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徐记小餐馆[美食](252)+番外

“大爷,有啥事吗?”

徐刚打过来的,他这会下午在家里剥玉米呢,秋冬的地里也没活,接通之后看了一眼坐在对面的媳妇。

“小溪,我跟你说个事情,你有个表叔家里的儿子结婚,定在下周一,他家跟你爸妈是有礼的,就是你姐结婚的时候他给你爸妈礼钱了,之前你没在家大家也就不说啥,现在你回来了,你看你得把这个礼替你爸妈还了。”

老家的规矩就是这样的,你家有事请客,比如说结婚,丧事,生孩子,都是要办事的,那亲戚来是都随礼的,当然的你也要给人家随礼,一般都是换换钱,人家给多少你还回去多少。

徐小溪是没一点印象,姐姐结婚都十几年前的事情了,徐淮都多大年纪了。

“行,但我不记得要随多少?”

赵桂兰在这边干脆把电话接了过来,“小溪,他家给你姐随了一百,现在不是十几年前,你随两百还了礼就行。”

徐小溪对这些是都不太懂的。

“行,那我把钱转到微信上,麻烦您替我给了就成,村里我就不回去了。”

她对那些亲戚一个都不打算来往了。

赵桂兰也都答应下来,她也是今天在村里人堆里站着说话的时候听徐家老二说的,回来就想着要跟小溪说,不然人家多少会对她家有意见的,不过原本也不是什么多近的亲戚。

徐小溪挂了电话就把钱转了回去,这段时间可过了一个安生日子,徐二叔现在是明知道宅子要不回来,也拿她没办法,顶多惦记着城里这个房子,但户名也早就是她的名字。

四点半,徐小溪就开始做饭,排骨是在摊位上的时候让人家给剁好的,她洗干净过了一遍水去腥,然后土豆切成小块。

起锅烧油,把排骨都平整的放到锅里,煎到两面金黄,油滋啦啦的,然后放盐味精酱油调味调色,土豆也都倒进去,如果是炒菜的话,可以把料都放进去,现在焖米饭就把大料都放到一个小纱布里,再放进去,淘洗干净的米饭均匀的铺在上面,盖上锅盖小火慢炖,最后再大火收汁。

第98章 下雪天围着炉子吃铁锅炖鸭子加贴饼子(上)

徐池放学回来先写了半个小时的作业。

徐小溪这会排骨土豆焖米饭已经收好了汁,掀开锅盖,米饭整齐粒粒分明的盖在排骨土豆上面,她拿起来锅铲直接抄底把色泽浓郁的排骨土豆从下面铲起来,跟米饭全部搅拌在一起,每颗米粒都裹满汤汁,土豆炖的软烂黏糊,特别入味。

“徐池,洗手吃饭。”

徐池把讲课的电视暂停一下,就小跑着先去卫生间洗手,然后到厨房里自己端饭拿筷子。

徐小溪今天没做汤,就拿出来两瓶牛奶放到餐桌上。

徐池看着今天的是拌饭,他也很爱吃米饭,但还没吃过这种菜肉跟米饭一起焖的。

“小姨,今天的饭真香。”

徐小溪坐在他对面,“好吃多吃点,做的多呢。”她排骨买的比较多。

徐池是一下子就一大勺,他先吃米饭,放到嘴里满口香,土豆再用勺子碾碎,黏黏糊糊的又一大勺,他爱吃。

徐小溪看他大口吃饭每次都很香,而且根据自己的观察,他跟徐淮都一个习惯,就是一份饭或者菜里,他们习惯把好吃的,自己爱吃的永远留到最后吃,她其实自己之前也是这样的,可是前面吃的自己没那么爱吃的会吃饱,后面再吃好吃的或者自己爱吃的,可能就会没那么香了。

“徐池,排骨小姨今天买的多,你可以多吃点,剩下就不好吃了。”

徐池看着自己碗里的排骨,确实有好多啊,笑着露出小虎牙,“好,我知道了。”然后才吃了一块炖的特别烂的排骨,一咬一整块排骨掉了出来,米饭的米香味跟肉香味搅拌在一起,他都不知道到底是哪个会更香。

“小姨,我还要去参加竞赛了,这次是重点竞赛,老师说如果攒下来的奖牌多,我上高中可以不用学费的。”这是岳老师跟自己说的,不仅不要学费学校还会发奖金,他觉得小姨很辛苦,而且小姨很想有个院子,但是家里到处都要花钱,小姨自己攒钱很辛苦的,再加上他也很喜欢竞赛,他知道的时候就觉得这个方法很好。

徐小溪听到他这么说,也很惊喜。

“好啊,你喜欢竞赛就去,小姨不要求你能拿奖牌,只要你自己觉得高兴就行。”

她全力支持两个孩子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就特别怕他们想着花钱,没后路,她就是他们俩最大的后路,就跟当年师父教自己的一样,而且也别有压力,她去比赛拿奖牌的时候,师父跟她说,尽人事,听天命,所以她做什么事情都不后悔,如果结果是失败的,那就接受失败。

徐池心情好,一口气吃了两碗的排骨土豆焖饭。

徐小溪觉得晚上吃的太多真的容易积食,“咱们一会出去溜跶一会。”

徐池把碗筷还有厨房都收拾干净,又把厨房里换上新的垃圾袋,两个人一起下楼,这会天还没黑透,但街道上的路灯都已经亮了,这个点也是真的冷,一阵小风吹过来就有些割脸。

徐小溪穿着一个青色的马甲薄袄,里面是个白色的毛衣,扎着一个低丸子头。

下到一楼就看到东户门口像是围了好多人,赵奶奶朱老师都在。

徐小溪站定,徐池先跑到街道对面的回收垃圾桶的地方去扔垃圾,这边的居民都是扔在这里的。

“奶奶。”

赵奶奶听到声音就知道是徐小溪,跟她打招呼。

“吃过饭了?”

徐小溪点头。

朱老师看了一眼东户,又示意她们俩人到边上说话,“这房子听说卖了十五万,屋里的家具啥的都不搬走,在市里买了一套,说市里高中教的好。”

一楼东户就跟徐小溪家是楼上楼下,但跟他们家也没什么来往,没说过话,就知道大概是两夫妻是做工地的,每天早出晚归的,就一个孩子,今年上高二,在一高上的,夫妻俩想给孩子冲个好点的基础,拿了存款,又置换了房子,要往大城市去。

赵奶奶跟他们家都认识好多年了,原先老两口在世的时候都是老熟人,现在是换了一波又一波啊,也不免伤怀。

“人都要往高处走,谁也不愿意越活越回去,留在咱们这小地方。”

朱老师也觉得是这样。

徐小溪倒是没多大感觉,她跟人家也不熟,在城里一般都是关起门来过日子的。

赵奶奶又跟朱老师说起来嗨嗨妈妈的事情。

“你看看你手里有没有合适的男青年,给我们家任舒说一下,她自己在外面是能赚钱,但我总是担心。”

朱老师说起来小女儿就心里难受,又希望她能多赚钱,但又觉得还是要有人在身边多照顾她,她跟老任能陪她多久啊,但又怕再遇人不淑。

赵奶奶知道她的心理,父母就是这样,担心你这也不好,那也不好,其实她想劝一句,他们都是独立的大人,经过风霜也见过世面,自己心里主意正,其实自己也不用操那么多心,但朱老师都这么说,她也只得答应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