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伴妻如伴虎(190)+番外

然而,当他从唐羽的话中听出了一点不对劲,就随口诈了一下她时,没想到,竟得到了一个冰冷刺骨的答案。

虽然唐羽并没有直接承认,可她这种不否认的模糊回答,已经足够了。

泰和仁知道,对方是不会再说出什么有用的信息了,可如今他必须赶紧想办法,不然大哥的孩子可能就危险了!

老伯爷泰和伦去世时,嘉和帝还没有继位,那是隆平帝在位的最后两年。

在泰和伦去世前几天,他找到弟弟,说了一番莫名其妙的话。然而事后,泰和仁再回忆起这段话时,就常常为自己当时的愚蠢而后悔,他怎么就没听出哥哥话中的担忧、不舍与焦虑呢?

“阿仁,你记住,如果今后你要成为一家的顶梁柱时,不论做何事,都要尽量光明正大,走直道。”

“哥哥没时间教导孩子,阿仁,以后你这个当叔叔的,要多看顾他们,也不用非要出人头地,只堂堂正正做人就好了。”

“阿仁,你嫂子目光短浅,品性不佳,你今后娶妇定要擦亮眼睛,选那真正的好女子才行……”

“阿仁,家中公库的钱物,只要是用在正途上,你可随意取用,我已经和老袁说过了,他会帮着你的……”

“阿仁……”

“阿仁……”

如今只要一想到哥哥那时的神情,泰和仁心中就有股恨意无人可说,无处发泄。

也正是因为这段话,让泰和仁对五天后哥哥的暴毙产生了极大的怀疑。

要知道,泰和伦那时不过刚满而立,且他身子一向强健,从没生过大病。

这让泰和仁实在无法接受,自家壮年大哥,会在深秋之夜,某明奇妙地跑进家中池塘,最后还因严重的痉挛而死于水中。

他第一时间就决定,定要把哥哥的死因查个清楚明白。

但一想到那德性欠佳的大嫂,曾经几次三番地怂恿大哥把自己赶出伯府,泰和仁心中就担心不已。

若是真被大嫂赶出伯府,自己的生计依靠还在其次,可哥哥的死因怕是更难查明真相了。

慌乱之际,他想到了一位朋友,那人擅长模仿字迹,年少时没少靠着帮人写课业,赚几个零花钱。

泰和仁花了不少钱,从他朋友那里弄来份假遗嘱。又找到袁管家,说出了自己想要留在伯府里查明哥哥死因的想法。

当然,他也和袁叔保证了,绝不动伯府的钱财物件,只要能给哥哥报仇,他就心满意足了。

袁管家想着自己只要把公库钥匙看牢,如果真被人逼急了,他还能把假遗嘱的事情捅出来。因此,倒也不担心泰和仁与他玩什么花样。

就这样,在老伯爷泰和伦去世几天后,一份不涉及财产分割,只强调不能与泰和仁分家的遗嘱就出现在了众人眼前。

而诡异的是,平日里最讨厌泰和仁的伯夫人杜氏,这次却没有做任何反对,只急忙忙地把伯爷的丧事操办完后,就开始闭门守孝了。

泰和仁仔细地回忆了他大哥死前的一些行为。他忽然想起,几个月前的某个夜里,他因为回来太晚,一时兴起翻墙而入时,撞见哥哥在北苑似乎在找寻什么东西。不过可惜的是,当时他并没放在心上,还为自己避过了大哥而有点小得意。

正因此,当泰和仁大婚时,就提出要住到北苑去,一住就是近二十年。

泰和仁把他大哥死前的嘱托反复想了无数次,又结合了一些当时的事情后,觉得泰和伦很可能是在替某个更大的权贵暗中办些无法见光的事情。

而这个权贵,最有可能就是嘉和帝的哥哥,陈轩。

因为泰和伦幼时曾做过陈轩的几年伴读,两人长大后关系又一直不错。到了泰和伦死前几年,说是莫逆之交也不算夸张。

并且,泰和伦去世后,陈轩在自己也深陷麻烦的情况下,依旧时常到泰府探望好友的家人,让不少人都称赞这对好友真是情谊深厚。

可与外人的想法截然相反的是,泰和仁被陈轩的这种行径都快给逼疯了。

他在某次刻意偷听时,发现大嫂似乎与陈轩有着某种特殊关系。

要知道,陈轩那时候虽然被降了爵位,可做为皇帝的嫡出大儿子,他在京中仍旧是一等一的尊贵忙碌之人。

然而这位贵人却隔三差五地跑到泰府来,还每次都要把大哥的几个孩子叫到跟前来教导一番。

这在泰和仁看来是极为反常的。

大哥泰和伦死得蹊跷,可他的好友陈轩却从不提及此事。这说明,大哥要么直接就是被陈轩害死的,要么就是替陈轩办了什么不能见光的事后,被灭了口。

总之,无声无息地死在自家池塘里的大哥,如果是他杀,最可能就是被他熟悉的自己人所害。

而害死了大哥的如果真是陈轩,他现在这种态度就有点过了,扮仁义,也无需到这种程度,还持续如此之久。

这只能让泰和仁想到一个可能,那就是,这剩下的孩子中,至少有一位不是大哥的种,而是大嫂杜芸溪与陈轩通/奸所生!

于是,除了泰和伦去世没多久就被赶出家门的庶子泰蔼鑫外,伯府剩下的孩子,每一个都变得可疑了起来,尤其是杜氏亲生的那两个小子。

泰和仁当时只想查明大哥的死因,且因为牵扯到了皇帝嫡子,就觉得泰家搞不好到最后谁都跑不掉。因此他看着泰蔼鑫被赶出去时,倒觉得这样也好,至少在外面还留了个根啊。

当然,等几年后,他变得成熟些了,想起要帮一帮大哥的这个庶子时,才发现人已经离开京城,失去联络了。

然而让泰和仁沮丧的是,除了头几年,他查到点蛛丝马迹,知道大哥似乎是因为得到了一份要命的东西,从而被人害了。但从那以后,就算他搬进了北苑,也没有再发现什么有价值的东西了。

而随着时间划过,泰和仁也成家生子了,更重要的是,嘉和六年的时候,陈轩死了!

他心中最大的假想敌就这么没了,泰和仁也渐渐接受了哥哥的逝去。

本以为他会就这样终老一生的,谁知道,那个早年被赶出去的侄子竟然回来了。

回来不说,还摇身一变成了嫡子。

这个转变,第一时间引起了泰和仁的警惕。

莫非,大嫂当年是故意做戏,把真正的孽子当做庶子赶出家门,从而让他避过了最危险的阶段,长大成人?

觉得自己想得很对的泰和仁于是对新的伯爷夫妻保持了高度警惕。

当他得知新伯爷把大哥如今“唯一”的嫡子泰蔼峦叫去喝酒时,就急匆匆赶了过去,生怕四侄子被人害了性命。为此,事后他还模模糊糊地警告了泰蔼峦几句。

然而,让泰和仁没想到的是,这位新伯爷,竟然识破了那份假遗嘱,一心想要把他这二叔赶回老家。

但他一时也没想出什么对策,当族长和几位长辈把他看做不争气、贪慕富贵的后辈时,泰和仁既不敢把心中的忧虑说出来,也没法为自己找个合理的借口。于是,也只好承认自己是贪图哥哥家的富贵而伪造了遗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