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伴妻如伴虎(188)+番外

这下应该就没人跟他抢啦,实在是太……有缘啦!

得知了浩能大师的来意后,孟岚琥自然不会阻拦。

她本来还担心重树因为对方并不是有名的文人或者学者,而心存疑虑。可谁知,浩能大师神态超然地与重树谈了一会儿后,他从此就多了一个死心塌地的小跟班儿。

浩能大师对孟岚琥说,重树最好跟他到宝通禅寺中住个几年,也便于他教导和治疗重树。

当得知有高僧要将重树带在身边教导和治病时,重母是既不舍又欣慰。好在,儿子要去的地方就在京中,离得并不远,且隔三差五的还能与家人相见。因此,终是喜悦占了上风,重母开心地给儿子收拾了几件衣物,就将人送走了。

当然,事情并没这么简单。孟岚琥为了今后着想,特意给重树办了脱籍,为了以防有人挑刺儿,连重母也一并放了。

只是重母不想离开,于是孟岚琥与她重新签了份雇佣契,这样重母看上去与之前也没什么不同了。

随着户部这边清算工作的逐步完成,军中倒下了不少中高官员。有人留意到,先皇时期的老人经过这次事件后,只剩下了几位对皇帝陈鲲忠心耿耿、且作风正派的高官了。

本来孟岚重算完了账以为就没自己什么事了,谁曾想到,兵部与户部的两位尚书竟会为了他而争吵不休。

要知道兵部每年自己也有一大堆账册名单要清啊,好不容易在一群武将中出了个奇葩,结果竟然被户部先抢去用了小半年!真是臭不要脸!

兵部尚书易中军只要一想到这,就觉得吃了很大的亏,所以对上郑尚书就没什么好脸。

郑尚书老实说,是觉得孟岚重留在兵部太浪费,这才想把人要过来的。

两位尚书大人谁也没能说服谁,最后还是皇帝陈鲲拍板做了决定。

那就是,孟岚重今后就调到御前行走了……

若是两位尚书今后再遇到像这次清查军饷的特殊状况,可以随时找皇帝借人,借人,借……个大头鬼啊!那明明本来就是兵部和户部的人嘛!

尚书大人们都有点傻眼,不曾想,陛下竟然出手偷人,不不不,是捡了个便宜。这可真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呀!

孟岚重一下子就从一个六品闲官变成了正四品的二等御前侍卫。论等级来说已经超过了他的姐夫泰蔼鑫。

他这么猛地一窜,倒是让国子监祭酒大人的声望涨了一大截。

当初,徐永芝嫁给孟岚重时,虽然大家嘴上不说 ,可是不少人家都在暗自嘲笑徐家嫡女嫁得太差。

可如今,不到一年的时间,徐家这位新女婿就窜到了正四品的官职上。这不正充份说明,祭酒大人的眼光有多么犀利吗?

也因此,竟还有人找到徐大人,希望他能给推荐几个青年才俊做女婿。徐大人自己真没想到,会因为孟岚重这个楞头女婿,而摊上媒婆和红娘的工作。

当然了,孟岚重蹿得太快,难免引人嫉妒。只可惜文官说得含蓄了,孟岚重听不懂,呵呵朝人一笑,不但显得大肚,还让某些心理阴暗的家伙感到有些背脊发寒。

武官里也有挑衅的,不过在见识到孟大人“不小心”一手捏扁了某人的宝刀后,大家就都变成了性情“直爽”的好朋友了。

孟岚重的日子过得倒是顺畅了,可他姐姐如今却对这泰府越发警惕了。

前两天,吴敏神情有些不对地找到她说,夜间看到了个鬼祟的人影在北苑围墙上冒了个头就消失不见了。

如今,孟岚琥与泰蔼鑫已经能够肯定,他们那个二叔非常有问题。

可是似乎知道些什么的四弟泰蔼峦,自从那次醉酒后,就好长一段时间不出院门儿,且对泰蔼鑫的态度比以前还要冷漠。

孟岚琥已经感到了事情不对,她越发抓紧时间,模仿练习老伯爷的字迹。

嘉和二十一年六月,泰蔼鑫这日匆匆找到族长泰竹声,请他屏退下人后,取出了三张纸,从中抽出了一张递给了族长。

泰竹声面带疑惑地接过来一看,突然就睁大了眼睛。此刻他才认出,这有点熟悉的字迹,仿佛正是上一任伯爷,泰和伦的亲笔。

“你父亲的?”族长有些难以置信地问道。

“六爷爷,我之前因思念父亲,就把他的遗物从库房里取出来,整理了一遍后,留下不少放在自己书房中以作怀念。当时并没有发现这三张纸,可前几日,我书房夜间险些被人纵火,虽然至今还没查出是何人所为,但我心中起了疑惑,就把书房仔细检查了一遍。”

说到这里,泰蔼鑫仿佛在回忆当时的场景,闭了闭眼,才接着说道:“我把自己的东西都查了一趟,没什么可疑的地方。但是当我翻看父亲遗物时,在一本书中翻出了一张纸,随后又在另外两本书里找到了其他两张,您先看看这份。”

泰竹声连忙把信纸凑近了些,眯着双眼看了起来。

信的抬头写着“六叔尊鉴”,落款则是“侄儿和伦拜上”。

由此可见,确实是泰和伦写给他的六叔泰竹声的书信。而,另外两张纸的开头则分别是“族长尊鉴”与“四叔尊鉴”。

按族里的顺序看,这三位正是泰和伦当时的二叔、四叔和六叔。

等看完内容后,泰竹声的眉头已经紧紧皱了起来。

他思索了片刻后,起身去门口吩咐了贴身小厮几句,片刻后,那小厮就取来了一个木匣子。

族长接过来,依旧让小厮退出房去,才打开了匣子。

那匣子里装的正是两个月前,由泰蔼鑫借去了几日又归还回来的老伯爷遗嘱。

比对着看了会,泰竹声也有点蒙圈。

因为三张信纸并没装进信封中,所以此刻都平摊在桌上。仔细对比观察后,可以发现,老伯爷在给二叔写信时,还很镇定,字迹工整,纹丝不乱。

可写到第二封信时,明显开始加快了速度,不少字都有了连笔,虽然纸面依旧整洁,可工整就谈不上了。

等到了给六叔泰竹声写信时,就显出了几分慌乱,字迹都带着点潦草,最后落款时,“拜上”两字已经写得不成样子了。

再对比木匣子里的那封老伯爷遗嘱,虽然明明是遗嘱更整洁、有条理,可泰竹声却几乎在第一时间就觉得泰蔼鑫后拿来的那三张纸才是真的。

想了一阵后,族长让人去请四哥泰竹风过来,二哥已经去世就算了。

在等人时,泰竹声又仔细读了一遍信上的内容。

原来,不知为何,老伯爷还活着时,某天突然给自己的三位长辈各写了封信。

信的内容大同小异,都是写明了,他如果走在这三位长辈之前,还请他们帮着照料下自己的家人。同时也对自己的身后事做了些交代。

财产这些都是按一般惯例来的,没什么特别之处,只有对待老伯爷的弟弟,泰蔼鑫的二叔的问题上,有着明显的不同。

木匣子里的遗嘱是严令子孙不得在泰和仁去世前与之分家,而今天这三张纸上,却都是写的,要把老家的产业交给二弟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