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凰涅天下(375)+番外

作者: 君朝西 阅读记录

如果历史不中断,又会如何?

卫希颜对此浮想联翩,是被名可秀双眸灿耀的光采打动——天下事,皆在人为!

她不由扬唇一笑。可秀,你若向险峰,我自当为你辟路行前!

卫希颜想起程序的重要性,她记起希文的一句话:严守程序未必公正,但破坏程序定然滋生不公正!

后世的司法程序繁琐,西方的司法体制甚至重程序更胜于事实,卫希颜对此虽有些不以为然,却认可希文那句话。严谨的司法程序未必能保障执法公正,但失去程序就意味着打破规则,滋生更多的腐败和不公。尤为重要的是,现代司法程序虽然损害效率,甚至导致程序重于事实,其核心本质却源于对人权的尊重。

在司法公正和民权意识上,卫希颜更重后者!

因为,唯有意识习惯的根深蒂固,才能保障规则的长久;否则,再完善的规则也可能随着王朝的改朝换代而湮灭于尘土之中!

名可秀对此颇为赞同,由宗法力量的强悍就可看出习惯和传统的力量。传统,无法打破,只能以传统去取代传统。

两人几番商讨,决意暂不激起大动荡,先从审案程序入手,引入公诉人和辩护人。

宋代一些有识之人曾指出:士大夫少有精于法者,临时阅案,多为吏辈讼棍所欺——公诉人的引入将推动国家公诉制的建立,促进司法官员的专业化和专职化。

至于辩护人的引入,意义就更深远了,有利于推动民权意识的萌生。

这起贡院斗殴案是一盘棋,既是一步政棋,也是一步法棋。

贡院的案子如名、卫二人所预期般,由于举子的流血受伤从民事案上升为刑事案,又因为它的特殊背景和敏感性成为朝廷的重案,这样的案子自然要起用监法御史提案公诉。

这位严肃端坐于公堂上的监法御史名洪皓,字光弼,原是秀州的录事参军,卫希颜在秀州巡军时看中他的风骨和严谨求实,回京后便推荐进入御史台,成为闻名史上的首位“检察官”。

***

当堂下人群犹在暗中揣测这公诉官员时,大理寺卿谢如意的惊堂木又是一拍:“传被告讼师上堂!”

被告讼师?堂下百姓愣了片刻后,突然哗声四起。

“肃静、肃静!”谢如意连连拍了三下惊堂木,方将公堂外的喧声压了下去。

无怪乎众人这般惊诧,就连谢如意和范宗尹这两位副审官,在最初听得国师这个决意时都不由神情僵直。

说起讼师,宋人耳熟能详。与前朝相比,宋朝的商品经济发达,导致民间诉讼激增,宋人“好讼”之风兴起,与此相应,专门替人写诉状、打官司的讼师队伍也悄然壮大。北宋仁宗年间时,就有了专门的《讼学》,江西和浙江还兴起“业觜社”,专门训练人的诉讼技能,使之口齿伶俐。

讼师职业在大宋逐渐兴盛,但这个行当并不是从宋朝兴起,向上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代,郑国的邓析是讼师的鼻祖,可见其源远流长,但即使讼师的兴起由来已久,其地位却很低微,甚至是官府眼中的刁民和搅乱者,讼师的鼻祖邓析就是被郑国的当政者视为“扰乱民心的祸首”而惨遭杀害。

官府对讼师绝无好感。对地方官来讲,讼师介入会造成大量积案,讼师为取渔翁之利,往往刻意拖延案情,甚至涉案者想终讼时讼师却诱迫其不歇,贻害官民,可恨已极。为此,官府往往以律条严加规范,唐朝就时有地方官对讼师施以笞刑的,宋朝地方官更有过之而无不及,衙门结案之前,几乎必先办讼师。

不仅地方官对讼师憎恨,就连百姓也多对讼师不耻。实因部分讼师品行不端,狡诈多谋,为胜诉而不择手段,被百姓唾弃为“讼棍”。

由于这些种种的主观客观原因,造成讼师地位低下,不但没有合法性,还受人轻贱,形象大多负面,绝不同于后世的律师风光!

是以,大理寺卿“传被告讼师”上堂方会引来喧声四起。谁能想到,堂堂的贡士案子,官府竟会允可素来厌恶轻贱的讼师来为千百名准官人应讼!

卫希颜要的就是这种冲击!

作者有话要说:

青西对司法系统了解不精,文中或有BUG或不当之处,如有发现请指正:))

话说,讼师安排什么人呢?伤脑筋啊伤脑筋……

一审惊心

“少阳兄?!”

堂下乍起一道惊呼,满满的不敢置信和惊疑。

众人立时向惊声处张望去。

孟铖握笔的手有些僵直。他是作为《西湖时报》的报记出现在大理寺,凭着礼部颁发的报记证享受了提前通行的特权,站在堂下视野最前的地方。这堂审果然如主编事前预测,未到开审就热点迭出。他手中的炭笔在硬板夹纸上刷刷挥动,断定此篇报道发出必将引起全城轰动。

孟铖兴奋跃跃,他万万没想到,下一刻竟会在公堂上见到出乎意外的人!

陈东陈少阳!

他、他怎么是被告讼师?

事前没有一点风声啊!

孟铖脑子一阵轰轰,他身边几名外州报记犹如猎狗嗅到猎物,“嗖”一声将头凑近,低声压不住兴奋:“太学陈少阳?”

孟铖一把掩嘴,回头一看,众目睽睽,任他面皮已被磨厚也不由微微发窘。

“元老兄,”明州报记一时情急声音扬高,“是那个陈少阳?”

孟铖刚刚张嘴,便听“啪!”大理寺卿猛敲惊堂木,“堂下安静!”

几名报记赶紧端身立好不敢再私问,目中跃起两簇火星,灼灼盯着正走上堂来的白衣男子。

那讼师年近不惑,仪容端整,一袭圆领大袖的细白襕衫明湛干净如初夏晴空,又顺服平整找不出半分褶纹。孟钺的那声惊呼似乎对他没有造成任何影响,步态依然从容不迫,清瘦略显棱角的面庞隐隐透出刚强心性,两道斜扬挑起的黑眉却又显出几分洒脱不拘,面上神情淡定,似乎胸有成竹,端立堂前长身揖礼,语声锵锵入耳:

“被告讼师陈东,见过审官大人!”

顿时嗡声四起!

陈东陈少阳!真的是他!

那位名动天下的“叩阙者”!

涌入大理寺堂听的多是儒生和商人,无论儒还是商,对太学陈东之名都如雷贯耳。人群情绪激昂又惊中杂疑,交头接耳嗡议不绝。

陈东陈少阳,这位名闻天下的东京太学生魁首,前程如锦绣生辉,怎会去做了那不入流的讼师?

谢如意惊堂木连连拍了两下都未止住。这事儿确乎太过震撼,他和刑部侍郎初知时也是如堂下众人般感到不可思议。可惜自毁前程,两位副审心头同时掠过此念。

“肃静、肃静!”

堂下嗡声渐息,但仍有杂音。

卫希颜眸子淡扫人群,四处低细的杂音立刻消得无影无踪,堂上堂下一片安静。她收回目光,对陈东微微颔首,雪清冰寒的眸光转得柔和,似含嘉许鼓励。

上一篇:佛道gl 下一篇:酒医之春风酒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