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农女福妃别太甜/农女福妃,别太甜(299)+番外

作者: 橙子澄澄 阅读记录

“……”柳知夏嘴角一抽一抽,“囡囡,我还有很多别的丰功伟绩。”

“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这件啊。”

柳知夏深呼吸,转身进灶房。

这是宝贝妹妹,不能怼!

“哈哈哈哈!”院子里爆发出嚣张的笑声。

柳老婆子在灶台前探了下脑袋,笑道,“囡囡这是怎么了,笑得那么开心。”

“咱囡囡怕是又淘气了。”柳老爷子也笑,听着宝贝孙女的笑声,心情就能大好。

“咱囡囡刚欺负了她大哥,正得意着呢,”柳知夏面无表情,把洗干净的大白菜撕好了放在木盆子里,“爷,奶,还要洗什么东西就叫我,我在堂屋,你们别自个碰冷水,冻得很。”

“没啥要洗的了,你跟知秋去多准备几个箩筐,下晌做米饼要用,火盆子也多准备几个,不够就到李大叔公家拿几个瓦盆子凑合。”

柳知夏点点头,出得灶房,小丫头已经溜了。

勾了下唇角,转往堂屋。

屋子只有一家子后生在,柳大夫妇去了磨坊磨米粉,柳二夫妇一齐去邻里家舂糖馅儿去了。

柳知秋此时正在听薛青莲吹嘘他新研制的毒药,俩小姑娘则头并头,咬着耳朵不知在说什么悄悄话。

“知秋,你跟青莲去桂花婶家借几个箩筐回来,下晌炕饼子要用。”

“又使唤我!”柳知秋很是不满,他听得正起劲呢,“那你去干啥呀?”

“我得去李叔公家取几个瓦盆子,你想跟我换也行。”

“我跟青莲去借箩筐!”柳知秋立即拉着薛青莲往外跑。

整得薛青莲差点踉跄,“跑那么快干什么,不定你哥又坑你了!”

“坑什么坑,李叔公家在村子另一头,远着呢!桂花婶家就在隔壁不远,拿了箩筐咱回来就能继续烤火了!”

两人声音转眼消失在门口。

柳玉笙悄悄翻了个白眼,大哥要是没打坏主意,她把名字倒过来写,否则二哥怎么可能捡着便宜?

“早上看过酒坊了,要不要去烧酒坛子的地方看看?”男子坐下来,先烘了下洗菜时被冻红的手,似不经意的问道。

傅玉筝心头当即一颤,似有什么东西丝丝缕缕的缠绕上来,让人发慌,不自在,又让人禁不住……向往。

垂着轻颤的睫,道,“那就去看看,待会顺便能帮你提一下瓦盆子。囡囡一起……”

“我不去,我怕冷,今天我都不打算出门了!”柳玉笙脖子一缩,把头摇成拨浪鼓。

她就知道大哥肯定憋着坏水,要是她跟着一块去了,大哥不得恨死她?

刚已经招惹了他一回,这次就算了吧。免得报应不爽,等将来她跟风青柏一块的时候,大哥借机报复。

柳知夏抬眸,朝自家妹妹勾了勾唇角。

柳玉笙暗暗嘶的一声,可惜玉筝没抬眼,否则,她就不会认为她大哥一本正经了。

目送两人走出家门,柳玉笙站起来,拍拍衣摆上的碳灰,慢悠悠往灶房走,形单影只的,她陪爷爷奶奶去,顺便,说说大哥的闲话。

“囡囡,咋进灶房里了,这里油烟重得很,没事去堂屋烤火去。”柳老婆子一看到她来就赶人。

“灶口也能烤火呀,我想陪爷奶。”少女嘴巴涂了蜜,放糖不要钱,挤到老爷子身边爷孙俩凑一块,面前灶里的火烧得很旺,暖烘烘的。

老爷子把灶里木柴烧透了留下来的炭扒拉出来,让小孙女更暖和些,嘴里调侃,“你大哥他们出去了,没人陪了,才想起爷奶来了。”

“哪有?爷奶陪在身边,我才是最幸福的囡囡!”柳玉笙立即抱住老爷子胳膊撒娇,“所以爷奶得注意养生,多喝我泡的药茶药酒,长命百岁!”

“好,爷奶都长命百岁,陪着咱囡囡!”俩老被哄得眉开眼笑,随后问道,“你哥跟玉筝一道出去了?”

“出去了,爷爷,奶奶,您们这大孙子,以后要是上了朝堂,那肯定是个能阴人不偿命的,二哥那二愣子每次都被大哥耍的团团转,还得对大哥感恩戴德。”在俩老面前说俩哥哥坏话,柳玉笙是不留余力,一点不带心虚的,“就大哥那样的,你们还担心他娶不上媳妇?以后甭操心他了,操心操心二哥吧!”

第三百三十五章 咱俩可差着辈呢

“我瞅着玉筝那丫头就挺好。”柳老婆子道。。

柳玉笙立即朝自家奶奶眨眼睛,“奶奶,好眼光!”

老婆子一下笑眯了眼睛,抿着嘴乐。

“知夏这是看上人家丫头了,老婆子,要不你寻机会探探人小姑娘口风?光靠着知夏那不紧不慢的性子,真要等他娶亲,不知道何年何月呢!”柳老爷子还是愁。

看中了人是一回事,能不能成事,什么时候成事才是大问题。

要是给拖个三年五载的,他们俩老不得盼到头发全白?

柳老婆子当即摇头,“现在事情还不明朗,再等等,小姑娘家脸皮薄,真要咱开口问了,怕都不好意思在咱家过年了。”

“那就年后问?”

“年后吧,到时候我再找机会试探试探。”

柳玉笙不发言,由着两老谈得热乎。

大哥的事情有着落了,家里人能放心不少。

玉筝对大哥,并非全无感觉,否则不会收下大哥的花灯,不会随同来杏花村过年,刚才,也不会跟着大哥单独出门。

倘若玉筝对大哥一点意思没有,她自是不会凑这个热闹拉郎配的。

两人在一起,最重要的是两情相悦。

如果彼此有意,她希望大哥跟玉筝能有个好结果。

大哥难得对一个姑娘动心,玉筝自小也吃够了颠沛流离的苦,她身边的人,她希望他们都能得到幸福。

被话题围绕的两人已经走在去往李大家的路上。

“酒坊用的酒坛子,都是村里烧制的吗?”

两人闷头走有些尴尬,傅玉筝寻了话题,她对杏花村的一切,也确实好奇。

“是,都由李大叔公家烧制。现在他们家已经是村子里第二富户。你可能想不到,十三年前,他们家穷得差点封窑。”

“封窑?生意不好吗?”

“生意不好,那时候镇子上光是烧瓷的就有三四家,地方就那么大,烧制出来的碗碟一年到头卖出去还不够糊口的,当时他们家大儿子的亲事还因此黄了,嫌弃他们家穷。杏花村家家户户都穷。”

“有了酒坊,村子里才慢慢好转的?”

“嗯,那时候谁也想不到杏花村酒坊会有现在这样的光景。”提起那时候的事情,柳知夏眼底现出缅怀,还有好笑的感慨,“你能想象一个三岁大的小娃娃跟个九岁的小鬼头一本正经谈生意的模样?”

“……”她真的没办法想象,三岁?她三岁的时候好多话还说不清楚。

“现在风靡南陵的果酒,你更想不到是怎么来的。囡囡两岁的时候,抱着爷爷的酒坛子玩,随手扔了些葡萄下去,第二年就成了葡萄果酒。然后,就有了杏花村酒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