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一枝春(85)

如梅仔细估算了下正割田庄的收益,如梅叹了口气。怨不得族人对自己田庄看不上眼呢,就是这近四百亩的田庄,一年收益也不过四五百两银子,这还是年景好的时候。若是年景不好,那收益更少了。而自家的田地有一百一十多亩被四户好吃懒、做嗜酒好赌的人家租种着。他们几乎年年拖欠田租,还时不时的来自家闹着求着减免田租,实在是不像话啊!

如梅看了眼兴致勃勃的兄弟俩,不由得失笑,果然是年少不知愁啊!看了一遍格子架上的滴漏,便道:“还没摆弄够?时辰不早了,回去睡吧!”然后又让耳房里守着的冬儿叫了胡嬷嬷和宁嬷嬷去。

兄弟俩虽然有些意犹未尽,但还是依如梅之言,收起了弹弓。

“姐姐,明天我们给你打个小兔子回来!”泽儿双眼亮晶晶的。

如梅听了一笑:“好了!我等着泽儿你的小兔子!可别最后只有你哥哥打到兔子哟~”

沈泽见姐姐这样说忙撅起嘴巴,看了沈渊一眼道:“我一定会打到的~” 沈渊嘴角一弯,听见门外嬷嬷们的说话声,忙拉着沈泽对如梅行了一礼才出了屋子。

窗外的风吹着树枝咯咯的响,如梅听着那风声,不由得辗转反侧,这庄田怎么样才能挣更多的钱呢?想来想去却没有什么好的主意,不由得有些失望:自己于经济方面是真的不如余新娘啊!前世据说余家后来的境况大好,便是因为有余欣娘在。不过六七年时间,余家在平洲城里便成了富户,虽然不及很多世家大族的底子厚,但是余新娘的名头却传了出去……

如梅咬了咬唇,自己真是糊涂了!便是名声出去了又怎么样最后却还不是和那些出身偏门女子一样,赶着躺儿上前做妾!哼,自己又怎么会输给她?想着也不是没有农事方面的书籍卖,明儿就让喜管事回城里书肆买去,顺便去看看老宅的情形……至于这里,那四户不老实的佃户,明年这土地也不会再租孤给他们了。恩,其他几处的田庄也要遣人去好好看看了,这样不老实种田或者是看着自家人心善还故意拖欠租子的佃户,肯定还有。田地自然是一律要收回来的,具体上种什么,倒是应该好好筹谋一番……

第二天用过早膳,如梅细细叮嘱了两个弟弟一番,又让胡嬷嬷们好好的告诫了四个小厮几句,才放他们出门去。然后,才遣了喜管事带了一人回城去了。

“小月,你去和福婶说,就说我想请几位村里农事好的人家的大娘嫂子来说话。还有,你和她一起去请人。”

小月是沈家的家生子,对村里的夫人早就好奇得紧,那天就近看见的村人也不过是万氏一人,如今能和福婶一起去,自瑞那是高兴莫名的。

等小月去了,如梅才对冬儿道:“让厨房准备几样糕点来。恩,嘱咐下去,多备点,等说完话给人家带回去。怎么也算是麻烦人家走一趟的。”

冬儿却是在外面长大的,虽然买进府里时年岁尚幼,但是却还记得幼时在家里对吃食的渴望。因此也是高高兴兴的去了厨房。

春华见小月、冬儿都不在了。忙笑着上前道:“姑娘可有事情吩咐我?”

如梅一笑:“怎么会没有?给我从新梳个头吧,恩,这衣服也换件。虽然是村里的妇人,也不能过于失礼了。”

春华笑道:“姑娘也太过小心了,她们不过是大字不识得一个的村妇人,见到姑娘您,是她们的福分了,还能挑姑娘刺儿不成?”

如梅摇摇头往起居室走去道:“福分不福分的先别说,只说她们做的事情,你就别看不起这些村妇!比起城里的千金大小姐们来,她们都真是强了许多,操持一家的吃穿住行,为男人生儿育女,农忙时节还随着夫婿下地……你说你能做到么?”

春华打开衣笼,取出一件白底淡蓝花纹的对襟棉袄,有些咋舌道:“那些事儿我可真不能做到。现在姑娘这么一说啊,我倒是有些佩服那些嫂子们了。怨不得这几日里,厨房里的大娘说,村里的妇人们常向她们打听,咱们家是否还要丫鬟呢!不说吃穿比自家好些,还有月钱可拿。”

如梅脱下外袍,任春华给自己换上棉袄,叹了口气道:“过得下去的人家,谁愿意买儿女为奴婢的呢?她们也是打听清楚了我们家收促使丫鬟都不是签长契,这才来打听的。”

待如梅收拾妥当,往花厅里去,才见左右两边各站着三位妇人。右边最前一人乃是上次见过的万氏。

“各位大娘,恕如梅来迟了,还望见谅。”如梅笑着向几人一一点头致礼。眼光迅速的扫过几位夫妇人,倒没有谁是那种刻薄长相的,东首最前面的妇人衣着是几人里最为好的,就是头上都插着两根银簪。

“沈姑娘太客气了!”几个妇人忙道。

如梅在主位上坐了,对着福婶点点头。福婶忙笑着道:“这是我家三姑娘,今天请几位嫂子来也想和几位说说话儿。”然后一一指着几人对如梅道:“这是里正家的娘子牛嫂子。”

那牛嫂子就是那东首最前面的人。忙起身对着如梅笑了笑:“早就想来拜访沈姑娘,不过怕突然上门不好,所以就没来。今儿得沈姑娘的请,我们可真是高兴呢。”

其他的几个夫人忙附和着。

“那这几位就麻烦牛嫂子给我介绍下了。”如梅点点头,让福婶下去了。

牛氏自是高兴,忙将几人姓氏是否租种了沈家田地也都说明了。除了牛氏外,东首其余两人,一是魏氏,一是曹氏。在村里家境算得上是不错的,除了自家的田地外,也各租了十余亩沈家的田地。而西首连万氏在内的三人,则是自家没有田地的,完全靠租种沈家的田地过日子。一是花氏,一于氏。

如梅看福婶带着冬儿将四色点心端上来边说:“我们家这儿田地乃是十几年前家母的陪嫁,这么些年来,我们家人虽然没怎么过来,倒是叶算得上半个柳家村的人家了。牛嫂子看我这话说得可对?”

牛氏虽然是小小的里正娘子,但是却没见过什么富家大户。她听自家男人说过这田庄东家乃是开封城里的沈家人,还是在京里做官的。如今虽然人没有了,但是也不是他们这些平头百姓轻易见得着的。如今见如梅这话说得客气,心里自然是高兴的。忙扯着几个妇人,将柳家村一起吹嘘了一遍才罢休。

如梅听得轻声一笑:“柳家村里的人,我也听老管家福伯说过,大多是老实轻快的人家。哎,说起来,也怨我们家,因为多年在京里,这庄子交代下面的人管,佃户都换了几截我们都不清楚。如今回来了,才发觉好多田地都荒废了。说起来,这几年年景不差,我们家的租子不高,不知道什么缘故?且这村里长满枯草的田地居然都是我家的!”

几位妇人互相看了一眼,大概猜到了如梅的心思。东首的牛氏、魏氏、曹氏三人的顾虑没万氏等三人多,互相看了一眼,忙将事情说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