姑娘没头没尾的话,勉强笑了下,她自己也没想到,自己今时今日,竟是靠这个小讨人擦皮鞋养着自己,她记得解放的前几天,到处乱哄哄,红十字的头头跑了,下边一帮子人抢东西,她和一帮疯子一起给赶出来,看不见,爬着躲流弹,饿的只有抓地上的垃圾吃。小姑娘找到她的时候,她已经半死不活,只想困着不动,恍惚中有两只小手,轻轻的抹她的脸,她听见小孩子干巴巴的声音,讲:“温先生,你怎么不洗脸,怪不得我寻了几圈也没寻到你,以后一定要讲卫生啊!”

那时候她走不动,小孩子也不晓得哪里来的气力,背着她一步步的挪,她模糊的听见有很响的歌声鼓声,小孩子似乎晓得她想的,轻轻告诉她:“有当兵的进上海啦,好多人,这些人也奇怪的,我问了几个,明明长的不一样,却都叫一样的名字,全叫什么解放军!还有一个老讨厌的,还笑嘻嘻问我,小鬼,你妈妈呢?我这么好看,哪里像鬼啊!我就和他讲,我妈妈是王母娘娘,我不是鬼,我是小仙女。。。。。。”

她听着小姑娘嘟嘟馕囔的胡说八道,迷糊的睡去了,醒来的时候,就像和现在一样,小姑娘在帮自己洗脚。

眼睛很困了,但还是坚持着想帮温琦洗了脚再睡,她一边搓一边讲:“温先生以后还是不要出去卖花了,我现在擦皮鞋赚的钞票可多了,我养的活你的。。。。。。”

“眼睛?”温琦摸摸靠在她膝盖上的小姑娘,听见一声小孩子怪异的呼噜,晓得她睡着了,叹了口气,摸索着想把小姑娘扶上床,忽然摸到小姑娘的口袋里鼓鼓的,轻轻抽出来摸摸,是折的小的不能小的一团纸,抖一抖,应该是一张报纸。

她日日叫小姑娘带人家扔掉的报纸回来的,小姑娘也乖,日日捡回来,吃好晚饭念给她听,今天问她,她却笑嘻嘻讲:“今朝真奇怪,都没人丢报纸呢!”

握纸头的手紧了紧,温琦把报纸团起来,又塞进小姑娘的袋袋里,眼睛睡的熟,温琦帮她擦擦嘴巴旁边的馋吐水,拉好被子,看样子,小孩子真是累坏了。

风吹着眼睛的小房子嘎吱嘎吱,小姑娘睡着了,手还不忘抬起来空搓两下,温琦安静的坐在她身边,一夜不眠。

作者有话要说:注:下只角:老上海分上只角,下只角。上只角指的是生活条件较好的地区,比如当时属于租界的静安区,黄浦区。下只角指的是生活条件艰苦的地区,多指当时外来逃难居民聚集地,如闸北区,闸北区在当时聚集了大批从苏北来沪逃难而来的的人,这些人大多在简易房搭建的棚户区中生活。

第四大段落 胭脂店之又见戒子 片段

“结婚?”十三玲珑有点不相信的看了男人一眼,忽然笑了讲,“贾先生,你不要发戆(沪语:傻)!”

贾正清看着女人习惯性的笑容,忽然有点光火,讲:“你不会想讲,你跟我,只是露水姻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