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柳暗花明又一村(315)

这点儿要求,她一国之母说的也不过分。

不想让自己的娘家都成为一事无成的蛀虫,所以要凭本事自己去考科举,让皇上找一个靠谱的先生,那不是很好?

“朕记得这个小表弟不是在国子监读书吗?”圣上问道。

太后道:“那国子监的先生哪里有杜大人的好?而且在国子监那边的先生里,也没有杜大人,哀家看着还不如让杜大人单独教呢。”

圣上说道:“杜有忠是朝廷的官员,不是外面的教书先生,师徒之宜,本来就是你情我愿的事儿,强逼着有什么意思?既然小表弟想要拜杜有忠为先生,就要自己拿出诚意来,我们这样施压,效果就很不好。”

太后道:“身为太后,哀家连这一点儿权利也没有?又不是为自己娘家要什么权利和金银珠宝,只不过是让你说句话,你要是还把哀家当成是母亲,就答应哀家这个事儿。”

圣上说道:“本来,朕是想着等几年,皇子们都长大了,让杜有忠教他们的,母后这样,让朕很为难。”

太后立刻说道:“皇子们也不需要走科举之路,让杜大人教,那是双方面都糟蹋了,皇上难道不想杜大人多给你培养几个人才?

哀家也是为杜大人着想,有几个位高权重的人家的子弟当学生,以后别人也不敢上门了。不然老是骚扰算怎么回事儿?哀家自认为,哀家的娘家算是头一份了。

你要是不好意思,就说是哀家强逼着你的,那孝道逼着你的,这样,错误都是哀家的。至于有人要说杜大人是没有骨气的人,呵呵,笑话,试问朝堂上任何一个人,能拒绝得了哀家和圣上的要求?要是谁敢说能,那么就到哀家面前试试看!既然都是一样的,那就别笑话别人,哀家可不是逼着人去杀人放火的,不过是让杜大人收一个人,这和骨气扯上什么关系了?”

圣上想着,目前杜有忠的情况,如果让他收下一个母后的娘家侄儿,对他只有好处没有坏处了,如果能把自己舅舅家交出来一个进士,那圣上自己本人也是高兴的,走文官之路,总比武将要好的多自己也放心。

等过会儿看奏章的时候,跟胡鑫说一说吧,让他给他岳父带一句话,看看到底是个什么情况了。

胡鑫下差了,别处没有去,也没有朝家里赶,就直接去了岳父家。

而到了岳父家,看二郎也不在,岳父还没有回来呢。

胡氏就说道:“从上次有了绑人的事儿,我们就让二郎天天去接你姑父了。”

真是怕了这些人了,连朝廷官员都敢绑。

“是该小心些。”胡鑫点头。

胡氏知道女婿过来是有公事要找自己的丈夫,所以也没有多问。

等杜有忠过来,胡鑫和岳父大人就去了书房。

杜有忠说道:“太后娘家?这,”杜有忠有些哭笑不得,这种人家,怎么也要人读书啊,不是随便就能的一个差事吗?

胡鑫说道:“姑父,我觉得收下此人,也是有好处的,起码外面的人不敢唧唧歪歪了。”

“是啊,有个太后做靠山,是比别人都强,不过,我还是要先考考这个孩子,如果不行,我还是不能收,大家都不要彼此耽误。”

收太后娘家的人总比到时候收了妃子娘家的人要好,这很容易牵扯到后宫争斗中去,或者以后还能牵扯到夺嫡。

而太后,就没有这个危险,皇后也不是太后娘家人,太后娘家也没有送女人到后宫。

这就说明太后是个明白人,知道一旦太后娘家侄女儿进宫了,很容易引发各种矛盾。

太后心里第一的,肯定是圣上了。

杜有忠答应见一见这个太后娘家的侄儿,这事情皇上也知道了,太后也明白了,太后点头说道:“倒真是个明白人,没有一口答应下来。”

圣上听了好笑,“母后,你不是希望人家答应收下表弟的吗?”

太后说道:“哀家是有那个想法,但是杜大人这样做,哀家更放心。”

如果就因为自己这个太后的缘故,就吓得立刻答应下来,那这人也教不出什么好东西来,因材施教这才是王道。

圣上是聪明人,自然明白这其中的道理。然后也答应下来。

所以杜有忠就见到了太后娘家的这个叫欧阳云杰的十三四岁的少年。

第一眼看起来的印象不错,不像是纨绔子弟。

而且杜有忠和胡鑫也打听了,这个欧阳云杰在国子监的课程学的也不错。

起码这些条件都没有让杜有忠失望。

如果欧阳云杰是像袁二爷那样的人,他就是拼着不当官了,也不会收这个学生的。

“先生需要考我题目,那么我能考考先生一些问题吗?”

哟,还有些桀骜不驯呢,这是不服气的意思?

有意思了,不怕这孩子桀骜不驯,就怕他是个扶不起的烂泥,杜有忠心里已经有谱了,很平静的说道:“有何不可?先生和学生都是可以互相考问的,如果双方有一方不满意,都可以不必继续了!”

☆、第252章 升官

“先生放心,如果我不和先生的要求,我也不会继续赖在这里的。”他知道自己能到杜先生这里,肯定是有太后姑母插了一杠子。

可是他也有他的骄傲,如果自己真的不行,那么他也不必死活的赖在这里。

杜有忠考人问题自然有自己的一套。至于欧阳云杰有什么问题要问杜有忠的,大家就不知道了。

不过今天后,众人就知道杜有忠杜博士收下来太后的娘家侄儿欧阳云杰。

这下子,暗地里说酸话的人也多的是,大部分就是没有被收下子弟的人家,说杜有忠是贪权怕势,要不然怎么别人都不收,偏偏就收了太后的侄儿呢?

不过这些话谁敢随便乱说,那可是编排太后,太后是谁?是皇上的亲娘!

还有人就反驳了,怎么不收太后的娘家侄儿,就收你们家的人了,才不叫贪权怕势?

真是什么人都有!贪权怕势?杜有忠听到这样的话,也不过是微微一笑,一点儿也不介意,如果真的一听这话就受不住了,那么他还能好好的活到现在?

但凡当官的,就不要说这个话,大家都是为了朝廷,为了皇家在服务,要是真是不贪权怕势,那就是去做一个平头百姓好了。

学成卖与帝王家,本身就是读书人的心愿。

而且,大家的议论也不过是酸葡萄心里,只是不好对太后那边发作,所以才是柿子捡软的捏罢了。

就是他只收寒门学子,也会被人说成是沽名钓誉,既然这样,他想收谁就收谁,何必在意别人怎么说呢?

对于自家爹收徒弟的事儿,杜榆也是知道内幕的,既然当了官,注定要被人管。

而且自家爹和大表哥都是有分寸的人,自然不会做出损人不利己的事儿的。

过后不久,杨大人的儿子竟然府试和院试都过了,直接成了新秀才一枚。

大家更是相信了杜有忠很会教人,但是杜有忠已经表示,他现在已经有两个记名弟子了,近几年就不想多收了,所以各位,还是都回去吧。

上一篇:后宫策 下一篇:宫廷计之养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