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柳暗花明又一村(314)

但是越是世家,越是家里人口多,人口一多,也就是长房嫡支最后能继承爵位,得到诰命,能一代一代的传下去,可是也只能是一个人继承爵位,几代下来,这不是嫡支的人,就凭着分的的家产在度日,能蒙荫的也就那几个名额,还有好多人都是光杆司令呢。

总不能就这么坐吃山空吧,要不这族学用来是干什么的?

于是就有人想着走科举这条路,科举了中了,就能继续当官了,只要当官了,什么都没有?

可是定国公府也不知道是不是没有那个脑细胞,好几代,连个秀才都没有出现过一个。

他们祖辈自然是个跟着本朝的□□打江山的,属于武人。

家学也不渊源,等想着要读书上进了,却没有一个成功的例子。都已经近乎绝望了,可是这时候传出了杜家的这位杜博士凡事能经过他教导的,准能考上科举。

这就是太夸大了,杜有忠教导的学子那么多,还是有很多都没有考上的。

可是只要是成功了的,无不感谢杜有忠,所以就把他的名声给炒起来了。

真正有理智的人,是绝对不会相信什么一指导就能中的大话,可是不可否认,杜有忠确实在教学上面很有一套,成为大家争相抢夺的热门人选。

这定国公府也不知道是几房的人,因为好几次都没有见到正主,又生怕被别人抢了先,所以就半路上埋伏,直接把人给绑了,非要杜有忠答应收了他家的孩子,不然就不放杜有忠回去。

最后杜家的人发现自己家的老爷不见了,这下子急了,请了顺天府的人帮忙,有杨大人感恩杜有忠,也不知道从哪里打探到的消息,最后就知道是定国公府做的事儿。

等定国公知道这个事儿后,真是暴跳如雷,自己的子孙这么傻的,怎么能做出这种没有品的事儿?

定国公是知道这些文人的,清高,骨头硬,越是强逼着,越是不乐意,这样把人给绑了,那就是把路给堵死了!

定国公亲自去杜家赔礼道歉,然后还诉说了他们国公府的艰难,子孙太多,一个二个没有出息,反正还是想着求情,然后把自己的子孙给收了,可是杜有忠表示自己精力有限,实在是没有那么多的功夫。

他还当着国子监的先生了,不然就到国子监吧,他也可以讲讲课。

但是人家需要的是单独一对一的辅导,而不是这种和一大堆人一起学习的形势啊。

定国公只能铩羽而归。没办烦,这事儿弄得大家都知道了,要是还强迫,他肯定被御史给骂的不成样子。

结果呢,御史台还真是把定国公给参了一顿,那折子可是好几个,因为大家都是科举出身的,自然是站在文官这一边的哦,现在定国公家的人竟然能随便绑人,今天绑的是杜有忠,那么后天是不是要绑他们了?御史可是最得罪人的差事呢,更容易让人绑的,所以不把这股歪风邪气给押下去,以后人身安全就不敢保证啊。

定国公被参的满头包,把那绑人的人更是给家法伺候。

☆、第251章 请求

定国公夫人道:“不过是个太学博士,才六品的小官,犯得着这么看中吗?”这世上会教书的先生多的是,他一个杜有忠才是到太学那边当博士呢,还没有到国子学,所以根本就是资历不够,那样的事儿不过是运气好罢了。

定国公说道:“运气好?要是他真的运气好,那咱们沾一沾也好啊。”

定国公夫人说道:“辛辛苦苦的去科考,不如拿钱来捐官,照样做到三四品,咱家又不是没有钱,何必呢,本来我们这样人家的子弟,都比一般的寒门子弟路要宽一些,实在不行,还有禁军那边去呢,怎么不能弄个官当一当?”

“那我问你,你觉得一个进士老爷,和一个在禁军的官爷,那个金贵一些?”

自然是进士老爷金贵一些。而且现在不是什么战乱的时候,文官更吃香呢。

这道理是个人都懂的,定国公夫人是没有轮到自己头上,所以觉得很轻松,那些可都是自己的子孙,要是真有出息了,他们也不会衰败了!

定国公觉得还是要继续努力,哪怕天天去杜家报道,凭着诚心,也要把人给请到啊。

只是定国公夫人看不惯自己丈夫的这个殷勤劲儿,趁着进宫觐见的时候,把这事儿给女儿贤妃说

了,想要贤妃吹吹枕头风,让皇上把这个事儿给办了。

不然丈夫天天的低着身份去,像什么样?

贤妃听了立刻说道:“娘,以后这事儿少提了,御史那边参咱们的还不够多?我这边真的跟圣上说了,圣上说不定就要恼了我呢。就是皇后那边娘家,想要说说情,都被皇上给拒绝了,您说我一个妃子,真的比皇后更有脸面?”

要是自己说了,皇上还答应了,到时候皇后还不恨死自己了?

一个妃子,比皇后的脸面还大,这不是找死吗?

贤妃还得为自己的命担心着呢。

定国公夫人一听傻眼了,原来这里面还有皇后的事儿啊,那确实是不能再继续说了,这其中的凶险她是知道的,国公夫人也不是白当的。

只是皇上这到底是啥意思啊,竟然连皇后的面子也不给?

杜家不就是寒门起来的吗?也没有什么身份背景啊,就是杜家的女婿,虽然是个都给事中,可是这种身份,在外人看来,是很火的身份,但是对他们国公府来说,根本就不值一提的。

算了,不说就不说了,免得到时候真的不可收拾了,国公夫人是失望的回去的。

她找自己女儿求情的事儿,还不能让自己丈夫知道了,不然又是要骂自己不知道轻重了。

唉,连皇后的面子也不给,以后这到底谁能入杜家人的眼那。

其实杜家还真没有要收学生的意思,主要是精力有限,也不知道被谁给炒作成这样,弄得是大家都上门来拜师了。

而宫里,圣上下来早朝,就被太后宫里的人请到了慈宁宫。

太后是五十来岁的年纪,保养的很好,看起来也就是四十多岁的样子。

见到了圣上,太后先问了一些身体方面的事儿,然后就说到了杜有忠,这个太学博士。

圣上笑道:“母后,不会您也听进去了那些无稽之谈吧。”

什么只要有杜有忠教导,那肯定就能中的话,圣上听了就觉得好笑,真要这样,岂不是人人都成了进士老爷了?

那这朝堂上都不缺人才了。

太后说道:“虽然是无稽之谈,但是不可否认,他教的人,好几个都有出息了,比那些只会夸夸其谈的人要好多了。”

这倒也是,只不过母后今天把他叫过来,绝对不会是来说杜有忠这个人的好处的吧,这根本不像她母后的性子。

果然,太后就说道:“你舅舅家里,他的幼子,以后也继承不了他的爵位,就是蒙荫,也轮不到他,虽然到时候你可以给封个虚衔,但是到底不如科举来的正经。哀家就开这个口,你跟杜有忠那个杜大人说说,让他把你表弟收下来吧。”

上一篇:后宫策 下一篇:宫廷计之养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