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崔大人驾到(495)

“我听说,门阀世家都是这么起来的,也都是祖祖辈辈拿命去博才能有今日煊赫。”

“啊呀,那符家满门忠烈的好名声,几辈人的努力,全给他一個人糟蹋完了啊!”

“咱们如何知道符相是不是真的卖国?我可是打听清楚了,二十年前征讨契丹,他身在长安,怎么可能通敌卖国?定是有奸人害他!”

“听说过几日会公开审案,咱们也能去听?”

“我隔壁邻居她小舅子在衙门里当差,说能去,不过衙门能放进去的人有限,怕是挤不进去吧!”

这都是稍微有些见识的,没什么见识的人听来听去,也只是叹一句,“万般都是命,下辈子投胎到富贵人家吧!”

……

开审的前一天晚上,有那好事者竟是寒冬腊月大晚上提着炉子搬着胡凳跑去等候,天才刚亮,门口已经人声鼎沸,甚至附近几个早食摊子都悄悄往跟前支了几丈。

能进入的人只是一小部分,但是这样一桩震惊朝野的大案,没有人愿意错过,都想凑近点打听到最新的结果。

爬在门口树上的人隐约看见里面一群着紫色、绯色官服之人鱼贯进入正堂,激动喊道,“开始了开始了!”

人群顿时骚动起来,哪怕知道看不见,也要伸长脖子,生怕错过一点。

除了爬树,还有不少人骑在墙头,刑部的人没有强硬驱赶,只勒令他们不许拥挤、发出噪音,倘若扰乱秩序就直接送去矿场当苦力。

有些稍微胆小一些的便下了墙,也有那胆大的全然不在乎,骑在墙上看的起劲。

刑部按照查案顺序来审案,所以一开始便是道观被灭门惨案。

“欸,不是说今天审的是通敌叛国案吗?怎么是道观被灭门?”有人不解,小声询问旁边的人。

“再听听,再听听。”

崔凝没有穿官服,而是换了一身普通胡服,和道衍一起作为原告出席,在一双双眼睛注视下,将自己身世细细道来。

这场风波争论的主要点在于二十年前的东硖石谷之战,寒门崛起有多难,符危究竟有没有通敌,其中道观惨案被第一笔带过,直到这时,许多人才知道原来这桩惊天大案竟是由一桩灭门惨案引出,两个幸存者隐瞒身份追查近八年,才终于因宜安公主犯案落网寻摸出一点头绪。

崔凝几个晚上睡不着,此刻面上分外憔悴,在这么多双眼睛下将自己的伤口血淋淋地扒开。

她睡不着,不是因为紧张或痛苦,她只是在想,符危一篇《罪己书》引得四处争论沸沸扬扬,把她堵得难受,那她是不是也能煽动情绪,从而破坏他临死前的布局?

辗转反侧几个晚上,她盯着墙上自己几天前写下的警示之言,最终放弃了。

师门是她心中最痛也是最温暖的记忆,她不想沾上一点算计。她不介意日后做个心脏的政客,然而人心中总要有一些不能触碰的禁地,没有底线的人做不好官。

发自内心的痛苦并不需要刻意渲染,此刻简简单单的叙述,便已经让原本还有一些喧闹的场面安静下来。

墙里墙外一片寂静,能清楚听见那道清冷的声音,“所以,我们要状告符危杀害我师门共三十一人!”

第506章 开审(2)

“符相已经死了,还有必要告吗?”外面有人小声议论。

有略懂律法的人压低声音答道,“他虽死了,罪名还没定,符氏还有族人,通敌卖国的罪名累及族人啊!”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符危身居高位的时候,他们跟着沾光,他犯法了也得跟着倒霉。

随着人证、人犯一个一个被传唤上堂,逐渐拼凑出了在惨案背后的真相。

二十五年前赵子仪暗中勾结契丹,符危抓住把柄之后却没有拆穿他,而是与之合谋,彼时边防屡屡被破,二人反而在军中飞速升职。

后来符危抓住时机由武转文,离开冀北到长安任职。

契丹经过数年不断试探后察觉到了唐军之中的混乱,认为有机可乘,便开始大举进攻,短短两个多月连下数城。

于是圣人震怒,举兵征讨。

也就是在这一次,发生了“大名鼎鼎”的东硖石谷之战。

东硖石谷的惨剧与赵子仪等人有关,但也不完全有关。

他们认为碰上大机遇,于是像从前一样泄露了一点消息,但这一次暗中做了谋划,准备趁机一举全灭契丹军,顺便可以除掉一直以来与他们联系的契丹将领,如此既能得军功又能扫清隐患,一举两得。

然而,他们忽略了一個很重要的因素——主将。

他们以为,己方有二十万大军,正是士气高涨之时,就算出点小岔子也必能赢,却万万没有想到主将居然会如此怯战!

当年赵子仪几人在军中官职最高也不过六品,所能带领的人数有限,先锋军被围之后,军中突然抓出契丹细作,导致本就怯战的主将越发避战,怎么劝战都踟蹰不前,直到两万五千先锋军全部死在峡谷之中。

那名细作也不是契丹人,而是一个副将,他通敌的原因竟是不满女帝统治!而朝中暗藏此等心思的人还不知有多少。

一群将领,有的昏庸,有的怯战,有的为了一己私欲勾结敌军,有的为了反抗女子当政宁愿战败……

可笑的是,死在东硖石谷的两名将领,是全军最骁勇善战也是最忠心的将军。

这件事与符危有什么关系呢?

答案是没有直接关系,只不过当时抓出那名契丹细作的人,正是符危旧部。

符危曾与赵子仪合谋通敌过,但征讨契丹之战,他完全没有参与通敌,他只是让人在一个“恰当”的时机抓出细作。

甚至,时至今日仍然没有实质性证据能够证明此事是出自他的授意,因为那名旧部早已战死,说是巧合亦无不可。

魏潜也只是根据结果去推导过程罢了。

可怕的是,符危远在千里之外,根本无法及时了解战况,只是凭着对赵子仪等人的了解,对主将性格的了解,早早布置了一个极其细微的举动,便推动了整局棋。

而后,他又及时站出来,主导联合突厥大败契丹。

若说东硖石谷之战惨败是人为谋算的极致,那么后面的道门惨案,便充满了命运的布局。

符危发出的第一份密信是命人将人带回,并没有想要杀他,但这封信被崔玄碧手下的人截住了,这个危机才导致符危转念痛下杀手,而符九丘恰好听到之后连夜逃离。

符危做事向来滴水不漏,怎么可能容许留下这么大一个隐患?

可惜他早年官职不算高,手中势力也一般,因此便将符九丘还活着的消息透露给了赵子仪等人,而当时他们势力盘踞北方,符九丘便只能逃亡江淮一带,在山中隐姓埋名。

后来他们隐隐感觉到符九丘在联系旧部查找证据,于是更加不肯放过他。

赵百万也是因此才获得赵子仪等人的支持把生意铺到江淮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