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红楼同人)崩坏康熙朝[清穿+红楼](109)+番外

这位也是个能生会养的,才嫁进去荣国府小两年,第一年已经生了个儿子,也就是如今荣禧堂上下口中的珠大哥儿;从贾娇娇的寿宴上回去,没半月又传出好消息,于是逢人就说是“咱们家大姑奶奶的福气”。

天知道,她那肚子可是比四福晋五福晋都还要早一两个月,贾娇娇帮她算着,寿宴那天都该过了三个月、坐稳胎了呢,居然是要到寿宴后才给诊出来,又什么沾福气的,贾娇娇连呵呵都懒得了好吗!

却不想这么个不靠谱的福气说,都有那许多人捧龈。

要知道,贾娇娇可是没回宫过年节的呀!对畅春园的那些小答应或者连答应都混不上的小猪们也懒怠理会,但宗室福晋夫人们,又打着她母家姻亲旗号来请安的人还是一波又一波的,贾娇娇至今没死心要回乡,却因着宝贝前程不明之故,少不得要出来周旋一二,结果就周旋出好大一个喜讯!

“恭喜大姑奶奶,咱们家新添了个大姑娘呢!元月初一的好日子,又生得白胖粉嫩的好模样,果然不愧是沾了主子们光儿的好孩子……”

贾娇娇被这一串恭喜闹得委实有些茫然,只拿眼看小顾氏,小顾氏强忍住尴尬:“这位是王家太太,王家和奴才夫家一般是祖籍金陵的人家,王家老太爷和老国公有袍泽之谊,得圣上隆恩,曾获封县伯之爵……

又可巧王太太是奴才夫家表姨母,又二弟妹也是王家女儿,王太太又素来是个热情亲昵不见外的……”

这算是解释了那莫名其妙的左一句“大姑奶奶”、右一句“咱们家”的都是什么玩意,小顾氏又告罪:“二弟妹初一新得了个姑娘,本该早些给娘娘报喜的,但奴才想着,这年节里头,娘娘也是忙乱,再则奴才家说是娘娘母族,到底主仆有别,就是奴才府里头,再得脸的奴才,也断没有因家里头一个次子生的丫头来叨扰主子的道理……

原想着待会儿悄悄与娘娘身边的姐姐们透一声也就是了,不想还是惊动了您……”

☆、第89章 恨恨

小顾氏又是一派羞愧,又是连请贾娇娇赎罪的,将那王史氏的脸打得啪啪响,你道却是为何,让小顾氏当着贾史氏的面,就这么不给她表姐的面子?

说起来也真有些缘故的。

小顾氏原就对荣禧堂里喊着的那个“大哥儿”有些不悦,她丈夫是圣旨赐封的世子,她的瑚哥儿是世子嫡长子,正儿八经的嫡长子嫡长孙,更是打小儿被妃主子养在身边,后又得了圣上青眼、以不是伴读的身份和阿哥们一道儿读书的——

这荣国公里头,如何又冒出来一个大哥儿了?

但因着各种缘故,贾珠的大哥儿只能在荣禧堂里喊一喊,王氏这个贾史氏精挑细选的好儿媳,也没能帮忙她插手贾家更多地方,小顾氏原也忍着了。

偏这才出生,就立刻被起了个小名叫元春的侄女儿,小顾氏真不是个会和小辈计较的,但王氏婆媳趁着当日贾娇娇寿宴、贾代善被皇帝从金陵召回的时机,不只厚颜无耻将胎儿与疏峰轩的福气攀扯,待生了个女儿,还能口口声声的“元月初一、命格贵重”,又时不时就要提一句毓庆宫阿哥也是疏峰轩福气儿带来的,和咱们大姑娘可真是有缘法……

小顾氏在心里呸了一地好吗!

你们怎么不干脆直说是天生一对、天赐良缘啊?

见过不要脸的,就没见过这么不要脸的。

更可悲的是,贾代善这个大家长虽然从来不在任何场合——

至少不在小顾氏能得知的任何场合,附和王氏等人不要脸的瞎乐呵,但这才几天?大姑娘这称呼已经响彻了荣国府好吗!

相比于荣禧堂里,甚至只要贾代善当面,连荣禧堂的奴婢都只敢含糊一句“珠哥儿”的所谓大哥儿,要说这元大姐儿的背后没有贾代善的首肯,谁信?

再加上之前要给贾赦做正经二房的良家女,就是这王史氏帮着寻摸的,甚至去年中,这位姨妈还很热衷于带一个守了望门寡的侄女来贾家和贾赦偶遇……

林林总总的,再加上眼下除了王史氏和她们婆媳,也只有一些倾向贾娇娇的宗室贵妇(以庄亲王福晋为首),小顾氏便索性爆发一回。

果然,虽然贾史氏和王史氏的面色都很不怎么好看,周围的贵妇却像是都没听到之前小顾氏的不孝之语一般,庄亲王福晋更是格外亲昵地将小顾氏招到身边一道儿说话,她谈起自家那大格格小阿哥的,总是格外神采飞扬。

疏峰轩的宫人们也伶俐,贾史氏的面色才沉了下来,都来不及说什么话,就给一个大宫女扶住:“哎呀老太太,您这脸色可真不怎么好,果然是年下累着了吧?其实咱们主子这里,您什么时候来不是来呢?也不需特特在这年初里,非强撑着病体来呀!”

旁边立刻有个宗室贵妇嫌弃一眼:

“虽说疏峰轩格格素来身体强健,总归是幼儿,疏峰轩妃也是常年在园子里头休养的,夫人纵然有心,怎么就不忌讳过了病气?”

配合默契地将贾史氏弄下去了,王史氏被请走的理由也差不多,而且宫女内侍们那嘴皮子利落得,让她们连一句“我没有生病”都说不出来。

小顾氏在贵妇中的人缘倒不错,庄亲王福晋拉着她说了半天育儿经,讨论了许多“如何才能让我那小子也和瑚哥儿一般壮实”、“怎么才能让大格格和弟弟相处更为融洽”等等话题,完又有这位夫人邀她戏酒、那个福晋请她赏花的,又凑了两局牌搭子,待回到荣国府,都将将晚膳了。

虽因着之前贾史氏才提出要让儿媳陪她一道儿吃饭,好“一家人亲香亲香”,转头顾家老太太就给当时还在金陵的贾代善去了信,指责他治家无方,亲自送信的顾家小爷更是完全不顾贾代善好歹算是他表叔的辈分,直接冷笑着转达了自家老祖母的话:“我们老太太是怕直接落在信上,更让您难堪呢!可这话又委实不得不问:若是一定要儿媳服侍着吃饭,才叫一家人亲香,那我们老姑太太在世的时候,令正服侍她几回?

原表叔也是领了我们老姑太太‘小夫妻不容易,我这儿尽孝早早晚晚的什么时候不得?如何非得讲究那些儿媳侍候立规矩的麻烦?瞧这一屋子的奴婢,摆饭捧茶的活计还能少了人做?’的好意,显见也是真心认为做儿媳的,只要分摊了家务、照顾好夫君,就是对婆母的大孝了,如今怎么倒又改了规矩了?莫非之前那大孝是假,如今这孝才是真?”

贾代善如何肯背这不孝的罪名?

当今最是以孝治天下,寻常不孝尚且容不得,更别说不孝的还是当今最为敬重的奶嬷嬷了——

当然贾代善也从来不认为自己侍母有甚不孝处,虽然他原先同样不认为妻子让儿媳立规矩有甚不妥,可在顾家明明白白点出来这前后矛盾之后,他自然不会再纵容下去。

贾史氏想要靠着立规矩□□儿媳的计划早一年多就破产了,但小顾氏是个周到人,晨昏定省是依着当日贾史氏对老太太的规矩的,可这种出外才回来的时候,不管日期时辰,她总会恭恭敬敬去荣禧堂请个安,哪怕遇着那种“太太才睡下”、“太太正抄经”之类的情况,她也会适当等上一会子,再磕个头,方以“如此就不叨扰太太了”为由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