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衍生同人)直播带秦皇汉武开眼看世界(695)+番外

【今天带领大家来看一下大地湾遗址,从一期、二期、三期、四期、五期的不同情况,看看母系氏族是如何发展到父系氏族,女性的权力如何被剥夺,社会如同从公有制变成私有制,阶级是如何诞生的。】

大地湾遗址,发掘出的木炭标本,根据碳十四测定,最早年代距今7800年,最晚距今4800年,长达约3000年,分为五个时期:

第一期,是前仰韶期,距今约7300-7800年;

第二期,是仰韶文化早期,距今6000年;

第三期,是仰韶文化中期,距今5600-5900年;

第四期,是仰韶文化晚期,距今4900-5500年;

第五期,是常山下层文化早期,距今4900年左右。

大地湾遗址的五期遗址,可以清晰地看到文明从母系氏族到父系氏族的转变,还能看到文明的进程。

天幕首先放出大地湾遗址一期的考古资料。

有照片,也有遗址的整体地图,各个房间的面积大小,还有墓葬的情况,陪葬的陶器和植物等等。

考古学家认定大地湾一期是母系氏族文明,很重要一个原因就是墓葬。

此时的男性都是单人葬,女性是单人或者与子女一起、或者多位成年女性一起,这符合母系氏族所有子女都陪在母亲身边,或者女性与女性族人一起合葬的墓葬习俗。

而且从陪葬品的数量更多、精美程度更高来看,女性地位更高。

但是母系氏族是属于公有制社会,因此各个房间、包括公共活动区域的面积对比,里面存在的生产工具,差异性并不大。

同时,在大地湾一期的灰坑中,采集到了碳化植物种子,鉴定粉底后发现有两种:一种是禾本科的黍,是华夏最古老的旱作农业、最古老的粮食作物;一种是十字花科的油菜子,是最古老的油料作物。这一发现比半波遗址出土的油菜子还要早几百年。

这两种农作物,是当时人工栽培的作物,也足以说明,大地湾的母系氏族时期,已经开始种植农耕。

遗址中还发现了用陶片打磨改制的纺轮,说明当时已经有原始的纺织技术。

——在最古老的母系氏族,女性因为采集、种植,食物的来源相比狩猎的男性来的更为稳定,也是女性除了生育之外地位更高的原因。

同时,在一期发现了大量精美的彩陶,这也是华夏最早的彩陶,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彩陶之一。

一期的彩陶上已经出现了记事符号:类似水波纹,类似生长植物的形纹,和以直线、曲线相交的形纹。

天幕左边放出大地湾彩陶器的符号,右边放出最古老的甲骨文,就能看出明显的相似之处。

比如甲骨文的“水”,就是三条竖着的、长短不一的水波纹。甲骨文的“日”,就是曲线圈成的圈圈。

还出现了许多的“、十”和其他笔画,作为彩陶的装饰。

再放出后世汉字的笔画,点、撇、折等,已经能在古老彩陶器的装饰纹样中见到雏形。

因此,也有史学家认为:“大地湾遗址器物上的记事符号是中国文字的先祖。”

【从结绳记事到伏羲结绳造渔网,从大地湾一期的记事符号,到仓颉造字,母系文明一直都存在。】

“一直都在,只是一直被刻意抹除。”

武曌轻蔑一笑,“朕的纪功柱都能被融化,被篡改来源,女性创造的文明基础怎么能承认,当然是直接忽略。”

“臣就说,文字就像画画,明明是女子擅长的,母系氏族既然同样持续了几千年,没理由说一直没有发明文字,不然她们如何交流?”上官婉儿看着那些被刻画在许多陶制品上的记事符号,越看越觉得熟悉。

若是写行书草书,快一些,不也是这样的笔画?

太平公主道:“现在看来,不是没发明,只是我们后人不知道。”

说着,太平公主看向李隆基冷哼一声:“男人很擅长抢夺他人成果,然后毁灭一切痕迹,看来果然是骨子里代代相传的。”

李隆基:“……”

明显是指桑骂槐,到底说的是男人,还是他?

李旦:不敢说话,儿子自作孽,自己承受去吧,罪孽太大,他实在有点扛不住了……

【大地湾一期与二期之间在距今约7300-6500年出现了断层,但是同处在渭水流域的姜寨一期遗址距今约6700-6100年,可以弥补这部分断层。】

【姜寨一期的男女地位依然可以从随葬品数量看出,女性人均随葬品更多,而且有精美的骨珠装饰品,这种骨珠用鸟类骨骼制作而成,费时费力,还出现了碧玉耳坠随葬品。

此外依然没有男女合葬墓,主要是单人墓和同性合葬墓。大地湾一期和向二期过渡的断层时期,应该与姜寨一期一样,也处于母系氏族,女性地位略高,但是已经出现了男权。】

【这是结合二期、三期来看,男性地位越来越高,出现了男女老少多人合葬墓,失去了公有制社会的中心广场,明显是男性首领的房间越来越大,私有财产器具越来越多,这标志着私有制的诞生,和内部阶级的划分。】

董仲舒一愣,发现了其中的细节:“男性地位提高怎么就标志着私有制诞生?女性不也有首领和族人之分,不也是女祭司地位最高吗?”

儒家经常说周朝是天下大同的理想社会,董仲舒深信不疑。

甚至为了回到周朝的礼乐之邦,制定了“天人感应”学说,让社会井井有然,让君王受到上天的约束,认为这样就可以天下晏然。

虽然被天幕屡次批判,董仲舒受到时代的局限与自己生长环境的见识,依然感到不理解。

现在再次听到几千年前的历史,董仲舒挥笔狂写,一边写,一边思考着。

【儒家想要的天下大同,从来不是周朝,周朝是他们心目中的理想,只是自己的幻想。】

【就如同古代儒家一直非常推崇的《周礼》,经过现代的考据,认为并不是周公旦所写,成书时间应该是战国时期。】

【《周礼》又称《周官》或者《周官经》,先秦典籍不见征引,全书的定型是在战国时期。

从书名来看应该是记载周朝官制的书籍,但内容却与实际上是奴隶制度的周朝官制不完全符合,可能是一部理想中的政治制度与百官职守。《周礼》通过介绍周朝的官制,描绘出古代儒家对理想社会的总构思。】

这一番话,对古人、尤其是儒生而言,是巨大的重创。

《周礼》是多少朝代尊儒的基础,周公旦又是多少人忠君的信仰,但是现在天幕告诉他们:根本不是周公旦所写,而且与周朝官制不符,是理想化的官制!

“理想化,这不就是说被人为美化了吗!”东汉末经学大师郑玄正在为《周礼》作注释,正因为他的名声和学问,他的注释让《周礼》在后世与《仪礼》和《礼记》合称“三礼”的并排地位一跃成为第一,但是现在经过天幕如此一说,郑玄甚至感觉自己的注释有些写不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