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清穿同人)清谈岁月(174)+番外

雍亲王入传言中的一般冷漠,不过对她还算略微和气,她亦是见过了传闻中的宋侧福晋,果然是能够十数年如一日的受宠,真真是人间绝色,让她有些惊讶的是,这宋侧福晋的相貌竟与那少年有那么两分相似,使她不由得升起了些许亲近的意味。

但也仅此罢了,她俩同为侧福晋,争的便是雍亲王的宠爱。徐徐图之,便是她能想到的最好法子,与宋侧福晋想比,她早早的输给了时间,但是她能胜出宋侧福晋的便是她有足够的时间,只见新人笑,不闻旧人哭,不是吗?

经过了年夫人的教导,她到底褪去了天真。为了自己,也为了年家,争宠她势在必得。她的举动并不显眼,只一点一点的潜移默化,雍亲王对她也开始慢慢的上了心。王府里的人都说她将宋侧福晋比下去了,只是她知晓,还没有,还不够。不然的话雍亲王不会探望了她之后仍能抽身回去宋侧福晋的如意居。

偏偏,这个节骨眼上她走了一步坏棋,到底她太心高也太天真,那一次雍亲王的雷霆之怒让她对这个男人有了恐惧。宋侧福晋竟然能够面色如常的陪伴在雍亲王身边,尤其这女人望着她的眼里与雍亲王如出一辙,平和中带着一丝慈爱,这显得她的那些个手段好似笑话一般,她不甘心。

只是她万万没有想到,不过是一次寻常的拜访,她念念不忘的人居然在宋侧福晋那里再一次的遇到了。

捂着胸口几欲昏死的她被宋侧福晋安置在软榻上,纵使泪眼朦胧却仍然清楚的见到那人小心的呵护着身边挺着肚子的女子离开了,原来他身边早有佳人相伴。原来他竟是雍亲王的儿子弘昀,可怜她此刻才知晓他的姓名。

只是老天让自己遇见他,为何不成全她呢?如今他见到她却只能称呼一句年额娘,不过是造化弄人,恨不相逢未嫁时而已。

自此之后,她总忍不住去拜会宋侧福晋,言语里也多有讨好和恭敬,只希望宋侧福晋能多喜欢她一点,能在弘昀面前说起她。只是望着宋侧福晋冷静通透的眸子,她却明白宋侧福晋看穿了她的心思。

令她疑惑的便是宋侧福晋言行仍一贯的温和平淡,莫非她不在意?随即她便否定了这个想法,能在后宅里地位稳固如山的人,怎会如此肤浅和天真。最后她明白了,纵使她有些小心思,但是宋侧福晋知晓,她不敢有任何的不合时宜的举动,不止是为了自己,更多的是为了年家。若她有个轻举妄动,到时候连累了年家,这个代价是她承受不起的。这才是宋侧福晋不在乎的缘由。

她真正把心思给深深的掩埋起来,既然成为了侧福晋,便该有个侧福晋的样子。只是到底忘不了,不时的能听到他的一些消息,比如博尔济吉特氏对宋侧福晋的轻慢,她对此有些微词,若是自己的话,想必会好好的孝顺宋侧福晋,紧紧的抓笼他的心才是。比如他文采出众骑射极佳……

一点一点的小心的听着拼凑着,弘昀在她的心底越发的丰满,越发的叫她念念不忘。每逢她生辰或者过节的时候,总能收到礼物,弘昀自然也有。她不敢太放肆,却也专门辟出了一个黄花梨箱子,箱子里放着宋侧福晋与弘昀的礼物,纵使旁人见到了,也有借口能混弄过去。

后来,她的儿子出生了,先前已经殇了一个小格格,对于这个自打出生便药病不断的儿子,她几乎哭干了眼泪。

满月礼的时候,她见到弘昀抱着儿子逗弄半天,对雍亲王说道:“阿玛,既然弟弟体弱,不如先取个小名冲冲可好。”

她当时便揪紧了帕子,直到雍亲王问了一句:“你倒是巴望着给弟弟取名字?想到什么名字?”

“不若叫福宜?到时候长大了哥哥带你去骑马射箭。”弘昀呵呵一笑。

没想到雍亲王竟然答应了,她的儿子便叫做福宜。当时说不清自己心底是什么滋味,酸甜痛乐搀和在一起,让她鼻头有些发酸。兴许真的是冲走了晦气,福宜的身子竟一天天好了起来,虽比旁的人弱一些,却不再有性命之忧。她抱着儿子喜极而泣。

原本想着日子就这么过去,偶尔的时候能见一见他,她也满足了。但是没想到的是,登基之后的皇上竟然下了一道旨意,命弘晖与弘昀出海。

她登时有些失措,怎么好好的会有这么个旨意?莫非两个阿哥遭了雍正的厌弃,但是看样子并不像啊。不管她怎么想,弘昀最终离开了京城。

而她,也渐渐的习惯了后宫中平静的日子,每日教养福宜。后来,宋氏去了,她见到皇上的悲痛欲绝,那时候,朝堂里都如同风声鹤唳一般,稍有不慎便是皇上的雷霆之怒。

她不解,既然对宋氏上了心,为何能要下旨让弘昀出海呢?难道真的是为弘昐铺路,这却是她怎么都不信的。

后来,雍正没熬几年,到底去了,新皇登基,福宜被封为郡王,她也随之出了宫。福宜大婚的时候,出海的人竟然传来了弘晖和弘昀的消息。

原来他的人生竟如此波澜壮阔,年氏望着相携着新婚妻子来请安的福宜,淡淡的笑了,知晓他过的很好,她终于能够将他彻底放下。

119 番外 他塔拉氏

新皇登基的时候,新册封的皇后领着一群妃子到了慈宁宫拜见太皇太后,他塔拉氏坐在大炕上,望着那些个年轻貌美袅娜多姿的妃嫔们齐声问安。

“免礼,来人看座。”他塔拉氏只淡淡的吩咐了一句,这么些年了,原本以为既然有了这么多的蝴蝶,总该会改变历史的轨道,没想到,宋姐姐还是在雍正八年走了,没过几年,雍正也去了。

乾清宫的匾额后面写的是弘昐的名字,这是他塔拉氏意料之中的事儿,没有了弘晖和弘昀,弘昐自然入了雍正的眼,她也升级了,搬入了慈宁宫中。

成为了皇太后,她彻底的放松下来,不在整日的战战兢兢,虽说她的样子还年轻,白皙的脸上不见一丝皱纹,到底她也是五十岁的人了,早已知晓如何打发时间,不过含饴弄孙罢了。

没想到,弘昐不过在位三十年,也走了,徒留下她白发人送黑发人,现在倒是弘昐的孙子永琏登上了皇位,永琏是个勤奋识大体顾大局的人,眼光卓越,倒真是个当皇帝的料子。

“皇后有了身子,这请安便免了,哀家的小重孙儿要紧,到时候永琏可来怨哀家这老太婆不体贴。”永琏的皇后倒是个孝顺的,风雨无阻的来请安,让他塔拉氏真心喜欢。

“谢皇玛嬷关心,皇玛嬷真是心疼儿臣呢。”皇后轻抚着微微隆起的小腹,笑着奉承道。她对太皇太后可是打心眼儿里尊敬的很,能□出皇阿玛那样一个英明神武的皇帝,这会是一个普通的太后?更别说自己的丈夫同样对太皇太后推崇备至,多走动走动孝顺她老人家没害处的。

若是他塔拉氏知晓皇后的想法,定会失笑不已,若论起手腕儿,她真的差远了,只是她有一个聪明而善于倾听分辨的儿子而已,碰巧这个儿子是个皇帝,一个皇帝三十年潜移默化的举动,自然能为这片土地带来不可预料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