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凰涅天下(798)+番外

作者: 君朝西 阅读记录

中国古代农业几个出色之处:

1、很早就对土壤作出了分类,其他书友正在看:。

2、保持土壤肥力,中国商朝就有在土壤中施肥的记载,而埃及,印度很大程度上则依靠河流的定期泛滥给农田增加肥力。除了黄土高原的特殊性之外,其他地区地力一直保持肥沃,未尝疲惫。希腊罗马的南方曾经是谷仓如西西里岛现在许多都光秃秃的,根本无法耕作。现代化肥的思想也在于将土壤中取走的养分以等量的方式返还给土壤。

3、重视土壤灌溉和洗盐。两河流域的土地洗盐解决得不好,这是巴比伦王国衰弱的一个重要原因。在此基础上中国发明了井渠技术,也就是坎尔井。最后开挖渠道的技术传入西域,促进西域绿洲农业的繁盛。

4、西汉汉武帝时期赵过发明代田法。以耕地垄背垄沟逐年互相更换,以休闲土壤地力。他还发明原始的播种机:耧。而欧洲中世纪很长时间内是实行土地休闲轮作的。

5。西汉汜胜发明区田法,集中水肥,取得高产。

6。重视深耕。别看这个好象没有什么了不得,没有深耕,欧洲无法开垦北欧寒冷地带的土地,美国无法开垦西部草原。

7、复种。至少在汉朝就已经有复种的记载,特别是隋朝之后,复种的面积非常之大。在宋朝的时候,南方基本上一年两季。

8。重视改良品种,有专门的种子田,各朝逐渐积累,选育了大量的品种,可惜在目前的急功近利之下,许多宝贵的种质资源已经消失。

9、提倡规模经营。如《史记。货殖列传》就有规模经营的记载,而《齐民要术》更将蔬菜。畜牧。水产等专门记载。

10、重视农产品加工。《齐民要术》有1/3的篇幅专门记载酒等产品的记载。

第二部分:我国古代农业的困境和今天、未来

有很多人已经写过我关于国古代朝代更替和近代史的文章,但是惟独将中国孤立起来,忽略了自然环境的影响,须知,人力能胜天,但是成算不大。此处就其中一些常见的观点给出解释。

1、重农抑商。

这是一个愚蠢的问题。关键是这个抑商,真这么干的只有建国之后一段时间。不管土地是否兼并,问题是在古代农民从土地上出来之后,是否有工商业可以接纳?如果有工商业可以接纳,是否有足够的粮食满足社会需求?社会粮食的满足是依靠国内还是进口粮食?只要其中任何一项发生问题,中国就会遇到发展的瓶颈,搞不好,就会陷入内乱,以战争开始,以人口大量减少而告终,也许陷入绵长的混乱时代如南北朝,更惨的就是外族入侵,如明朝和清朝。

唯一还算解决的是宋朝,但是可惜军事力量薄弱,中国失去解决问题的机会。就中国的现实来说,农民许多已经将土地抛荒,但是城市仍然无法接纳,城市里还有很多人没有工作。而土地却抛荒了,中国的粮食安全也成为问题。中国的粮食只能勉强自给,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的增加,粮食的缺口将会更大。靠外部解决?我的看法是不可能。因为真正能提供较多粮食出口的只有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粮食耕种面积有限,但是美国能满足中国2-3亿人粮食的缺口吗?恐怕很玄。现在的技术如此发达尚且何况古代?中国自始至终必须依靠自身努力满足粮食问题。

2、西方向海外殖民的经验中国可以借鉴吗?

首先必须洗去欧洲中心论的余毒。欧洲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向海外殖民的?

第一需要解决安全问题,在面临外部军事威胁的情况下,是无法顺利地向海外殖民,不然就成了逃难。国家分裂内乱的时候也很难。总的来说需要政局稳定。欧洲的殖民是在游牧民族不威胁其安全的情况下,如蒙古人和土耳其人,其他书友正在看:。具体而言,葡萄牙因为是最先开始的,殖民地最大。而后起的法国海外殖民地不如英国,为什么?境外的干涉太多。德国更惨,是战场之势,一直到19世纪才完成统一。

大家所知道的,明朝并未彻底解决蒙古人,而且最后让满人坐大。郑和是在明朝并未恢复在西域和蒙古的影响力的情况下出海的。结果,明朝最后成了被夹击之势,海上的经略被迫全部放弃。明朝是否应该被指责?对付游牧民族的方法在中国实行起来代价昂贵,除非火器优势的出现,而欧洲直到16世纪的火器的优势才逐渐体现,而这个时候,明朝也逃不过灭亡的周期。想让明朝两面作战,同时在陆地和海洋实行扩张,未免太过于苛责。而且游牧民族的威胁主力始终在中国一侧,这是人所共知的常识。

满清兴起,自然极力钳制民智,以愚黔首,秦始皇没有干成的事情,满人非常高超的完成了。结果王国维抱着辫子跳湖,还自以为维护中华文化。如果代替明朝的是汉族王朝,至少成算很大,比如东南亚,300年的时间可以将其中国化。

第二技术条件:航海技术。

唐朝以前,海上征服和移民,贸易是困难很大的。真正的解决也只能等到宋朝,甚至是明朝。但是如我说,明朝没有解决游牧民族的问题,技术失去作用。如果代替明朝的是汉族王朝,将会出现什么样的局面?

由于太平洋太广大,太平洋航线16世纪末才开通,中国的船只肯定无法在欧洲人之前发现美洲,由于这个关系,中国初期不如欧洲有利。中国的经略必须在印度洋方向进行。而且财富积聚程度没有欧洲那么快。至于能够发展到什么程度很难说,但是决非完全没有作为,再和欧洲人交流得到火器优势之后,西北东北的野蛮民族可以被清理干净,郑和的困境不再会出现。

总之,景况没有满清末年那样凄惨,简直是五胡乱华的重现。而且是八.九家一起来瓜分,真是罕见的局面。如此之不堪,历代唯一!

第三:既然欧洲的海外殖民经验无法借鉴,欧洲的勃兴是否成为定局?我认为确实如此,只看最后的胜利落在哪一家而已。

在发现美洲的玉米土豆、黄金白银,非洲的奴隶之后,摆在中国人和欧洲人面前的吃饭问题的解决方法将大不一样了。一个常识是在美洲的玉米和土豆等耐寒凉和瘠薄的作物传入旧大陆之后,全球的人口都发生了增长。

欧洲人和非洲人进行不等价交换:获取廉价的奴隶,然后在美洲换取黄金和白银,烟草,棉花返回欧洲。在欧洲人占据完整个美洲之前,这个过程,暴利的过程可以无限地进行下去,三角贸易将会刺激西北欧洲的手工生产:纺织和钢铁,劳动力进入工厂。粮食问题却不用担心,只管向新大陆移民即可。

所以,欧洲容易度过瓶颈期,而中国不容易,但是并非完全不可能,但是需要一个杰出的朝代如汉朝那样几代英主辈出的时代才有可能,但是这未免过于奢望。

上一篇:佛道gl 下一篇:酒医之春风酒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