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凰涅天下(303)+番外

作者: 君朝西 阅读记录

『元宣炮』的炮身、炮尾和炮闩等主要部件都是用青铜或黄铜合金制造——火炮在作战中连续发射后,将产生高膛压和高温烧蚀,要求这几个部件具备高强度、高韧性和高耐烧的性能。这方面的性能上青铜、黄铜显然都比铸铁强,但缺陷是造价比铸铁昂贵,而且铜材料的来源更成问题。

当卫希颜提到大量用铜时,名可秀不由微叹摇头。

“希颜,从仁宗时起,朝廷便已出现钱荒。到神宗时,不得不增设铸钱监,增大铸钱量,但因商贸流通繁盛,市面流转需钱量大,而朝廷大量铜钱却作为岁币输出到辽夏,又有庞大的官吏兵员薪俸支出,民间又有囤钱的习惯,造成铜钱越来越少。朝廷几度增加铸造量,铜矿开采日巨,仍是足不敷用。”

铜矿铸币已是如此紧张,又哪有大量的铜支持火炮生产?

卫希颜对此早有心理准备,但听到“民间囤钱”时,颇觉不可思议,“铜钱又不是大米,囤积后难道能高价卖出?”

名可秀对此似有无奈,叹道:“铜器价贵,销熔十钱可得精铜一两,造成器用可获利五倍,遂民间多有匿之,官府也无法查禁。”

卫希颜这才明白,不由心想难怪宋人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或许就是因“钱荒”逼出来的。

如此,制造火炮的铜材料便成为瓶颈!若想绕过铜材料这道坎,要么后退一大步,用铸铁造前膛炮;要么再向前跨一大步,炼出炮钢,跑步进入钢炮时代!

卫希颜不由唇角微抽,她是否在异想天开——十二世纪就进入钢炮时代!且不提这个时代的采矿水平能否支持巨量出产铁矿石,单是炼钢技术便是一道难题……

卫希颜虽然觉得这念头很疯狂,但她想起名可秀送给自己的那柄纯钧剑时,又忍不住生出希望。

从纯钧剑的锋利程度来看,铸剑师的水平已达到了超凡入圣的境界,其锋锐甚至比她前世当佣兵时使用的MT军刀更胜两分,并且韧性极强,应是用质量精良的钢加入其他金属元素炼制的合金钢锻造而成,可惜与萧翊一战时毁掉了。

她想到这便问道:“可秀,纯钧剑的铸剑师是谁?”

突如其来的一问,名可秀却毫无讶异,似是早习惯了她的跳跃思维,浅笑回道:“我十五岁时曾随父亲去往天机阁,与公输先生奕棋一局,此剑便是他输棋后的允诺——说是要铸一柄世间至尊贵的剑送予我。”

她忽然想起什么,嫣然笑道:“那柄剑历时三年方成,公输先生曾笑言作为我将来的婚嫁之礼。”

卫希颜不由微笑握住她手,“他说得没错,可不正是婚嫁之礼么!”

名可秀笑嗔她一眼,又道:“天机阁是江湖中最富盛名的兵器铸造世家,当世论铸剑,莫过于公输家,但天机阁的兵器出产量极少,一年不过十七八件,如纯钧这般的珍品更是可遇而不可求!”

卫希颜微微皱眉,那便是说如此高超的合金钢炼制工艺仅仅掌握在天机阁的手中——是少数人的技术!这种技术对天机阁来讲,无疑比生命更珍贵,非是轻易可获得,若强夺很可能造成玉石皆焚的局面。

卫希颜想到这时,先前萌生的两分希望顿时如被雨打风吹去。

她心中有感,不由叹道:“高端工艺只掌握在一人或一家手中弊端极大。这种技艺往往有着传男不传女或是不传外人的规矩,宁可湮灭,也不可流传出去。若后世子孙成才倒罢了,若有子孙不肖,这些技艺就会消亡——从小来看,只是一个家族的衰落;但放大了,就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损失!”

“这种损失在未来或许要以更惨痛的代价寻回……”近代中国的耻辱史就是极好的印证。

名可秀闻言挑了挑眉,沉眸深思。

卫希颜紧了紧她的手,道:“可秀,我们华夏建朝几千年,文明鼎盛遥领四方,技术先进是很重要的因素!如农业水利、冶铁、建筑技术、造纸、指南针、造船、天文历法等等,正是有了这些技术,我们的先辈才敢傲称为‘中国’。若说精神思想是一个民族的灵魂,那么技术就是支撑一个民族挺直的脊梁。”

名可秀不由赞道:“这个比喻用得好!”她心思明睿,立刻洞察到卫希颜话中要义,“儒家素重经文六艺,却轻忽格物实技,长此下去,确实弊害极大!”

“正是如此。”卫希颜道,“重视技术的风潮未必能在短时期内形成,但朝廷的决策者必须懂得技术的决定性作用,并出台相应政策,鼓励开创技术,提高匠人积极性。否则,技术受到制约发展就会越来越慢,许多独家技术甚至会逐渐消绝……”

“可秀,依托造船技术和航海业的发达,我们已知在海洋之外还存在着诸多国家,如果在他们之中产生强盛文明,有可能在将来的某一天便会超过我们……或许在几百年内赶不上,但几百年后呢?”

她由冶炼技术的瓶颈引发感触,话题又延展开去,见名可秀陷入沉思中,回神后不由失笑道:“我好像扯远了!”

“希颜,你这些话,说得极妙!”名可秀越往深处思索,越觉得其中蕴含着至深的治国妙理。

她自少深受父亲影响,虽居庙堂之远,却抱负家国之志。名花流的声威和她的身份使她的交往遍及各个阶层,有达官贵人和文人士子,又有江湖侠客和绿林群豪;有富商巨贾和中产阶级,又有工艺出众的技匠,以及深研数理天文的学科人才,其眼界开阔比起久居内宫的皇帝和只知经义的文官,相距何止千里。

“希颜,先秦时诸子学说百家齐鸣,其中墨家重视技术和劳作实践,追求实用性,与儒家‘重德育、强化礼教’的做法正好相反……”

名可秀的父亲名重生受儒、道两家的思想影响深厚,但她母亲花惜若却更推崇墨、法二家,谋略上又深谙兵家学说与纵横之道。名可秀自幼在父母的言论辩理中成长,可谓对诸子百家学说均有涉猎,其思维自然广博,不像时下文人般眼中唯见儒学。

她言语精辟简洁,由技术之道引入到对诸子学说的比较,道出各家之说不但不冗长枯燥,反因寓意深刻的小故事极富生动形象,让卫希颜这种对中国古代诸子学说只闻皮毛的门外人也听得津津有味、感慨万分。如墨家,认为强国的根本在于科学军事技术的发展,这与后世的观点何其吻合!

从名可秀的言谈中,卫希颜听出她对墨家的诸多观点似乎颇为赞赏。

“墨子强调亲身实践,他本人便身兼之家之长,因此他的门徒均为技艺出众之辈,这就是上行下效!赵佶登位后,因酷爱书画之道,专设翰林院图画院,并将‘画学’纳入科考,于是画风大盛,进图画院成为文人学子进阶之途——这也是上风下效!我等若要推崇技术,或可仿效翰林图画院,设‘百技院’,对技艺出众者授以名位……希颜,你认为如何?”

上一篇:佛道gl 下一篇:酒医之春风酒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