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霓虹夜(6)

作者: 姜厌辞 阅读记录

艾米莉亚点头,“是的,不论结果如何。”

虞笙心里有数了,继续问道:“您的弟弟艾乐客他——”

她话还没说完,艾米莉亚态度突然变得尖锐,“他不是我的弟弟,他只是我父亲从外面带回来的孩子,他不是什么好人,他就是'艾斯',他想害我爸爸!”

虞笙想当然地将她口中的艾斯和电影《孤儿怨》里恶毒的女主角联系到一起,一时无言。

“至于他对我父亲的好,全都是因为他想得到剧院!”艾米莉亚的嗓音很高,周围频频有人看过来。

虞笙费了些口舌成功将她的情绪安抚好,“艾乐客是什么时候来到剧院的?”

艾米莉亚一抽一噎,“他13岁的时候。”

“他除了在背后咒骂你的父亲,还有其他行为吗?”

艾米莉亚抬头,“这还不够吗?”

她的肩膀不断向内收紧,“非要让他真的做出伤害我父亲的行为,你才肯信我的话吗?”

虞笙淡笑着摇头,心说是你不肯信我。

之前来找她和孟棠委托的人里很多有一半处于破罐子破摔的心态,还有一半是不得已的信任,最为讽刺的是,他们信任她们,同时又惧怕她们,怕她们在调查的过程中,挖掘到一些他们本身不为人知的秘密。

显然艾米莉亚也是如此。

她不信任她,却也只能在抗拒的同时,逼迫自己信任她,信任她会给出一个让自己满意的答案来。

另一方面,怕被她看穿,于是做出一副强势的姿态,欲盖弥彰地掩下自己的不安和焦虑。

虞笙离开前最后说道:“艾米莉亚小姐,你不相信我没关系,隐瞒我一些关键的事,哪怕你从头到尾都在对我说谎也无所谓,毕竟我的工作不是靠着你单方面的说辞和信任才能坚持下去,我有我自己的判断标准,我会按照你的委托任务给出一个最为客观的答案。”

-

回到酒店,虞笙又认真看了遍孟棠这两周的调查成果,同时在脑子里将与艾米莉亚的对话重新复盘,然后将其中容易忽略的细节,包括艾米莉亚当时微妙的神态反应整理成文字的形式,统统记在笔记本里,完成后,上网买了几张蓝茵剧院的演出票。

连着看了三天,最后一天才等到艾米莉亚和艾乐客的对手戏。

坐在虞笙右边的观众是同一个人,一个非常健谈的老太太,德籍华裔,时不时和她点评舞台上演员的表现,连站在边边角角的配角也没放过。

也多亏她的“多嘴”,虞笙挖掘到不少有用信息,几句搭腔后,她开始无遮无掩地将话题延伸到艾乐客已经离开剧院的大姐麦琳身上。

“几年前我来这看过一次演出,那时候好像还有个叫麦琳的女孩,怎么最近几场都没有看见她?”

“你说的是这剧院老板的大女儿?”

虞笙点头。

“早几年就走了,好像是和剧院老板吵了一架,听说现在正在慕尼黑,还开了一家花店。”

老太太看她一眼,幽幽叹气,“她的表演很有灵气,我很喜欢,放弃话剧太可惜了,不过还好,又来了个艾乐客,她这弟弟可比她还要有天赋。”

“艾乐客?是那个反串罗萨兰的男孩?”

她们今天看的是《罗密欧与朱丽叶》,罗萨兰这个角色前期设定为罗密欧的恋人。

老太太点头,“剧院老板有三个孩子,还有个就是你看到的'朱丽叶'。”

虞笙哦了声,“您刚才好像一直没提到她。”

老太太不以为意地一笑,“她没什么好点评的,虽然挑不出错,但也没什么亮点,比起她刚上台演出那会,是一点灵气都没有了……真奇怪,明明在她大姐离开剧院前,她是那么优秀……”

虞笙笑笑没接话。

虞笙买的是第一排位置,眼前没有任何阻碍,视觉极佳,演员的一些小表情她也能捕捉到几分。

十分钟后,艾乐客出场了,他的骨架看上去很小,臃肿的中世纪欧式礼服都没能藏住他单薄的皮肉,在同龄人里不算矮的个子更加显得他像竹竿,弱不经风,不动的时候,直挺挺地扎在土里。

但他也算得上是生机迷人的,他的魅力足以让人短暂地忘记这个角色本身的瑕疵。

直到艾米莉亚作为他在舞台上的情敌出场,他仿佛被什么东西抽干了养分,瞬间变得蔫蔫的。

这不禁让虞笙产生了“这两个人或许天性相克,没法同时出现在同一舞台上”的想法。

看完整场戏,虞笙没着急离场,而是装作迷路的样子,在后台闲逛了会,没套到什么有用信息,准备离开,一个十七八岁的亚洲少年忽然从角落里拐出,笔直地朝她走来,是换下演出服的艾乐客,但他没注意到她,他的视线穿过她的肩头,在某个点定住。

虞笙没回头,明目张胆地盯住他看了两秒,他的情绪外放得明显,以至于她轻易就捕捉到了他眼底漂浮着的东西,一缕淡淡的云彩,正被不知名的阴影推着走。

等他彻底背对着自己,虞笙才不紧不慢地扭头看了眼,艾米莉亚正在舞台不远处同人攀谈,有几盏顶灯没关,恰好将她整个人笼住,敞亮的光线勾勒出她红唇上挑的轮廓,状态和气场跟之前那次见面判若两人。

大概有了预感,她在这时看过来,和虞笙的视线撞上。

这场碰面显然在她的意料之外,她的反应里无法抑制地泄露出了几分诧异和不安,像在担心她和虞笙私底下的联系会被人看破。

这种担忧很快演变成对虞笙的嗔责,虞笙当作没察觉到,微微抬了下眉,没再多看她一眼,托人将准备好的花束转交到艾乐客手里,花束里还别着一张卡片,一句没什么营养的彩虹屁,用橙红色的签字笔写的。

一出剧院,手机进来一条消息:【虞笙,你到柏林了吗?】

消息本身存在着延迟,加上手机被调成静音,虞笙完全没有注意到,两小时后她从一家咖啡店里出来,远远瞧见高耸的电视塔,被距离拉扯到只剩下细细长长的一条线,周围雾气沉沉,几乎要化成野兽将它吞没。

虞笙拿出手机准备拍下这一幕,才意外看到那条未读短信,稍稍一滞,后知后觉反应过来今天是约定之期的最后一天。

她没立刻回,而是遵循原本的计划,点开照相机功能对着电视塔咔咔拍了几张,发到一个只有三个人的小群里,群名叫“Miraitowa”。

虞笙:【柏林这两天的雾都快赶上伦敦了,感觉再厉害点能吃人。】

孟棠没回消息。

群里另一个人苏又澄说:【我在雅安,这边已经连着下了好几天的雨,衣服都没法干,霉味重到呛鼻子。】

虞笙:【愿世界再无阴雨天气。】

苏又澄:【干杯.jpg】

苏又澄消失后不久,孟棠出现了,画风瞬间变了样:【委托进行到哪一步了?】

虞笙:【这几天都在看话剧。】

上一篇:慢性缺氧 下一篇:可是我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