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凰涅天下(779)+番外

作者: 君朝西 阅读记录

而“快速船”的设计最初是给水师的小型战舰使用,如丁级、戊级舰(单层或两层甲板,长26-33米),统称为护卫舰,用来完成舰队的杂务,例如侦察、运送船员、领航、巡逻、俘获商船,等等。

后来“快速船”的一些设计,例如水下护罩、组合式风帆系统等,也开始使用在甲级、乙级、丙级三种主力舰(三-四层甲板,长40-67米)上,并陆续在海上水师和长江水师中进行新船更换,淘汰下来的旧战舰一部分转给海岸水师巡逻队使用,一部分高价转让给海商会做他们的武装护卫船。毕竟每次远洋航行都请水师战舰护行的费用实在太高昂了,那些财力雄厚的大海商可以有实力买下一两艘旧战舰作为远洋护卫船,虽然这种一次性掏腰包让人很肉痛,但从长远来看更合算。

向海商转卖旧舰的做法是卫希颜主张,水师将领中没有谁敢提出这个建议,毕竟炮舰利器落到民间是让朝廷忌讳的事,而且还要防着流落到北廷去。朝堂上发生了激烈的争执,皇帝和政事堂的参政们都很有疑虑。卫希颜力持己见,指出淘汰的旧舰在速度和灵活上都不及新舰,而且上面安装的舰炮都是老式的后装滑膛炮,不足以与新式舰炮抗衡,只要朝廷武力强大,就不惧海商持有武力,而且明面化的武装比起私下的武装更好防范。当海商拥有炮舰武力保护商队,就能在海外蕃国中形成威慑,既有利大宋商人开拓海外贸易,又能扬大宋国威,其利百倍于其弊。随后枢密院又提出具体的防范章程,例如购买旧战舰的船主资格限制、购买入册登记、定期审查、出岸和回岸必须报备、转让和丢失都处重罚等等。……最终使这项议案得以通过。

此项事在卫希颜和名可秀构画的海外战略中十分重要,毕竟开拓海外的主要力量是大宋商人,而不是朝廷水师。大宋海商的力量越强大,海外开拓就会越远越广阔,随着海商开拓的步伐,大宋商品和文明也必将撒播到大宋船只到达的地方。

卫希颜这艘“箭鱼号”就属于护卫舰类,在船首装了一门短管重炮、两边侧舷装了三门长管炮,但因侧舷炮位少,可以加装两组木桨,在圆形船尾的甲板下仍然装了车轮桨,以骡马拉动。三种动力的结合使用,使得箭鱼号能像风一般行进,比起载炮多、自重大的海军护卫舰和装载货物的飞剪式商船更加轻快,主持设计它的工部船务司郎中高宣骄傲宣称:“这是世上最快的船!”

初次登上“箭鱼号”的乘客总是为它的高速而惊讶,换了今日登船的三位新乘客也不例外,区别在于震惊的情绪是外露还是内敛——北军大将刘锜流露出眼神很是震惊,南军大将韩世忠在惊讶之后便是赞叹,相比这两人,雷动只是略掀了下眉,似乎卫希颜的新式坐舰对他没什么震动。

但卫希颜心里肯定,这位是表面淡定。

她相信,在北廷职方司的情报中,必然有她这艘“箭鱼号”第二代的画像和一些数据,但是涉及船体机密的详细数据必然是没有的,关键的技术资料北廷间谍也拿不到。

这次东海之战,卫希颜能大方邀请雷动乘坐她的“箭鱼号”观战,自然不怕新船被看去。这种飞剪船已经在福州官船厂接受订单制造,来自江河运商和海商的订单已有二三十艘之多,出船期已排到了明年年底。作为最新式的快速船,每艘飞剪船的定制造价当然是贵得惊人的,利润空间极大。北廷如果需要,这单生意也是可以做的,当然,定制价格会再提高一倍。而且,用在军舰上的关键核心技术也不会用在出售的任何船只上,即使北廷得到了这种船,想要原模原样造出来,也是很困难的。

造船这种重工业,不是买几艘样船回去,就能将整个行业技术垒起来。大宋的造船业的确发达,造船技术可谓当世第一,但大宋的造船业都集中在南方,包括江船场和海船场,而北廷在造船业上就很吃亏,属于“先天不足”。

这就恰似南廷在铁矿的矿冶资源上不及北方一样,也是“先天不足”,这是南北的地域差异造成的。

所以,南北两廷有互补的空间。

而国与国之间,只要有利益存在,就有合作的可能。宋朝和辽、金、夏对峙的时候,也有边境榷易的存在。何况南北两个朝廷是同宗同族,没有对异族的那种仇视,双方官方和民间的交易都是比较常见的,如果想以禁榷防止间谍混入,这就是因噎废食了,而且还防范不到,徒有弊而无利。所以,卫希颜卖船给北廷的想法,让朝廷通过并不困难。

让她庆幸的是,南北矿源的差异不似南北造船业的差异那么大,否则南廷想大量造炮造枪就要受制于铁矿资源了。

不过,总体而论,南廷的铁矿大多是贫铁矿(含铁量20%-40%),而北廷的铁矿资源虽然多于南方,但富铁矿(含铁量高于50%)也不多。总之,整个南北都缺乏大量的优质铁矿。

在卫希颜的记忆中,中国的富铁矿资源不多,多数都是贫铁矿,所以她的目光很早就盯向海外。前世她和秦瑟琳搭档为美菲矿业公司做商业间谍赚外快,为了装专业人才不露出破绽,曾下过功夫死记硬背世界矿产分布和矿石分类等基础——对佣兵来说,和任务有关的资料了解得越多,知识越全面,任务完成的机率就越高,而且活得越长久。在这些资料中,就有中国最大的富铁矿——石碌铁矿,在美菲矿业公司的已探知铁矿名录中标记为“亚洲第一富铁矿”,因为在中国境内,卫希颜还多看了几眼。

这个石碌铁矿就在海南岛,即大宋的琼州岛,在南廷治内,还未被宋人发现。

在卫希颜那个时空中,直到一九三五年,琼崖实业局派人到昌江县石碌岭调查清朝乾隆年间开采的石碌岭铜矿时,才第一次发现这里有丰富的铁矿石资源,并初步进行开采;一九三九年,二战世界大战期间,日本侵占海南岛,先后从石碌铁矿掠走了近七十万吨的富铁矿运到日本。

卫希颜不知道这段开采历史,当然这没有任何影响。她只需要知道这处富铁矿属于越南东部富铁矿体从海面下延伸过来的矿脉带,这条矿脉带的铁矿石品位极高,在60%以上,按照地理方位推断,应该位于琼州岛的西南面——与交趾国隔海相望。

这省去了南廷少府监矿冶司勘矿署的精力和时间,不用在整个岛屿上进行探索。不久之后,就在原昌化军治地、后更名儋州的南龙江附近山岭发现了这处铁矿,是浅表层的露天矿,比较容易开采,成为南廷造炮造枪的铁矿石来源地。

虽然这处取名“南龙坑冶”的富铁矿储量相当丰富,但随着大宋原始工业的发展,钢铁用量必然会膨胀起来,已探明的铁矿显然不够,必须有新的矿源,而且越是富铁矿,开采成本越小。比如现在还是不毛之地的南美巴西和澳洲大陆,就是卫希颜记忆中世界上富铁矿的第一、第二大出产地,而且都是地表的露天矿,至于地下中深层的铁矿源,这两个国家还没有做认真评估,因为“吃地表”就足够了。

上一篇:佛道gl 下一篇:酒医之春风酒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