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凰涅天下(302)+番外

作者: 君朝西 阅读记录

“经多次试射,最近射程一百丈,最远射程可达一千丈。”

那就是300—3000米了,卫希颜心里默默换算,“射速是多少?”

“每刻钟十五发左右。”沈元神情极是自豪。

那便是每分钟一发了,确是值得骄傲!卫希颜微微点头,虽然距离速射炮极远,但与一个时辰发一炮的霹雳炮相比,进步何止十倍。

“炮车重量是多少?”

“五百斤。”沈元面色有些惭愧,“约需四匹马拉动。”

四匹马?!名可秀眸色一深。

南方战马紧缺,骑兵尚且不够配备,一架炮便需四马,百炮便得八百马——黎、叙五州的羁迷马个头矮小,用于骑兵虽不佳,但富有耐力,用来拉炮倒是合适,广西马也可考虑。名可秀迅速在心底盘算着。

卫希颜又问:“一架炮需配多少士兵?”

沈元道:“八人足够。炮长、瞄准手、开闩手各一人,装填手、清膛手各二人,另需马夫一人。”

“甚好!”卫希颜赞不绝口。这么一架火炮,涉及了冶金技术、机械加工、冲压工艺、冷却工艺、射角和瞄准精度的物理范畴等,实是包含庞杂的一项巨大工程。

宋代的工匠很是了不起!卫希颜由衷赞叹,“这是群体智慧的结晶!”

沈元、高宣闻言不由点头。

卫希颜笑道:“此炮尚缺了制退复进机和撞针击发,两位堂主可是在这上面遇到了难题?”

眼前这架火炮的炮身通过耳轴与炮架相连接,发射时炮架受力大,炮弹发射后炮管将连同炮架整体后移四、五米。因此,设计时不得不将火炮重量加大,这会造成战场上的机动困难,又因发射时整个火炮产生较大位移,重新复位和瞄准都很费时间,将使发射速度受到很大影响。

卫希颜所说的制退复进机是火炮史上的一个重大革新,既能促进火炮快速射击,同时还能增加炮兵的持续作战力。拿破仑滑铁卢战役失败的一个原因就是炮兵打到没力了,射击后要把几百公斤的火炮复位,相当耗体力,若有制退复进机便不需手动移炮。

卫希颜略略沉吟后道:“这东西相当于是安装在炮管与底座之间的一个缓冲器,分制退和复进两部分……”

她将原理告诉二人,能做到何种程度,便看沈、高二人的智慧和工匠的技艺了。

至于她所说的『撞针击发』则是一种点火方式,当然使用引线点火也行,但撞针击发可大幅提升发射速度与安全性,同时还能形成全天候(雨天)作战的能力。

撞针击发的关键是雷汞——这东西的提炼需要汞和硝酸。前者沈元等人熟知,硝酸可用浓硫酸和火硝石提炼。

她宣和年间在延福宫为赵佶炼药时,曾与几位炼丹道士有接触,道士们用来炼丹的绿矾油就是硫酸。

高宣擅长制造工艺,沈元擅长数术化学,两人的领悟力均是超级强悍,越听到后面越心有所得,双眼直冒绿光,恨不得马上便去试验。

卫希颜不容两人即刻栽进去,火炮威力如何,还得现场校射检验方知。

试射场就在火器坊北边,用高墙围起一片荒地,南北约一里。

沈元召来多次试射的八人炮组,以骡马将炮拉到试射场,架到炮台上。距炮台一百五十丈处,已经砌有试弹用的砖墙,约有十寸厚。在一百丈处,又竖有一百根木桩,每桩间隔约一丈,呈扇形排布。

沈元一声喝令,炮手各就各位,填炮、瞄准、调射程。

“射!”

轰隆一声响,竖立在一百五十丈外的砖墙中炮粉碎四飞,垮塌倒下。

“好!”卫希颜高赞一声。这一炮是实心弹,威力在于穿透力。这一炮下去,橡木类甲板定会被穿透击烂,在铁甲船未出来前,海船挡之披靡。

“宗主,卫师,下面是霰弹发射。”沈元道。

待两名清膛手用拖把和铁揪迅速清理炮膛内的火药燃烧残留物后,装填手填入霰弹,炮度瞄准发射。

“轰!”

“可秀,我们过去看看。”卫希颜笑道。

两人身形如浮光掠影,转眼便检视完一百根木桩。六十五根木桩上皆被弹丸射出拇指般大的深坑,另有四十余粒钢珠有的散落在木桩间的泥地上,有的则超越木桩顶端落下。

“这种霰弹专门用来对付骑兵。”

卫希颜向名可秀解释霰弹的原理,“炮弹的外壳是一层薄铁皮,里面装的不是火药,是一百多粒铸铁弹丸,炮弹发射后外壳破裂,弹丸迸出,在空中形成圆饼状弹幕。随着射程拉远,这一弹幕会逐渐散开,划过一个圆锥形空间,击中目标。”

名可秀顿时理解,“这对锥形阵势的骑兵正合适。”

卫希颜点头,又道:“但霰弹的射程比较近,最多不超过一里。”她回头望向沈元,沈元回答道:“最远射程是一百五十六丈。”

“宗主,卫师,下面试射的是开花弹!请回到观射台。”

一刻钟后,炮手射出开花弹发,轰隆声中,弹片四飞,嵌入到一百丈外林立的木桩里。

开花弹与霰弹均是呈圆锥状散开,不同的是开花弹是以爆裂的铁壳弹片伤人,射程比霰弹更远。

“最远射程可达五里。”沈元报出前期发炮射击五里外山峰树靶的成果。

“不简单呀!”卫希颜感叹道,“此炮功成,想必是经过了无数次失败和反复试验吧?”

沈元、高宣沉重点头。粒状火药研制时,爆炸死了好几个兄弟,沈元也差点炸断手;火炮制成后第一次试射,结果炸膛,试射的炮手六人无一幸免……到眼前这架火炮研制成功,死者十余众,伤者二十余。

“代价是值得的!”卫希颜扬眉道。

“为彰你等之功,这座火炮便命名为‘元宣炮’,如何?”

卫希颜看向名可秀,名可秀微笑颔首。

沈元和高宣几乎不敢置信,片刻后不由激动得泪盈于眶。这可是有史以来的第一门火炮,以他二人名字命名,岂不是彪炳青史?!

对沈、高二人而言,什么的奖励都比不上这个更让他们激动感奋!

作者有话要说:这一章的火炮研制写得某西内牛满面。

初步研究了宋代的冶炼技术和机械工艺,制成一座这样的火炮虽然难,也不是不可解决的难题,关键是批量生产呀,涉及冶金、采矿等一系列工程~~~~【青西仆地飚泪中~~量产呀量产】

此章因涉及火炮技术,写得稍详细些。后来涉及的技术可能会简略一点,以免太过枯燥。

百技之议

名可秀在蠡山岛只待了两天,便因户部的税收争议不得不提前返回京城。

临行前,卫希颜和她讨论了火炮批量生产的可行性。

沈元等人试制出的这门『元宣炮』,从技术上来讲已经超越了六百年后明朝从欧洲引入的“红夷大炮”(前装滑膛炮),按此工艺再制造出七八门甚至十几门应非难事,但想实现批量化生产就必然会遇到到原材料生产和加工工艺这两大难题。

上一篇:佛道gl 下一篇:酒医之春风酒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