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柳暗花明又一村(133)

李文书是真的为杜有忠着想,杜有忠说道:“如果真是那样,就算是我财运不好,好在别的地方都是好的,过几年我就回本了,也算不得什么了。李兄弟,你也不用自责,当初你本是一片好意,若是我们连这个都不明白,只一味的怪罪你,那我们也失了下乘了。”

杜大哥这是信任自己,才会拿出钱来,买了那董老二的庄子呢,都怪自己,没有看清董老二是个什么人。尽管杜有忠这么说,李文书还是很自责。决定以后再将功折罪,好好的报答杜有忠。

这样又过了一个来月,天气进入了深秋,更冷了起来,这天杜大郎是骑着马回来的,一进门,脸上都带笑。

“爹,那泉眼找出来了!”杜大郎笑着对杜有忠说道。

胡氏,二郎还有杜榆都围了过来,杜大郎说道:“说来也巧,那片地靠近的山头,当初有一棵老松树枯了,庄子上的人就把这松树给砍了当柴火了,只是地下面的树根没有刨,刚好这几天天气冷了,我们说着说着,就说到了树根烧火起来,更耐燃一些,就有人想到了这棵松树根,于是带着人去挖,这一挖,就挖出来水来了,还是热的,爹,你说巧不巧!”

原来这源头是在山上呢,怪不得董老二他们没有挖出来!还是被树根给埋着,看来这源头也挺小的,不然早就自己流出来了。

不过难怪那松树会枯死,上来了那么热的水,不枯死才怪。

“爹,咱们把庄子给卖了吧。”杜榆说道。

杜有忠听了点头,“是该卖掉了!”

胡氏忙道:“这不刚找好了泉眼,怎么就给卖了?”她不理解啊。

杜大郎和杜二郎都解释道:“这温泉留在我们手里,肯定很多人都想要,咱们也护不住,还不如找个护得住的人家,卖给他们,也免得我们天天还担心。”

胡氏听了忙说道:“对,是这个理儿,是该卖掉。”他爹不过是举人,肯定斗不过别人那,而且他们还不是青阳县的人,自然更是被地头蛇欺负了!

要把庄子给卖掉,当然得找有足够实力的人了,不然照样是个麻烦。

其实最有实力的应该是县太爷了,只是他也不是本地人,到了任期了,他就会离开这里,所以还是找青阳县本地人好了。

青阳县的另一个大户张家,旁边王训导的女儿,不就是嫁到了张家吗?

听说这张家和京城那个什么侯的张家是一个宗族的,这样的人家,应该有能力接盘。只要稍微放出点风声,张家要是有意思,就能过来说这个事儿。

杜榆他们猜的没有错,在杜榆故意在王家那边的王太太漏了点风声后,王太太就找了她女儿了。

王太太的女儿的丈夫长得特别胖,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个原因,到现在那王氏都没有生育。

可是这个时候,不能生育,一般都是觉得女人有问题,王氏虽然嫁到了张家,把丈夫也拿捏在手,可是毕竟没有子嗣,也矮了一头。加上她丈夫也不是张家的嫡支。王氏可谓是在夹缝中求生存。

☆、111 赚钱

王氏听了她娘的话,心里就动了,“真的有那回事儿?找到了泉眼?”

王太太道:“我是你娘,我骗你干什么?不过他们也不是青阳县的人,准备把那庄子给卖了,我看那,真的能赚个大钱来,人的运气,真是说不好,我跟你说,你不是说你们家京城的什么侯爷还有太夫人的,就喜欢泡温泉吗?你要是把这事儿给办好了,不愁在你们张家立不了足。”

“娘你说的对,这事儿要是真的,我可真要好好看看了!只是不知道他们要卖多少钱!”

“我的傻丫头,你还准备自己买下来?这可不成!你直接把这事儿让女婿告诉家主,然后他们去和杜家商量去,不管怎么说,这里面也有你的一份功劳。”自己女儿手头上真没有几两银子,哪里能买的下来一个带温泉的庄子?

王氏说道:“那的让我弟弟去说这个事儿。”

王太太道:“唉,你还是想不明白啊,这事儿,应该让女婿去说,女婿得了本家的好,自然会记得你的功劳,这女人那,嫁了出去,夫婿才是自己一辈子的依靠,我知道你心疼你弟弟,可是,你真要不告诉你夫婿,只告诉你弟弟,那么以后女婿也会记恨你的,好好过日子吧,别的娘也不会多想的。”

也不知道那边是怎么说的,总之过了几天,张家就来人了,那时候杜有忠去县学不在了,是杜大郎招呼的。

来人也挺客气,好像是张家几房的爷们。说着就要去看看那庄子,杜大郎骑着马带着人去看了。

说是看过之后,再回去商量商量,杜大郎也没有意见。张家毕竟不是地痞无赖,不会干出这种强抢的事儿,而且杜有忠不是平头百姓,是有功名的,还是学官,这种身份的人,谁也不会那样找晦气。

结果最后张家特别满意,出的价钱也痛快,毕竟张家是大户,人家的铺子也是好多好多的,背后有靠山,做生意也比别人强。

何况,如果这个温泉庄子弄好了,那么得了京城本家的喜欢,得到的好处就比这一千二百两要强多了!

本来他们每年送的礼也都是好几千两呢,这庄子又是在本地,拿不走的,本家的人也只不过回来泡一泡的,就能得到好多好处的。

加上杜有忠本身也是个举人,给这个价钱也值。

所以原来的二百两买的,直接成了一千二百两卖的,翻了六倍!

原本的坏事变成了好事儿。杜榆家里,解决了这个烫手山芋,还赚了钱,心里很是痛快。

当然,张家要求这事儿低调一些,杜家的人自然是不可能到处宣传,就是王太太那边,也被告诫了一番,不要到处说这个事儿。

所以杜榆家就低调的发了财。二郎还感慨,这样的事儿要是多来几次,不知道有多好。

胡氏却道:“这一次是运气,咱们哪里能处处这么好运,要真是那地就是个发烧的地呢,二百两就全亏了,做人还是要踏实才成!”

这次的事儿,杜有忠和杜大郎都从中得了经验教训,杜大郎是打听情况不细密,所以就差点上当,不过年轻人嘛,遇到这种事儿了,也能长经验教训,能很快的成长。

而杜有忠打算以后,这买田买地的事儿,还是要慎重,不能因为要给家里置办产业就万事不仔细了。

当然,杜有忠当时要买那个庄子,也是因为基本上不错,加上李文书是中间人,李文书本来一片好心,结果也被瞒着了,杜有忠是对朋友还是很信任的。加上还派了大郎去看,问题不大,所以下手买了。

总之人无完人,杜有忠也会犯错,不可能事事都做的对。但是杜有忠有担当,哪怕错了,也会想办法去弥补,而不是抱怨这个,埋怨那个,不像个男人。

齐太太当然也知道了这个事儿,和齐大人笑着说道:“可惜了,要是老爷还在这里连任,我就也去买了,那么一大片的温泉庄子呢,弄好了,不得值上万两的银子?”哪怕不卖,也留着自己去泡泡澡解解乏。

上一篇:后宫策 下一篇:宫廷计之养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