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凤枭(94)

郗骁面容有些苍白,近乎于宿醉或是长时间不得休息才有的那种苍白,但这让他的眸子显得更为漆黑、明亮。

萧仲麟把跪倒在地的父子两个放在一边,给郗骁赐座、命人上茶,道:“眼下的情形,说来听听。”

郗骁回道:“臣给他们看过嫌犯的画像,他们说的确是长公主身边的下人——长公主出嫁之后,一向只以赵家媳自居,由此承认嫌犯是赵家人。但是,拒不承认是他们吩咐嫌犯行凶刺杀,愿意到刑部大堂接受审讯。”停一停,补充道,“臣昨夜命人查了查嫌犯的底细,她自幼服侍长公主,不曾习武,随长公主到赵家之后,有几次三五个月不见人影。那支小巧精致的毒箭定是由暗器射出,但若没有反复习练,也是无法得手。”

这一番话只是说出实情,不偏不倚,赵家和萧宝明都有可能是幕后元凶。萧仲麟眼含赞许地颔首。

郗骁继续道:“嫌犯招供的是受赵习凛唆使。至于是否栽赃嫁祸,还需进一步盘问、查证。李二那边,臣建议皇上下旨,各地张贴公文,悬赏缉拿。再有,臣已请锦衣卫封锁赵府,为的是禁止任何下人出入——去找李二打造暗器的,很可能是赵家下人,找到李二之后,还需他指认。”

“悬赏缉拿一事准奏。”萧仲麟笑开来,“辛苦了。”心里想着,眼前这人简直是万金油,把他放哪儿都能有所作为。

“臣万不敢当。”郗骁起身拱手一礼。

萧仲麟示意他落座,随后命卓永传许之焕、高启、夏博洲、孙成义觐见。这一次,他没给几个人商量或是跟他絮叨大道理的机会,直接说了自己的安排:“朕去岁遇刺,一直秘而不宣,是为着方便暗卫查证,到如今已有眉目,稍后便会晓谕百官。

“此一案,着摄政王、丞相、刑部尚书、大理寺卿联手审理。相关寻找人证、证物枝节,以摄政王之见为佳。

“摄政王与丞相一心二用,公务上难免有力不从心之处,如此,近日吏部尚书要辛苦些,替朕与两位爱卿分担些朝政。”

高启先前满以为没自己什么事儿,心里多多少少有些失落。关乎皇上遇刺,审案的人,不是皇上必须选的,就是打心底信任倚重的,听到自己不在其列,有点儿心酸。等听到末尾,便是心花怒放了,面上则如旁人一般,毕恭毕敬领旨,随即告退。

萧仲麟望着几个人相继退下的身影,深凝了高启一眼。六部哪一个部堂都是举足轻重,吏部则是重中之重。在宫里的淑妃是高启的孙女,平日行事还算稳妥,对太后、持盈两不得罪,但高启到底是什么立场,还需留心观望。

高启其人,与许之焕一向是有商有量,与郗骁则是忘年交——不管真假,都是这么说。

但愿,这老爷子如他所望,是保持中立的立场。

上早朝之前,萧仲麟抓紧时间处理了一些奏折。昨日被太后和几个大臣耽搁了不少时间,积压下的折子自然比前几日多了一些。

早朝之上,如萧仲麟在御书房所言,遇刺一事晓谕百官,引发了官员一阵子的义愤填膺或是窃窃私语。

此事揭过去之后,便有几名言官当堂弹劾郗骁,由头就不需说了,都是只要不是瞎子就猜得出料得到的那些霸道行径。

郗骁跟没事人一般。以前被言官群起而攻之的时候也有过几次,他习惯了。

让百官奇怪的是,皇帝也跟没事人似的,听着人数落斥责郗骁的时候,很耐心地听,从不打断,末了却是无一例外地回一句“朕知道了”,继而不准人再提。根本就是不当回事,搁置不论。

弹劾郗骁的言官很尴尬,这情形比一拳头打在棉花上还糟糕百倍。

其余的官员有点儿懵,有的打心底怀疑郗骁对皇帝施了什么妖术,让皇帝全然忘了以前明里暗里的过节——好歹申斥郗骁两句才是情理之中的事儿吧?

·

嫔妃循例给皇后请安、告退之后,淑妃落在最后,将要走出正殿的时候又折回。

正要起身回寝殿的许持盈一笑,和声问道:“有事?”

淑妃深施一礼,“禀皇后娘娘,是有一事,臣妾想请皇后娘娘隆恩。”

淑妃此时这直来直去的做派,许持盈还是比较欣赏的,由此语气更为温和:“说来听听。”

“昨日听闻吏部尚书进宫,夜间更是留宿宫中,因此,臣妾就不免有些……”淑妃想到自己已经须发花白的祖父、太久不见的双亲,不想失态,可语气还是哽咽起来,“有些挂念亲人。”

“想家了?”许持盈一度又何尝不是如此,自然很能理解淑妃的心情。

“……臣妾也知道,既然已经进宫,就不该……”

“本宫明白你的心思。”许持盈笑道,“只要皇上得空,本宫就会帮你跟皇上说一说,看能不能让你的亲人进宫来看看你。”

“……”淑妃全没料到事情会这样顺遂,望向许持盈的时候,满脸喜悦,眼中却已含了泪,“皇后娘娘这般大度……臣妾以往不曾尽心服侍,实在是罪……”

“罢了罢了。”许持盈连忙笑着摆手打断她的话,“这本是人之常情,倒是本宫以往有所疏忽,不曾顾及这些。况且,事情未有定论,全在于皇上。如愿以偿之后,再向皇上谢恩也不迟。”

这种事,她不会居功。萧仲麟那边,她亦不会杜绝哪个嫔妃见到他的机会。横竖都是取决于男子心意的事,他没那份心,任谁都不能入他的眼,他要是想宠幸谁,谁都拦不住。

一是一二是二地对待别人,何尝不是对自己的一份宽容。

淑妃却与许持盈的心思不同,尤其此刻,满心都是要与亲人小聚的欣喜,并且笃定只要皇后开口,皇帝就会允准,由此,自然是满心感激,反复道谢之后方离去。

甘蓝服侍着许持盈更衣的时候,忍不住有些慨叹:“皇后娘娘,单说进宫这一点,还是有挺多不得已的。”

“那是自然。”许持盈由衷认同,“我们这些人不得已,你们又何尝不是。对了,往后我得给你和甘蓝安排一下,让你们每个月都能回家三两日。”

甘蓝闻言大喜,即刻行礼谢恩。

许持盈啼笑皆非,伸手去扶甘蓝,“今日这是什么日子?左一个右一个的道谢。再来这么几出,我就要疑心自己梦里被菩萨点拨过——竟似打心底要做个大善人。”

甘蓝忍俊不禁,顺势起身,“瞧这话说的,您本来就是对事不对人的性子,心地再好不过了。”

许持盈莞尔而笑。

随后,翟洪文来禀:“方才许府的人来请太医,说是许夫人身子不舒坦,贺太医去给许夫人诊脉了。”

许持盈道:“等贺太医回来的时候,去问问许夫人是怎么回事。”

翟洪文称是退下。

许持盈讽刺地笑了,“瞧瞧,昨日进宫,今日就不舒坦了。爹爹识得的大夫,哪一个的医术都不输于太医。”母亲这是跟她杠上了——你给我下不来台,我就给你没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