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衍生同人)直播带秦皇汉武开眼看世界(349)+番外

【男儿有英雄本色,女子同样巾帼不让须眉。】【现在为您介绍——峨眉派。】

【峨眉派的玉女剑法和峨眉刺,共同点是细长,源于峨眉派的创始人是女子,起源于西南一带,在巴蜀等西南地域独占鳌头。】

【明朝中叶,诗人唐顺之写有《峨眉道人拳歌》,里面有记载峨眉道人的拳法“忽然竖发一顿足,崖石崩裂金沙走,来去星女掷灵梭,夭矫天魔翻翠袖。”。】

【这里的“峨眉道人”有男有女,因为道教里其实没有“道姑”这个说法,“尼姑”与“道姑”都是民间“三姑六婆”的口语,有一定的贬义含义,在宗教里面称为“比丘尼”和“道长”。

道教里没有太多性别之分,无论男女都称呼为“道长”,无论男女长辈都称为“师叔”,若是当面叫道长“道姑”很冒犯哦~】

天幕放出了一段道教弟子的习武视频。

只见一群青衣束发的弟子,拳脚利落,在空气中打出音爆之声“啪!”“啪!”,搭配着激昂的音乐,显得更为飒爽。

所有的男女道长都扎着一模一样的发髻,穿着一模一样的练功服,在外人眼里基本上分不出性别。

【峨眉派有自己的文史资料,根据峨眉派的拳志记载,峨眉最初是一名女子创立的武林门派,最开始叫做“玉女拳法”,也称为“蛾眉拳”,后来因为祖师入了佛门,又以称女子为“蛾眉”和佛教圣地之“峨眉山”的双重含义得名。】

根据拳志原文:

祖师原为一道姑,后入佛门……是时,师善技击,善研各家拳法,虑各家拳法繁杂,莫衷一是,女子御悔,多有不同,遂探各家之拳意,另辟蹊径,创不接手之拳法,独树一帜……

积十三年,始臻大成,身旁弟子习之,呼之玉女拳法,同道相誉,称曰“蛾眉拳”,后弟子至峨眉山,偶谐其音,始称“峨眉”。

.

宋朝以后,峨眉山就成了普贤菩萨的道场,是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僧人众多,其中也有一部分僧人日常习武。

南宋后期,峨眉山白云禅师创编“峨眉气桩功”,又称为“峨眉十一桩功”,此后峨眉派有阴有阳,介于少林阳刚与武当阴柔之间,融合了南拳、少林、武当等众家所长,还有三大器械——剑法、簪法、针法暗器等。

到清朝初年,峨眉派已经有了众多的分支,并且有了《峨眉拳谱》:

一树开五花,五花八叶扶,皎皎峨眉月,光辉满江湖。

“五花”指的是从地域划分的五大支派,“八叶”指的是从武术风格划分的派别等等。

因为一直有女性因素在,峨眉派有别于少林外家硬功最大的不同,就是亦刚亦柔,如玉树临风,是诸家武术中姿态最为优美的一种。

.

刘娥下意识抚过自己的秀眉,看着天幕下习武的女子,难得生出艳羡之意。

“峨眉,蛾眉,这个名字真好听……”

“女子能习武,真好啊!”

当年她也曾在街头卖艺,假如那时她有机会投入门派,去习武,去闯荡江湖,而不是被皇帝看上,先是改嫁然后在王府金屋藏娇,做那见不得人的外室,又被接进宫中在那宫墙之内暗潮汹涌之中挣扎求生。

哪怕如今走到现在的地步,看似万人之上,她吃过的苦头,又有谁看得见?

【不过与影视剧里峨眉派全是女子不同,历史上的峨眉派是男女都收,但是功法有很明显的女子痕迹。

比如拳法里面的一面花、斜插一枝梅、裙里腿、倒踩莲等。

剑法里面的文姬挥笔、索女掸尘、西子洗面、越女追魂等。

还有独门的簪法,里面有闭月羞花、沉鱼落雁,完全是女子的姿态。

峨眉派著名的兵器峨眉刺,又叫做“玉女簪”,也是由女子发簪演化而来。】

【后来,峨眉派与其他宗门一样,同样参与到了抗倭战斗。】

当大明越来越衰弱,完全无力抵挡倭寇的骚扰后,日本本土仿佛发现了这么一块大肥肉,从三三俩俩零散的落魄武士浪人,变成了开船集体来骚扰。

而武林门派的战斗,已经从单独战斗到了联合战斗。

“少林派到此!”

最先是僧兵抵达战场,与大明将士一起抗倭。

其他地方,各大门派同样没有歇着:

“武当派在此,谁敢放肆!”

“峨眉派前来助阵!”

“崆峒派!”

“青城派!”

“点易派!”

……

“苗人十八寨前来助阵!”除了众多的中原门派,还有少数民族,也带人前来抗倭。

苗人首领看着倭寇手中的倭刀,一阵愤怒:“用着我们的苗刀,杀着我们的同胞,你们的老祖宗知道你们如此忘本吗?”

苗刀的起源是华夏汉朝时期的长刀,由汉朝军中的环首刀演变而来,三国时期就从华夏作为回赠给日本的礼物有五尺长刀,有了现如今日本的武士刀,明朝后期,倭寇多使用这种武士刀,明人称之为“倭刀”。

.

戚继光若有所思:“原来倭刀也是起源于华夏,是我们的苗刀。”

“那是不是,军中配备了苗刀能更高的对抗倭刀?”

细看之下,苗刀与倭刀还是有些不同之处,而且苗刀更为适合华夏人。他杀了武士后缴获了一些日本武士刀,也研究过日本武士的招式,但是总觉得别扭,让士兵学习起来功效也不大。

现在看到苗刀与苗族的武术招式,戚继光有了新的想法。

不如,就改用苗刀!

.

因为同出一源,苗刀也有自己完善的刀法武术,并且同样是双手刀,后来戚继光抗倭选择让明军中装备苗刀,以苗刀来对抗倭刀,后来甚至用苗刀来对抗蒙古骑兵,满清骑兵,战斗力十分强大。

到了清朝后,苗刀遭遇了与开花.弹一样的遭遇,被冷藏,几乎失传。

直到民国时期,民间武术家刘玉春重出江湖,在苗刀刀法中融入通臂一十四式中的步法,用苗刀大败日本武士,得到了民国政府的重视。

日本武士协会同样重视,一次失败依然不可能善罢甘休,屡次派遣日本武士前来挑战,刘玉春的爱徒郭长生使用苗刀,再次获胜。

【虚假的武林大战,是为了争夺武林盟主、为了宝藏和秘籍;

真正的武林大战,是为了抗倭、抗英,仅仅是为了保家卫国,为了生存战斗。】

壮族女英雄瓦氏夫人将壮拳揉进北长拳,使得壮拳越来越强大,然后将之运用到了抗倭前线,屡建奇功。

土家族在明朝嘉靖年间,永顺、保靖等地土家族的土司率兵前去抗倭;

清朝时期,土家族被清限制民间习武,实行刀枪入库政策,土家人改为学习拳棍,以防守为主。

但是到了清朝道光年间,列强入侵后,土家人依然与清兵并肩作战,在广州抗击英军,击毙英军两百多人;

云南的德昂族比较偏远,保山地区的德昂族拳师王四墨参与了抗日战争,在抗日战争中用长刀保卫保山,用冷兵器对抗日本人的热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