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柳暗花明又一村(134)

齐大人也笑道:“张家买去了也好,不然真的我们拿钱买了,到时候有人故意找茬,也会拿这个说事儿。”尽管是自己的银子买的,可是别人也会猜疑。

“是,老爷说的对,是妾身考虑不周了。”齐太太忙说道。

不过这杜家,倒是挺有自知之明的,知道自己手里守不住这个东西,就卖了,价格也不算高。这要是在京城,一个温泉庄子的一万两都不止呢。

何况,要建这温泉庄子,手里没有大量的银钱,也是白搭,所以齐太太才说杜家是识时务。

“可惜了!杜家这样好的人家!”齐太太叹道。

齐大人想到自己的大女儿的事儿,心里就恼火,不过他倒不会把自己的大儿子和杜家的女儿说到一块儿去,毕竟是自己的嫡长子,京城里亲戚也多,随便说一个,也比杜家要强。

唯一的一个合适的,又闹出了那么大的动静。

罢了,和杜家的事儿,他也不要想了,以后尽量重用杜有忠就好了,他明年任期就到了,青阳县这里的一切都和他没有什么关系了。

再说那董老二,自从知道自家原来的庄子上真的是温泉庄子后,那叫一个后悔,那叫一个只跺脚。

可惜,现在这庄子直接成了张家的,他不可能去张家再买回自己的东西。

早知道那时候和李文书要闹掰的时候,就顺道把那庄子再给买回来就好了,如果是那样,现在他还愁什么?

可惜千金难买早知道,这一切都晚了!

至于李文书,他还真没有放在眼里,不过是县衙的一个小吏,还在自己这边赚钱呢,还敢打自己!以后有他好看的!

这董老二还没有等到自己给李文书好看的,结果自己的一个店铺却查到了偷税,直接就弄到了县衙那边,董老二好不容易得到的二百两,也给赔了个干净。还把铺子给封了。

这下子生意也不能做了,他老婆和孩子天天和他闹,最后才知道,他老婆不可以在县城住了,说是没有脸在县城呆下去了,他要是不走,她就带着孩子们走。

董老二的老婆也是没有办法了,生怕这董老二在县城又天天耍,把手头上的钱都给浪没有了。

还不如拘在乡下,好歹也能过日子。

董老二被老婆和孩子闹得不行,加上手头上的钱是日渐稀少,生意还做不成,没办法,只能打包带着孩子们去了乡下安顿下来。

从此就再也没有在青阳县城再得瑟起来。

李文书知道董老二灰溜溜的回乡下去了,心道,算他识相的早,不然还得让他破破财!

因为齐大人是明年就卸任了,所以到了冬季的时候,事情就没有那么多了,而且大家也知道了,吏部那边也给青阳县定下了县太爷的人选,人家正在从京城往这里赶呢。

杜榆他爹是学官,这换了谁做县太爷,倒是关系不大。

不过本来最有希望升上去做县太爷的周县丞,这次没有能如愿以偿,这心情就不怎么好。

齐大人是功德圆满,听说考绩都是优,这次回京城十有八、九是要升上一级的,不定要当上知州或者通判同知的。那时候虽然是在知府手底下做事儿,可是品级却上了一级,这年头,谁不希望能升官那。

杜榆他爹从进入腊月,就和周教谕在商量明年的县试的事情了。没办法,明年是新旧县令交替的时候,这个要是做不好,新县令不会怨旧县令,只会怨他们做事没有做好。

上次卖庄子的钱,杜有忠还是交给了胡氏,毕竟这些钱,是他们从私房里拿出的二百两,加上全家一起想办法才赚的,也不是说杜有忠自私,在老家那边生活过的越来越好的情况下,他没有把这一千二百两拿回去,也是合情合理,毕竟以后也要应酬,还要过几年去京城赶考,加上两个儿子越来越大,他得为他们考虑。

如果老家那边过的苦哈哈的,他还把银子揣到手里,那就太不是东西了。

杜榆觉得自家爹这样打算也是挺好的,毕竟老家那边,他们从来不要银子的,都是靠自己爹的奉银在过日子。

也就是说,那二百亩田的收入,他们从来不插手的,都是老家那边拿着呢。

她爹又不是愚孝的人,知道什么时候该拿银子,什么时候该贡献出来。

是人都有私心,杜榆觉得他爹做的很好了。

不过,他爹也是心甘情愿用那二百亩地养活一家老小的。

杜榆他们有了那一千二百两,日子还是和以前过的一样,并没有变得奢侈。

而进入腊月后,杜榆就和娘开始天天上街了,买东西,准备回去的时候,都带回去。

胡氏准备给杜榆兄妹三个都做一身皮毛的衣服,穿在身上又好看又暖和。

“娘,还是先给爷爷和奶奶买吧,我们以后再说。”杜榆说道。

“你奶奶啊,她舍不得穿那,没事儿,别怕你奶奶说,咱们在外面,穿好点也是体面,这话你奶奶也给我说过的。”

☆、112 聚散

“你奶奶和爷爷的,我也准备着呢。”就是家里的四郎和樱儿,胡氏也有准备。

胡氏自己不准备穿那皮毛的衣裳,如果自己穿了那么好,而几个妯娌还没有,容易让几个妯娌心里不得劲儿。

但是她不能委屈自己的孩子啊。现在又不是买不起,所以就是要给杜榆他们兄妹三个买一件。

到了皮货店,选了好几个皮子,皮毛衣服她自己也不会做,怕浪费了,所以就找到那成衣铺子,岀工钱请人做了。

这样算下来,一件衣服也得好几两银子呢。不过胡氏还是咬牙买了。

好歹也是赚了一千两银子是吧,再说还有丈夫的俸禄呢。

杜有忠这个训导除了俸禄,别的东西还没有当书院先生的时候得的多。

毕竟他这个县学就是清水衙门,人也不及锦溪书院的多。

而且杜有忠也不是那种找学生要东西的人,不过到了年底,县学的秀才们,都要么是自己来,要么是派家里的老婆来,给教谕和训导他们送东西了。

杜榆还看到有一个秀才娘子都头发花白了,还拎着一篮子鸡蛋上门来送礼。

自家要是不要,她都不走了。非要让自家收下来,最后没法,只能收了。

在这些人心里,你把东西收了,以后才会尽心教她丈夫呢,不收那就是他们心里不安。

这位秀才娘子的丈夫是个老童生,好多年后才考上秀才,现在也头发花白了,只是还没有放弃继续科考。

可见这科考真的是让人入魔,哪怕都五六十岁了,也会再接再厉。

齐太太因为要回京了,收拾箱笼后,发现许多东西,可以不用带回去了,毕竟在京城里,这些衣服的样式都已经落后了。

所以除了给身边的丫鬟仆妇送了些衣服外,那些上好的,也给了同僚家里。

杜榆和胡氏都收了好几件衣服,还有些皮毛,看着虽然不是新的,但是也很好了。

上一篇:后宫策 下一篇:宫廷计之养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