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八零甜妻萌宝宝(1164)+番外

这回看他们俩口子吵架,甚至打起来,温母恨不得上前鼓掌。

“妈,你看啥呢?”

温庆芳带着男朋友上门。

看热闹看得正起劲的温母见状,立马拉下脸,仿佛没看到小女儿对象似的,瞪了女儿一眼,转身进了屋。

“妈——”温庆芳安抚住男友,追着温母进了厨房,“他第一次正式上门,你怎么这个态度……”

“我就这个态度怎么了?山沟沟出来的穷后生,没钱没房,单位也没落实,就这样的条件,还想娶你?做梦去吧!”

“妈,你以前怎么跟我说的?说找对象首先看人品,人品不好,外在条件再好也白搭。还说我堂姐就是眼招子没放亮,挑了个人品败坏的,三年婚姻生活就跟泡在苦水罐头里似的。我听你的,把眼招子放亮了,找了个愿意拿生命救我、兜里有一百愿意把这一百都花我身上的男人,你又不满意了!你到底想让我找啥样的嘛?”

温母噎了噎,瞪了小女儿一眼,没好气地道:“我也没说他人品不好,可结婚过日子,哪能什么都没有呢?贫贱夫妻百事哀,经济条件就算不是最好也不能太差啊!爸妈能帮衬你几年?以后吃苦的不还是你?”

温庆芳搂着温母的胳膊蹭了蹭:“妈,我知道你希望我嫁得好,但他真的很好,我相信自己的眼光,不会后悔的。”

“你!”温母气得转过身,不想再理她,“行了行了,来都来了,吃了饭再走吧。你出去,别在这碍手碍脚的。”

“我就知道妈对我最好了!”

“滚。”温母笑骂。

等温父值班回来,一家人开饭。

“隔壁俩口子在吵架?砰砰乓乓的。”温父说。

“可不是,吵了一上午了。”温母把女儿喜欢吃的菜挪到她面前,顿了顿,面无表情地把一盘白斩鸡放到了女儿对象的面前,惹来温庆芳忍俊不禁的笑。

温母瞪了她一眼,继续同温父聊到:“好像是贷款买了一批南蒲镇的老房子,以为那边要拆迁,结果说是不拆迁了,这不就吵起来了。”

“说到拆迁,程松家要拆迁了。”温庆芳顺嘴接了句。

“吧嗒。”温母的筷子掉了。

程松弯腰帮她捡起来,顺着女朋友的话解释了一番:“我是听我妈说的,这几天村里来了拆迁办的人,正挨家挨户统计住房面积呢,说是客山那边在建的无轨列车,要从咱们村穿过,而且我们村,哦不,应该说是我们整个镇,并到峡湾了,以后咱们都是余浦人了!嘿嘿……”

温父温母:“……”这傻小子!懂不懂什么叫拆迁啊!能让人分分钟从贫穷升到富裕的登天梯啊!

温庆芳兴致勃勃地问:“你们玲珑镇并到峡湾了?好家伙!峡湾现在可是最发达、富饶的区了!对了,那拆迁后,你们搬去哪里住啊?”

“具体还不知道,但听拆迁办的人说,以咱家的面积,能换三套三居室,可能是在规划后的玲珑镇上,也可能是余浦城里。具体要等房子下来以后。不管怎么样,芳芳,咱们结婚的婚房有了!对了,无轨列车不仅要经过咱们镇,还要在那里建车站,听说在招建筑方面的人,我打算去试试。”

温庆芳开心地点点头:“好,我陪你一起去!”

随后不知想到啥,扭头朝温母得意地挑了一下眉。

温母:“……”

吃过饭,温父出去打听了一下,回来眉开眼笑:“确实像毛脚女婿说的,玲珑镇要拆迁了。新闻已经出来了,说是无轨列车要在玲珑镇建接驳车站,还要和海底城接轨。整个玲珑镇都要拆迁,进行重新规划,好像要造个什么‘科技小镇’……”

温母提着的心彻底放了下来,面上依然没好气:“什么毛脚女婿,我可还没承认。”

“好啦,女儿喜欢人家,你以前反对不就是因为他家太穷吗?现在人家可不穷了,身家比芳芳还殷实,你还有啥不满意的?”

“……”

温母现在的确没有不满意,就是出门撞见隔壁的俩口子,心里既嘚瑟又心虚。总感觉自家毛脚女婿抢了隔壁俩口子的财运。

但世上的事,怎么说呢,从来都是有人欢喜有人愁。

第1309章 徐老师牌高山生态牧场

徐随珠这阵子也在发愁:客山土特产经过直播以及头几批客户的口耳相传,卖的实在太好了,货源不够卖,刚上架就售罄,评论区满屏哀嚎,都是抢不到农副产品的网友搁那吐槽。

其实她已经很努力地在开发客山的农副产品了。

目前的土特产网店,除了最初上架的菌菇干货、土鸡鸡蛋、竹编制品以外,又陆续上架了文玩核桃、腌菜菜干水果干……年前新增的高山鲜牛乳更是大获好评。

说到鲜牛乳,就不得不说一下开垦后的山坡,真适合养牛啊。

向阳坡地上,种满了奶牛最爱吃的紫花苜蓿,浇灌的是清澈无污染的山泉水。

晴朗的天,黑白相间的花奶牛们甩着尾巴,悠闲地溜达在阳光下的草坡上,慢悠悠地啃几口“牧草之王”著称的紫花苜蓿草,渴了在潺潺流过的溪流边喝几口从山顶岩壁淌下来的清泉水。

水质比不上她用来制药和药妆、果饮的深层矿泉水吧,比外头城镇居民喝的市政饮用水的品质不知好多少倍。

吃得好、喝得好、又能满山坡地自由溜达晒太阳,花奶牛们心情愉悦,不仅产奶量高、牛奶品质也不是一般的好。

徐随珠当初之所以想在客山养上几头奶牛,是觉得从北方牧场运鲜奶过来太麻烦,奶粉、奶片等其他乳制品可以邮寄、货运,但鲜奶它没法等啊。

于是第二次来客山考察时,看到这片刚开出来的山坡很适合养殖,就让成余亮雇了些工人盖牛棚、圈牛场,同时满山坡地种上紫花苜蓿,又从海拉尔的牧场运了几头产奶高峰期的奶牛过来,想给家里人开个小灶。

没想到产奶量大大超出了她的预期,一头奶牛每天轻轻松松产五十公斤奶,而她运了八头奶牛过来……

这数学题简单:每天保守估计能收获四百公斤奶,并且还一直在增产。这谁吃得消啊!

哪怕承包了亲朋好友的需奶量,也还剩不少,成余亮就提议放网店上卖。

当然了,送货地址仅限客山周边,太远了不方便。

一开始纯粹为了消耗多余的牛奶,倒掉总归可惜,收个成本价,顺便造福一下周边的人群。

没想到反响特别好,以至于多地网友在评论区跪求鲜奶。为此引来了多家奶制品加工厂的采购。

成余亮觉得这是个好机会,客山那么多山头呢,随便开几个出来搞个高山养殖场,既宣传了客山,也多了门进项,原住民还能多个家门口的活计,一举多得。

徐随珠看了他和赵秘书联手提交的企划书,觉得这个规模化生态养牛项目还是有投资价值的。种草养牛,牛粪堆肥养果树花草……

上一篇:渣影后重生指南 下一篇:部落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