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凰涅天下(932)+番外

作者: 君朝西 阅读记录

名可秀道,从中庸的精神来讲,宋周两国首先要致中和。

“致中和”,这是讲要和平共处吗?——两国的官员学者表情不一。

名可秀道,宋周两国同属华夏文明正统,两国的君臣百姓都是伏羲女娲的后裔,炎黄蚩尤三帝子孙,这就相当于一个大家庭里的嫡亲两兄弟,谁是嫡长,谁就当家主。

这里面就有竞争了,包含各方面的竞争,君臣的贤明,军事的力量,思想的发展,文化的发展,格物学科和技术的发展,农耕商贸,国家财政,等等,哪国发展得好,发展得更高,更强,哪国就会成为长兄,在两国的交流合作竞争中,掌握更多的话语权,得到更多的利益分配。

这种竞争,谓之“良”。它会使宋周两国都保持着进取心,不敢固步自封,不敢怠惰,不敢不修德,不敢不修器,我们的后世子孙也不敢躺在老祖宗的基业上享福,因为谁停步不前了,就有可能被对方超越,距离拉得越来越远,当双方实力差距过大,甚至国内还出现了昏君佞臣败坏朝政,这个国家就很有可能被“兄弟”吞并。

如果宋周哪一国出现这种惨况,从华夏文明传承来讲,还不算糟糕——比起被胡族灭国好:不要以为中国强大,永远凌驾于外族——西周没有犬戎入侵,就没有周室衰微和春秋乱世的礼崩乐坏,东晋没有五胡乱华,就没有南北乱世,距离我们最近的就是靖康之耻,不从中吸取教训,焉知几百年后不会重蹈覆辙?

我们儒家讲“天下观”,首先就要打破一国观。

当然,不是不讲国家了,忠诚于国家那是必须要讲的。民与国就好比子与亲,父母双亲养育了我们,给我们遮风挡雨,给我们衣食饱暖,给我们太平日子,赋予我们尊严和荣耀,做子女的就必须尽之以孝,尽之以忠,违背了,那就是不忠不孝,叛国者当为人人唾弃!

我们讲打破一国观,是指天下之达道,“和”。对宋周来讲,又有着文明传承、共存共荣的深刻意义。这就好比兄弟俩将家业做大了,整个华夏就更强大了。

现今南北两分中原,中国为二,但是从整体论,华夏中国比以前更强。

这就是讲竞争的“良”。

但是竞争也有“逐、亡”的一面,这是竞争残酷的一面。它可能最终会导致:宋并了周,或周并了宋。

不管哪种结果,还是华夏的国家,还是华夏的文明。

当然,作为两国的臣民百姓来讲,都不希望自己的国家成为被吞并的一方。那么就奋起!努力向前,奋斗不止!天行健,国民当自强不息;天行健,国家当自强不息!

台下静默一阵。

片刻,宋周两国的学者和学子抬手,鼓掌。

数息后,名可秀抬手向前,按下掌声。

她道,我们儒家讲的是平天下,不是打天下。“中、庸”讲的天下大本达道,是“致中和”,不是“致消亡”,不是要消灭哪个国家。这个天下有太多的国家,无论大宋还是大周,能消灭完所有的国家,能占领完这个世界吗?

再者,宋、周若执意要对方“致消亡”,其结果必是两败俱伤,得利的是谁?——另外的文明,另外的族群。我们还要不要讲平天下,“致中和”了?还要不要有远大的抱负?眼珠子都只放在一个洲的一角上?

无论是从文明还是从国家利益来讲,宋周两国首先要致中和。

我们南北两国的关系,既是利益的竞争,实力的竞争,也是共生、共存、共发展、共进化,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在这个过程中,共同将华夏文明弘扬到整个世界,共同将华夏的思想弘大到整个世界。

名可秀的意思很明确,宋周就是竞争合作的关系。

谁强大了,谁就是老大。谁落后了,或者出现君主不仁、臣下不贤、国内苛政动乱之类的,那对不起,另外一个“兄弟”会毫不客气地吞了你,还要理直气壮地数落你“堕落老祖宗的家业”。如果两兄弟都争气,谁也不服谁,那就成了并驾而驱,眼光一齐放世界——祖宗这一亩三分地,争来争去没意思,当然主要是争不下来,不如眼光放到世界“平天下”,兄弟同心,其利断金,咳,虽然这兄弟有可能悄悄往你胁下插刀子,对外还是拳头一致的。

这是从华夏文明的高层面来讲,两国要追求致中和的共存共发展。

从两国自身的利益来讲,也要讲致中和。

为什么呢?

因为必须有竞争!

《中庸》说:“国有道,不变塞焉。”

这是讲国家有道,社会安定,人们就好不变。怎么叫“不变塞”呢?在安定的社会,安定久了,人们会变得安逸,享受,失去进取心。

故,孟子讲,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一个国家没有别的刺激了,人的享福惰性来了,这是很可怕的事。国有道而不塞,这就要求国家居安乐而思忧患。但这是很难做到的,一个人很难做到,一个国家也很难做到。

所以,人要树立一个超越的目标,或者一个竞争对手,才不会、也不敢怠惰。国家也是如此,必须有一个强劲的对手,随时虎视着你,你不前进,就有可能被对方吃了。国家的君主和大臣还敢怠惰吗?还敢不前进吗?还敢不有为吗?

名可秀在东海之战后,写了一篇《论华夏文明之传承》,让铁卫送给谯定——谯定最终靠近枫阁并在其后加入大公党,其根源就在于他与名可秀在治世思想上是“大道同”,故要与子同行,“与之相谋”。

对于名可秀这个南北规划卫希颜也是很赞同的。她的想法很直接,就像后世的联合国,美国的军事经济再强大,再怎么超级大国,也只能占一票,在安理会他也没法一票当两票用,要发挥影响力还得说动德英法。如果华夏南北两国照这个势头发展下去,不出意外的话,以后世界有了类似联合国的这种组织,宋周肯定是各占一票——还是常任理事国的那种。就算举拳头算票数那也是两只哟。两个华夏强国联合起来的话语权会有多大?肯定不是一个“中国”可比。

对于华夏的未来,雷动、雷雨荼父子与名重生、名可秀父女取得了大概一致的见解,这才有了东海之战的赌约。雷动在赌注上做出了一些让步,否则不会将河南十九州都划进去。之后雷动复国,名可秀和卫希颜按照约定,促成南面大宋的袖手旁观。

南北对峙,这是威胁也是前进的动力。

“我们不能保证我们的后代都贤明,但是在外力的威胁下,会促使我们的后代选择精英来治国。”卫希颜在暖阁内淡淡一句,让皇帝的瞳孔收缩了一下。

赵昚觉得,这句话里的意味很深。

名可秀开始讲中庸精神总纲的第三句:宽而辨。

在《论语》《中庸》《尚书》这些经籍中都有讲“宽”,讲为人处事的品格。宽,是宽厚、宽容、宽弘的意思。

上一篇:佛道gl 下一篇:酒医之春风酒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