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凰涅天下(860)+番外

作者: 君朝西 阅读记录

胡安国微吸口气,压下胸口的憋闷。罢了,犯不着为了一个无德之君与她辩驳个高下,且听她后论再说。

便听卫希颜道:“道宗为帝的品性就是前车之鉴,必须彻底地披露,才能让继位子孙引以为戒,并不得翻案!——皇帝最喜欢干什么事?皇帝最喜欢找替罪羊,将自己的罪过栽在臣子身上。譬如建炎初,就有文臣投大行皇帝之好,为道宗饰过,将靖康之祸的罪责尽数推到蔡京、王黼、童贯这些当政宰执身上,又有文臣将黑锅扣到王荆公的熙宁变法上……”

她说的是建炎元年的事,程学大儒、龙图阁直学士杨时在福建上疏说:“蔡京用事二十余年,蠹国害民,几危宗社,人所切齿,而论其罪者,莫知所本也,盖京以继述神宗为名,实挟王安石以图身利,故推尊王安石,加以王爵,配享孔子庙庭,今日之祸,实安石有以启之。”于是朝野程学士人、士大夫纷纷应和,由声讨蔡京而上溯至批评王安石,请朝廷“罢王安石配享孔子庙庭”。

当时正值朝廷南渡之初,图存救国成了最紧要的时政。既要图存救国,就要检讨造成靖康之祸的原因,确定由谁来承担造成国破家亡的责任,在此基础上收拾人心,巩固新一朝的统治。才刚登基的赵构当然想开脱父兄的责任,便想利用杨时、胡安国、朱震等士大夫掀起的言论,把“国事失图”的罪责由蔡京上溯至王安石及其新法。

名可秀一针见血点明赵构用意:把新党蔡京祸国与王安石变法联系起来,不仅太上皇赵佶一人,就是哲宗、神宗及向皇后也都脱去了“国事失图”的干系;而由误国的权奸之臣承担国耻责任,保持帝、后的圣明形象,既可表明“人思宋德,天眷赵宋”,又可引导天下人如何思考“国事失图”之因。

“这个肇端绝不能启!”名可秀当时对丁起、赵鼎、宋藻几人断然道,若任其下去,新学就会死无葬身之地,大宋儒学必为程学所主。

于是,朝中的“名党”偕手众多的新学官员,展开了声势浩大的反击,将程学的言论压了下去,而在有了《西湖时报》后,更是利用报纸的舆论喉舌,将赵佶的“靖康祸首”之名钉得死死的,同时对王安石的变法进行客观评论,指出熙宁变法有过急过躁、用人不当、一些法令不合实际等过失,但变法的确让各路税赋增加了,国库充盈了,并举出实际数字作对比,只可惜充盈起来的国库收入没有被朝廷用来整饬武备,提高军事,反而被蔡京伪冒新党变法、实则迎合道宗之好,提出丰享豫大、及时享乐,大修宫殿,搜罗天下宝物奇石等,将熙宁变法以来累积起来的财富尽数挥霍败尽,又定下“联金攻辽”之昏策,以致靖康国祸云云。由于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公允,没有一概褒,也没有一概贬,而是客观地摆事实说道理,有理有据有数字,赢得了朝野绝大多数士大夫和士人的赞同,程学掀起的声浪随即淹没下去,赵构想为父兄洗脱罪名的意图也落了空。

卫希颜提起这段旧事,胡安国、曾开的脸色都有些不好了;另一位程学门人、坐在卫希颜右下首的郑彀端起茶盏神色自若地喝茶,那场时论他是坚定的倒昏君派。

卫希颜提起这段无意打程学参政的脸,她批的是皇帝,接着道:“在位皇帝总是想宣扬帝座上的历代先帝都是圣明之君,有过的都是大臣,这种推诿卸责之风不可长。帝者,要有敢于自省的品德,要有承担错误的勇气,一个连错误都不能坦然面对的君者,如何为帝?这是怯懦者!吾华夏泱泱之国,岂可让怯懦者为君?”

她说到这里停下,侧首对一边作会议记录的都堂书令史道:“某方才说的一字不落记下,以后给继位之君做教案。”

都堂书令史赶紧起身应诺,落座后暗暗抹了把冷汗,心想两年半没见,卫国师还是一如既往地强啊。

便听卫希颜继续道:“上古,唯有德者方能为帝,其品行为天下之表率。如今,为帝者虽不能与上古之帝相比,但至少应有三种帝德:其一,有体恤国家民生的仁爱之德。”

众宰执都默默点头,这个必须有。

“其二,有正视自身的自省之德。”

众宰执心道,这个比较难,能做到自省其身的官员都很少,更别说皇帝了。

“其三,有宽宏的气量之德。”

众宰执暗暗点头,这个应该有。还有执政心里想着,气量不大,就如大行皇帝,呕不死臣下,就呕死自己了。

卫希颜顿了一顿,顾目众人,“如今,为国立君之责在于座中,人君之选必得谨慎,方不负国家社稷天下万民。”她郑重颜色道,“两位皇子品性如何,应当细作考察再定,切不可操之过急,再立下一位无德之君——诸君以为如何?”

宰执们听到“再立下一位无德之君”时脸都黑了,均不由想起赵构令皇城司暗杀赵谌的事,至于道宗的德行就更不必提了,他们可不想几十年后也被后任的宰执们批为“有眼无珠”——当年立赵佶的曾布、蔡卞、许将三位执政,已经成了这个词的代指了。

胡安国和曾开互望一眼,心里都摸不清卫希颜的真正目的,说她想立皇次子,看这样子又不像,难道真如她所说是起心立君要立德?范宗尹心里撇嘴,他才不信卫希颜这番冠冕堂皇的话,笃定她为了立皇次子找借口,只不知后面又要施什么手段,他得打起精神盯着。

不论宰执们作何想,卫希颜这种提议都是合情合理的,两位皇子的品性他们的确了解不够,只是听资善堂老师们的评论,而皇子在学堂上表现出的品性只是一面,还需从生活起居、日常爱好、对人处事等方面做考察方能全面。

但做到这些就需要时日。

胡安国道:“卫国师的察德之议可行,但需时日限定,国家不可长日无君。”

赵鼎、叶梦得、曾开、朱敦儒、范宗尹、谢如意六位参政都微微点头。

卫希颜沉缓道:“五个月如何?五个月没有皇帝坐在朝殿上,朝政不至于大乱吧?”

众执政心想,大行皇帝从年前九月中任性不理朝政,到后来病倒不能理朝政,至今“无帝”处政已有五个月,朝中地方政务均井然有序,再来五月应也无妨。

唯有范宗尹担心长达五月有利于卫希颜暗中准备手段,便出声反对,“五个月太长,恐中外有疑,最迟应在国丧百日后定下。”

卫希颜没有看范宗尹,目光直视长桌对面的丁起,“太宗遗诏当宣示天下,以释中外之疑。另外,考察皇子之事亦可告之门下、谏议院、御史台、学士院,以释朝臣之疑。”

丁起扫视长桌两侧,语气断然道:“太宗之诏不可匿,立君当立德光明正大,自当宣谕中外以知,以安人心。”

这就是否决了范宗尹的“五个月太长,恐中外有疑”。

上一篇:佛道gl 下一篇:酒医之春风酒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