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弃妇的极致重生(517)+番外

当然,宫里也会偶尔赏赐些小南山的果子,但萧南全都以‘孝顺’为名,统统送到了荣康居给老相公。

东海两个小岛的开辟,不止方便了萧南的口腹之欲,更重要的是,给她送来了巨额的财富。

话说最近临近年底,崔家名下的商铺和田庄都在结算当年的盈余,而萧南手里的那些商铺也在进行年终盘点。这些是摆在明面上的生意,至于太仓、东仓两岛的收益,则属于暂时不能见光的利润。

前几天肖义将两岛的总账报给萧南,她惊愕的发现,这一项见不得光的生意,所得利润竟快超过她的全部身家了。

不过细细一想,萧南也就明白了,两岛上的营生基本上无本的买卖,开垦荒地有现代化机械。田间管理有肖义等生化人,一整套流程下来,基本上不花什么本钱。

萧南最喜欢这种无本却暴利的生意了,只可惜不能持续太久。

因为那些现代化机械是需要耗费能源的,当年她与小七交易的时候,并没有想着大规模的开辟荒岛,所以换购的能源并不多。

昨天肖义就已经提醒了,说是柴油什么的都不多了。若要继续使用那些大型机械,需要补充新的能源。

补充能源?

说得轻巧,这里可是大唐呀,她一个非理工专业的弱女子。哪里玩得转工业革命呀。

好吧,既然没有可代替的能源,萧南觉得还是回归原始的好,她吩咐肖义,下次来陆地交易的时候,去人市买些能干的昆仑奴或者干脆招揽些沿海的贫困农户。

萧南既决定要建立海上王国,那么就需要招揽各色各样的人才:渔、耕、医、匠等等等等。

反正她桃源里堆着成山的铜钱,白放着也是浪费。

肖义还说了,除了东仓、太仓两岛。他在附近海域又发现了几个荒岛,只要人力充裕,他定能多开辟几个岛屿。

萧南一听这话,也来了兴致,要知道彼时可不是海上大开发的年代,既没有来自西方的海盗,中土对那些荒岛也不甚在意。那些地方,基本上就是无主状态,她此时占据了,那就是她的,经营好了,一口气开辟上几十上百个岛屿,她完全可以成立一个新的世界,只属于她以及她的孩子们。

萧南这辈子原不想高调。但这几年的经验告诉她,低调不是万能的,该高调的时候,她还是要高调。

哪日若是她与崔幼伯真的无法再过下去,她就直接带着孩子们奔赴东海,建立一个全新的国度。没准儿自己还能混个女王当当呢。

不过,这是最后的一步棋,萧南并不想走这步,她是个来自异世的灵魂,不介意远居东海,但她的孩子们却是土生土长的唐人,让他们放弃天朝上国的高贵生活,转而去前途未明的荒蛮之地奋斗,他们未必真心愿意。

萧南随意的坐在桃源的竹屋里,望着窗外一派繁荣的田园景色,她幽幽的叹了口气,好一会儿才自言自语道:“算了,先不管那个渣男了,还是继续开拓我的海上王国吧。”

喝了杯新鲜的苹果汁,萧南叫来肖义,叮嘱他卖人的同时,别忘了再添置些耕牛和犁具。

肖义是个生化人,比最忠诚的奴婢还要听话,主人一声令下,他便立刻执行。

于是,再一次赶往内陆与乌离交易的时候,肖义提了句想买些听话能干的昆仑奴和耕牛,想请乌离推荐个稳妥的地方。

乌离正想着如何拉近与神秘岛主的关系呢,一听这话,顿时来了兴致,也不说推荐了,直接拉着肖义去了沂州最大的人市和牛马市。

与此同时,早就抵达沂州的李荣正焦急的拉着个老渔夫问话:“……想行进得再远些,需要怎样的海船?整个沂州竟没有一艘能下远海的大船?”

李荣原以为他命人准备的海船已经够庞大了,结果一下海,只能在浅海处打转,根本无法深入东海,更谈不上在茫茫大海上找寻那个神秘岛屿了。

老渔夫并不知道李荣的真实身份,只知他是个来自京城的贵人,偏这贵人有怪癖,放着舒适的京城不住,非要去危险重重的大海。

想他们这些渔民,若是有机会在内陆买田置地,早就丢了这些家什去内陆享福了,何必在海上搏命的赚些辛苦钱。

心里吐着槽,老渔夫却不敢表露出来,唯恐惹怒了贵人,他皱着眉头,不确定的说道:“这、这某还真不知……”

李荣叹了口气,道:“竟是没有半点法子?”

老渔夫想了想,欲言又止。

李荣见状,迭声催促道:“老翁可是想到了什么?只管说来!”

老渔夫吧唧了下嘴,道:“某、某倒是见过一种海船,听说是来自什么太仓岛,距离内陆好几千里呢,他每旬都要来内陆一两次,李郎若真想去远海,不如、不如去寻这位肖管事?”

李荣闻言,双眼一亮,他要找的就是太仓岛呀,如果能直接跟着那里的人去,岂不是比自己盲目的寻找更便宜?!

“阿翁,阿翁,好消息,有好消息!”

一个十六七岁的小郎急匆匆的跑到海边,双手撑着膝盖,呼哧呼哧喘了一会儿粗气,好容易才平复了紊乱的气息,抬头笑道:“阿翁,那、那个肖、肖管事又来了,这次他、他不止带来了果蔬和粮食,还、还放话出来,要、要招收几个通水性的渔民呢……”

老渔夫大喜,正要说什么,不想一旁的李荣抢先问道:“小郎说的肖管事可是来自太仓岛的肖管事?”

小郎认得这位来自京城的贵人,听他问话,忙回道:“好叫李郎知道,正是太仓岛的肖管事!”

李荣的一双丹凤眼微微眯起,眼中闪烁着奕奕的光彩,似是想到了什么好法子。

……

随着时间的推移,京城越来越冷,接连下了几场大雪,街道上的行人少了许多,坊内的小巷子也颇为安静。

整个京城似是集体进入了冬眠,城内的百姓们也懒懒的,非有要事,否则绝不愿出门挨冻。

葳蕤院里的堂屋里,地下通着地暖,屋内的四角还摆放着燃得正旺的熏笼,烘得整个屋子都暖暖,丝毫感觉不到寒意。

灵犀和长生甚至没有穿厚衣服,只着夹棉的小袍服,跪坐在厚厚的地衣上,一本正经的伏在小巧书案上练字。

两个小豆丁身后,则随侍着几个小丫鬟,不远处,冯尚宫正捧着个白瓷瓷盅,一边喝着温热的茶汤,一边笑呵呵的看着两个孩子。

冯尚宫自从来到崔家后,萧南对她礼遇有加,并没有把她看做是什么妈妈、仆人,而是当做一个长辈,对她很是尊敬。

冯尚宫在宫里过了大半辈子,见过形形色色的人,早就练就了一双利目,虽说不能一眼把人看穿,但别人对她是否真心,她还是能看得出来的。

说实话,来到崔家的这段日子,是冯尚宫几十年来最轻松的日子,清晨睁开眼,既没有算计也没有阴谋,有的只是闲适的生活。吃穿用度什么的,却丝毫不比宫里差,这让她过得很是舒心。

上一篇:亡妻之战 下一篇:清朝出阁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