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凰涅天下(455)+番外

作者: 君朝西 阅读记录

卫希颜不由与名可秀对视一眼,心道这雷毒花果然不好欺弄,挑唇一笑,接过他的话道:“谁说不是为了‘法’!”

刑律民律为法,财赋征税为法,行政治权也为法,但律法权可给,这财权和政权却不是“给”出就能得到,只有“争”出来的才稳当。

路要一步步地走,饭要一口口地吃。卫希颜没有冀望这些来自于民间的治平推事初上台就有强烈的“自主”意识,或许在一两年内,这些推事们对官府都有着来自心底深处,民对官根深蒂固的畏惧顺从之心——断案多半会顺着大法司的眼色行事。

然而,人有野心和欲.望,一旦习惯了掌中这份权力,谁肯甘心永远看人眼色行事?何况隶属惊雷堂和名花流两大阵营的治平推事也不会袖手无作为,必定会在治平推事会中拉拢势力形成对抗,推动人的野心在利益的催化下膨胀成长。

更妙的是,这政、兵、漕、宪、仓五司为南北长贰使共治,本就是互相抗衡的力量,这就意味着成都路的官府无法形成统一的力量去打击削弱来自民间的治平推事会,反而会拉拢利用。

长此以往,必将形成治平推事会和官衙博弈的分立制衡局面,既依存又对抗。

十年!卫希颜心想,只要南北对立十年,这里的治平推事会就能站稳脚跟,并将权利的渴求植入野心,在欲.望的催化下追逐、争夺更高的权力……只要三、五十年……这颗经由权利分享而成长壮大的种子就能深植到民心中去……

作者有话要说:备注:

1、宣抚处置使:

宋朝宣抚使地位相当于执政大臣,或由执政大臣担任。最初的职责是巡视地方、存问官吏百姓,之后演变为一路或数路的军事统帅。

宣抚使带“处置”二字,称宣抚处置使,职权较宣抚使更大。如南宋建炎三年,张浚以知枢密院事出任【川陕宣抚处置使】。

2、关于成都路四司官衙所在地:

宋朝一路的四司通常并非在同一府(州)城,如前文淮南路的转运司、常平司就不在同一州城,但在写成都路四司时,某西在设置上进行了调整,将四司官衙都调到了成都府城,特作说明。

3、关于象棋:

战国时,已有关于象棋的正式记载 ,《楚辞》:“蓖蔽象棋,有六簿些;曹并进,遒相迫些;成枭而牟,呼五白些。”

又多称为象戏。

唐代的象棋形制,和早期的国际象棋颇多相似。

宋代时象棋形制变革很大大,北宋末年大略定型成近代模式:共32 枚棋子,黑、红棋各有将(帅)1个,车、马、炮、象(相)、士(仕)各2、卒(兵)各5——文中以此为形制。

202

202、广南之议 ...

年后,正月十六,与北朝关于西川共治的协议文本传回了临安,在朝廷引发了一场不小的争论。

有官员或许因这两年南朝的欣欣向荣之景而乐观了,盲目认为“西川何须共治?自当该属我朝!”兵部尚书周望则抨击主司此事的国师卫轲“持事不力”,更有官员进议“夔州路国防军拿下西川当非难事”……

代执枢密院的李邴唇边整齐的短须掩盖了冷笑和不屑,不急不慌的出列向御座上的皇帝请奏后,摊开地图给朝殿上大放厥词的某些官员上了一堂地理课:

“诸君,这里是成都府,这里是凤翔府,这里是京城临安……何谓鞭长莫及?诸位同僚富有学识,勿需某多作解释吧?”或许长期受了国师枢相的影响,签书枢密院事的语调颇含讽刺的味道。

“众卿,共治之事不必再议。”御座上的南朝皇帝赵构不昏也不庸,相反很能认清时势,当即将朝议拉向正题,“关于成都府路的官员任事,政事堂可有议定?”

尚书左仆射丁起应声出列,“启禀陛下,臣等已拟出官员任职人选,恭请陛下御览。”说罢呈上奏疏。

“陛下,布政使为西川行政之首,卫国师和凤翔府的议向是成都路转运司判官赵开晋任。”

赵构翻阅奏疏,问:“赵开?”

宰相答:“此人是哲宗元符三年进士第,普州安居(四川遂宁)人,隶属我朝梓州路。父母已过世,两个叔辈在故籍,妻儿均随任成都府……”

赵构听到这已暗暗点头,布政使切不可是北籍人。

“卫国师推介:赵应祥为官品正,未与崔白二人同流合污,治政和财赋能力皆出色,进议西川榷茶和黎州买马五害,切中时弊,堪为大用。”

赵构看向群臣,“众卿可有异议?”

朱敦儒道:“臣无异议。”都给事中的表态显然代表了门下省对中书省(政事堂)任命的通过。

丁起继续道:“赵开的判官之职授于宣和七年,卫国师评价此人无倾向,属中立官员,故设布政使副使二人,南北各一,作为制衡。”

赵构点头,“如此甚妥!”

“陛下,副使人选至关紧要,臣等拟议广南两路转运使李光出任。”

李光泰发(越州),赵构目光览过奏疏上这行字,唇边已掠过微笑。对这位曾因言事得罪耿南仲被贬汀州酒税的前侍御史皇帝并不陌生。忠正能臣——宰相在奏疏中的四字论断,赵构是赞同的。

但皇帝并不知道,宰相提议李光的背后,隐藏着另一人的用意。

***

名可秀在成都府提名官员道:“李泰发持身甚严,品正无私,是位不可多得的德能兼备的人才,然而在广南任上已不能再发挥他的才干。”

卫希颜对她的决断自然不会有异议。当初可秀以李光任两广转运使兼知广州,看中的就是他的正直品性和吏治能力,以其为利刀砍除广州的贪婪官吏,为海商开路。但李光在拓展海事的眼光远不及可秀,隶属转运使管辖的广州市舶司已受到掣肘,因此为了海外贸易的长远规划,这位德能之臣就必须挪开位置了。

“再好的人才不放在合适的位置,也会成为阻碍呀!”名可秀笑说,“成都将是这位忠正能臣更合适的地方。”

“那么,谁去广南合适呢?”卫希颜问。

“吕居仁。”名可秀援笔濡墨书下:拟:吕本中居仁(寿州),度支司员外郎,除度支郎中权发遣广南两路转运使兼知广州。

“吕居仁?”卫希颜听着有点耳熟。

名可秀抬头看她,吟道:“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

卫希颜哈哈一笑,“想起来了,‘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与不似都奇绝。’就是汶儿称赞过的那个‘清新流美’的诗词大家嘛……咦?”

她记忆被引发出来,“可秀,他父亲似乎是吕舜徒?”

卫希颜所提的吕舜徒是这个时代名声赫赫的人物。他的祖父吕公著是哲宗朝的贤相,和司马光同为辅政;父亲吕希哲是大宋教育家,主张为学“不主一门,不私一说”,成为吕氏家学的特征。而吕好问(字舜徒)本人,和杨时同为当世道学大家,时人称之“南有杨中立,北有吕舜徒”。

上一篇:佛道gl 下一篇:酒医之春风酒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