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衍生同人)直播带秦皇汉武开眼看世界(323)+番外

等到买家离开,荆咕看到旁边有人的西瓜摊上卖家一直在乐,故意走过去采访摊主:“真得有用吗?”

摊主咧嘴一笑:“瓜不熟我们挑出来卖影响口碑。”

“那你给客人挑瓜怎么拍的?”

“首先,表情要自信,要让客人相信这个瓜一定熟得很好很甜。”摊主露出自信的表情,对着荆咕一笑,“其次,随便挑一个。”

荆咕乐了:“哈哈万一不甜呢?”

“现在有甜度检查的仪器,还有各种不同的品种,瓜是甜的还是脆的,我们瓜农知道的最清楚。”

摊主咧嘴一笑,露出一个朴实的笑容,只是眼里调侃的精光怎么看都不那么老实。

.

古代的瓜农齐齐感觉学到了:“学到了!原来卖瓜也要技术!”

“天幕放了之后别人不会上当了。”

瓜农:“没事,我的瓜好,总有回头客的!”

【到现在,移动支付已经在全球190个国家普及。】

支付宝在境外有超过4000万的用户。

北达挪威朗伊尔城,南抵阿根廷乌斯怀亚,都是属于支付宝的“领土”。

2017年6月时,在欧美、日韩、东南亚等30个国家和地区,支付宝已经接入超过20万家线下商户门店,涵盖了餐饮、超市、免税店、机场、退税等几l乎所有吃喝玩乐的消费场景,在地球村打造了一个无国界支付的“支付宝村”。

到2019年时期,这个数据已经增长到了190个国家!

不管你是美元、欧元、日元,也不管你是在澳洲体验潜水,去美国体验西部牛仔,在中东骑骆驼,还是在北欧滑雪……都可以用移动支付支付。

【当然,看到移动支付如此火爆,西方人自然不会放过这个赚钱的生意。

于是,西方各种移动支付也跟了起来,想要瓜分市场。】

【但是这个时候,华夏已经朝无设备支付进发。】

【首先得无设备支付就是——“刷脸!”】

荆咕放出几l个阶段的移动支付。

先是扫码,然后有了刷脸,甚至可以手机都不用携带,出门靠脸就可以购物。

而且人脸识别技术其实不是最新高科技产品,只是之前主要用于安保、刑侦、司法之类专业领域。2016年时,支付宝已经借助生物识别技术,开始尝试刷脸登录,现在各大端口已经普遍支持刷脸支付。

在不远的将来,人脸和其他生物特征的验证方式还可能用来登录、改密、支付,验明“真身”后就从此与你的基因写在一起,成为“偷不走”的密码。

而且现在已经有了指纹验证,虹膜验证,荆咕同样在天幕中展示一番,却没想到给古人带来了其他方面的启发。

.

“每个人的指纹果然是不一样的,后世能用指纹验证个人身份说明指纹具有独一无二的特性!”宋慈激动道。

他办案的过程中就发现犯人的指纹多是不同,在自己的《洗冤录》草稿中也有写道,但是被人颇为质疑,现在天幕说出这个道理,就相当于帮他作证了。

“只是没想到原来眼睛也可以。”高兴之后,宋慈看着天幕上虹膜验证的画面,颇为心动。

“不知道眼睛有哪里不同?难道也是特殊的纹路?”

【世界上的第一代公共自行车系统出现在荷兰。】

1965年,荷兰阿姆斯特丹出现了无押金、无租金、无固定还车点的公共自行车系统,但是同样并没有普及,只是有了“共享”的概念。

当时是政府的一个公益项目,普通的自行车给市民免费使用,类似一些公务部门的公益雨伞,只需要记得归还就行了。

1995年,丹麦哥本哈根推出了第二代共享单车,这时候有了定制车辆,也设置了固定的停车桩点,但是自行车依然是免费的,每次使用时投入一枚硬币,结束后将自行车停到任意指定点,就可以退还硬币。

这种模式与现代有些超市的投币储物柜和投币购物车相似。

1998年,法国诞生了第三代共享单车,从投币变为刷智能卡;

2005年,匈牙利也出现了定制版的共享单车,有了内置GPS、智能锁,可以联结手机APP搜索附近车辆。而且这个时期有了鼓励分享制度,分享可以获得打赏红包,与国内的骑行红包、外卖红包、打车红包相似。

2007年,华夏国内有了属于自己的公共单车模式,并且一发不可收拾,迅速后来者居上。

2010年,有桩单车覆盖了全国29个省市,210个城市,累积投资超过12亿元,在线运营80万辆单车,拥有线下会员1600万元。

当国内市场饱和后,共享单车开始走出国门,开启海外战略,在美国、英国、日本、意大利、澳大利亚、德国无处不在,占领了欧美海外领地后,又向非洲进军,从一线城市到二三线城市全面开花。

在互联网体系的支持下,华夏的共享单车开始高速发展,甚至有了更加便捷的共享电动车等,让生活更加便捷。

.

“这不就是我们的油璧车吗?”

起初,听到租车,唐朝宋朝的百姓还觉得不稀罕。

大唐时期,已经有了出租马车,叫做油璧车,一般由6至8匹马作为动力,但车身很长,不但有车厢,车厢壁上还有车窗,乘客乘坐体验极好。

到南宋时期,油壁车做的更大了,可以坐上十几l人,看起来就像是现代的长途客运。还有专门出租马车的车马铺子,类似现代的长途客运站。

但是看到天幕上的自行车,原来自己就可以操控,相对其他朝代更富庶的宋人们终于心动了。

“那什么自行车看起来的确很方便。”

“朝廷还免费给他们用呢!”

“要是我们也有就好了。”

“全是精铁,别想了。”

有人期待,有人不以为然。

不提技术能不能跟上,首先铁贵,根本买不起。

天幕放出来之后,恐怕也只有王公贵族可以有条件自己打造一两辆过过瘾。

【但是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华夏古代也差点有机会发明自行车。】

【“自行车”这一个词最早出现在华夏典籍之中,是明朝末年王徵所著的《新制诸器图说》一书。】

王徵是大明时期陕西泾阳人,青年时期就热衷于研究机械技术。

万历年间,大量的西方传教士进入大明,在与天主教传教士的交往过程中,王徵收到欧洲机械钟表原理的启发,设计发明了自行车、自行磨等机械,并且在自己所写的书中详细解说了自己发明的自行车的结构原理,还附上一幅自己设计的“自行车”图谱。

书中写道:

“车之行地者,轮凡四,前两轮各有轴,轴无齿。后两轮高于前轮一倍,共一轴,轮死轴上……”

这种四轮的“自行车”与现代的自行车差距很大,自行车的图谱也是方方正正,给类似于现代的小推车外形。但是多了许多可以自动的齿轮,“无木牛之名而有木牛之实用”,可以“自行三丈,若作大者,可行三里”,载人载物十分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