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衍生同人)直播带秦皇汉武开眼看世界(348)+番外

当时,戚继光的戚家军还没有成型,江南之地的大明士兵无力抵抗,于是来了一支特殊的部队——僧兵。

大明是有僧兵,平时负责教授军队习武,战争需要时候就要负责稳固边疆、驱逐敌人,担负起军队的责任。

僧兵日常就是少林寺的武僧,正常的作息训练习武,当朝廷需要的命令下来,僧兵告别方丈与其他僧人,提着棍子加入了战场。

起初,看着僧兵拿着木棍,倭寇好一番嘲笑:

“哈哈哈哈,一群和尚!”

日本同样是有寺庙有和尚,倭寇认出了和尚的身份。

但是,日本没有武僧,他们也并不知道,这群和尚手中的木棍有多大的威力。

开战之前,倭寇还在放狠话挑衅:

“和尚什么时候会打架了?该不会是想感化我们吧?”

“你们送上美人美酒,我就可以考虑被感化一下!”

“没有美人,你们也可以哈哈!”

恶心的话语没有激怒僧兵,只是让他们想起了被欺负的无辜百姓和父老乡亲。

僧兵冷冷一句:“佛也有金刚怒。”

引来倭寇们再次嘲笑:“哈哈哈哈!”

然而下一瞬间,少林棍法就朝他们招呼过去,刚才的淡定不复存在,被打得武士刀都给扔了,四处逃窜。

“快跑!”

“逃!”

“追——”

经此一战,少林武僧一战成名。

再厉害的武士刀和倭寇,也敌不过少林武僧手中的木棍。

【小说里的“少林十八铜人”虽然有所夸张,但是也是有原型可考。】

【明朝嘉靖年间,倭寇频繁侵犯沿海地区,少林寺组织僧兵到江南抗倭,取得重大胜利。

天启五年,立“少林观武碑”,少林寺成为天下武林之宗,在这样朝廷鼓励、民间支持的氛围下,少林寺相继出现了18位高手。】

十八铜人的原型,是出自少林派的18位武林一流高手——悟须、周友、周参、洪转、洪纪、洪信、普从、普使、广按、宗擎、宗想、宗岱、道宗、道法、庆盘、庆余、同贺、铉清,他们中的不少人都参与过抗倭战争。

除了这十八位武僧,还有其他的著名高手,也会在小说里出场过,比如觉远上人、小山和尚、月空和尚、痛禅上人等人。

【所以说“少林十八铜人”虽然小说有夸张的成分,但是少林的确有十八高手。】

大唐少林寺的方丈第一反应是:还真有啊!

而一旁刚刚以为“十一个兄弟没了”的香客立刻精神了。

香客:“我那失散的十七个兄弟在哪里!”

十三武僧没有,但是有十八铜人。很好,其中一个名额他定下了,明天就出家!

方丈哭笑不得:“施主你等等!”

大唐现在还没有武僧高手也没有十八铜人啊!

细细说来,少林寺参与军事行动,帮李世民擒拿敌人,是因为打了对方一个出其不意,以有心算无心,根本不是天幕上那样声势浩大。

若真被大军包围,别说设计抓人,敌人一把火少林寺都没了。

香客听完方丈讲述的故事,摸摸下巴:“有道理。”

“既然没有,那我现在去,不就成了开宗立派的祖师?”

方丈:“……”

得,全白说了。

但是仔细一想,好像的确是这个道理。

玄奘法师能西行求取真经,他难道就不能到处求取武学秘籍,开启大唐少林寺的武术传说?

【在华夏武术中一直有“外家少林,内家武当”的说法,少林余武当,各有千秋。】

【相传武当派是张三丰所创,张三丰,本名张全一,又名张君宝,三丰是他的道号,因为不修边幅又被称作“邋遢道人”。】

【关于张三丰的生活年代,有说他是宋人,有说是金人,也有说是元人、是明人。这些并不完全属实,道教并不是起源于张三丰,只是因为张三丰格外有名,武术应该是与少林寺一样,是在长期的习武过程中形成的武当武学。】

【明英宗时期,曾赐张三丰为“通微显化真人”,明宪宗封他为“韬光尚志真仙”,明世宗赠封为“清虚元妙真君”,说明人是确有其人。】

【说回武当派。】

唐朝时期,开始修建武当山道观,但是武当派兴起是在明朝。

明成祖朱棣登记后,推崇武当道教,调集民工30万人,用了13年时间,在武当山修建了33处建筑群,号称九宫、八观、三十六庵堂、七十一岩庙、十一祠、十一亭、三十九桥等,绵延140公里。时至今日,武当山紫霄宫正殿梁上依然有大明永乐年间留下的御驾敕建的字迹。

从这个时候开始,武当的武术门派才开始真正产生。

【同样是从学习招式套路开始,为什么明朝的武术没有沦为单纯的表演,出现了众多武林高手呢?】

【因为他们有实战,不仅仅是同道中人的比武大会,武术交流,门派之间的胜负比拼,还有真正的战场厮杀。】

【这就不得不提一下我们的“老朋友”倭寇,不止是少林参与抗倭,也不是只有沿海地区才遭受倭寇骚扰。】

一边是嘉靖皇帝在后宫沉迷修仙磕丹药,一边是日本倭寇窜入中原,仗着武士刀的锋利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朝廷软弱,民间宗门选择自己保护家乡。

当游方道士遇到倭寇欺压百姓,提着剑牛脾气就上来,也不管对方人比自己多,开口就骂:“什么倭寇蛮夷,也敢在我中原之地放肆!”

三四名倭寇扛着从百姓家里抢来的粮食,一人还提着一个钱袋在数钱,看到游方道士单独一人,十分淡定:“哪里来的老道士!”

道士丝毫不惧:“吾乃武当派,蛮夷小儿报上名来!”

本以为能痛痛快快战上一场,谁知道倭寇一听到武当派的名字,突然把粮食朝道士砸了过去,自己转身朝着不同方向四散而逃。

道士气得一边手忙脚乱接粮食准备还回去,一边骂人:“真乃胆小如鼠!占据人数优势都不敢打,胆小如鼠!胆小如鼠!”

但是再怎么骂也没用。

当时的日本武士若是真有胆气,在日本国内就会为自己效忠的大贵族拼死战斗,但是他们没有。

没胆气有骨气,也该在战败后为尽忠自尽,但是依然没有。

或者说效忠新的大贵族,比如那时候的战胜者丰臣秀吉,但是丰臣秀吉并不是接纳所有投降者,为了规避被拒绝被杀的奉献,他们依然选择了逃跑。

他们逃到海外欺压平民,本就是苟活,图的就是能潇洒一天是一天,怎么可能与人拼死战斗。

【武当派不如少林寺在民间名声大,一来不如少林寺高调,一来走的是精英路线。】

【少林派收徒汇聚天下求学者,但是武当派不要没基础的,选徒十分严格,动不动没有缘分白来一趟,也让武当派的弟子不如少林派众多。但论华夏最强盛的两大门派,依然是少林与武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