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素手罗衣(3)

然后长坐片刻,接下来女儿邀他去花园里慢慢散步。一刻后,两人继续谈宫廷旧事——要知道,现今权贵们的不少做法,与当年他们所经历的有直接关系,不搞清楚就容易犯忌。

又谈了不过一刻光景,武氏的旧事刚起了个头,腾空就提出煮茶。

打散的茶里,还有几种叶片,但是李林甫不知道那是什么。

等那少少的一碗清香微甜的茶汤饮入肚,他发现腹中完全没有了以前经常泛起的酸涨甚至微痛。

奇也!这就是养生之道?!

“父亲脾胃似有虚热,不需用药,吃食饮茶时注意些,两三年就能变好。”

“哦,是否需降火气?”

“不可。此为虚火,非真正的阳火过旺,不能随意降火。”

明白了!公主是真心希望健康长寿。李林甫点头,“看来女儿的那些零用钱太少!”

腾空微笑,如果嘴角稍微上提一厘也算笑的话。“父亲,不少,一盒上等胭脂,可以买两大册药书和一大包药草。够看半年的。”

“那药典共几册?”

“七大册。”

“好——”李林甫点头。两年不到读完七“大册”典籍,即使囫囵吞枣也算快的,尤其还是个稚龄女孩儿,必定没有如同龄孩子那样玩乐,全部心思都在药书上头。“腾空何不读医书?”

“学医须得看诊大量病人才有所得,不若学药。”还有针、灸。但目前凭梦里的记忆,和实际看的书,依然属于刚入门不久,还没有到有所成的地步。“女儿现今也只刚学得些皮毛,待有所成时再好好为父亲母亲调理。”

“好好好!”

光一这一饭一茶,李林甫就深切体会到女儿对养生之道已有心得,如果这叫“皮毛”的话,就配得上真师之衔!

光想到健康长寿的将来,李林甫就乐得有些失态。难怪啊难怪,除却人品,原来公主也是怕老病的人……他突然想到了个送礼送到那些贵妇心眼儿最里头的好法子——当然不是靠女儿现在的这点点“皮毛”。

隔一天,父女又谈了一回,从下午直到入夜。照例是共同用餐、饭后半个多时辰饮茶,但这回不是一般的茶叶,而且药草汤。

待马车将腾空一人和数个箱子、两名使女载走后,李林甫唯一遗憾的就是来不及多要些养生法子来。

不想,那些使女帮忙收拾过后就被打发回来了,说是修行之地,除了女冠真师,不留俗世人等。

李林甫将人还给夫人,然后独自琢磨着其中的意味。这玉真观果如外人所言,排斥外人得厉害。不过,又如何?他这不上不下有些尴尬的女儿,送去给长公主当弟子,比嫁与其他权势人家的庶子要有利得多。更何况,这个女儿本身也对入仙道很有兴趣,必然会成助力。最不济,长公主也会看在腾空服侍的份上不会对付自己。

怎么算,这个女儿出家出得都太对了!

第3章 医者

县主例赏送到玉真观时,腾空却在宫城中、太医院。

公主对她所有的要求不说二话——她的要求很简单,书,药材金针。她很清楚,老师这玩意比较麻烦,多数名医不随便收徒,更别提女徒,加之宫廷太医比民间医者多了警惕算计,实在不易。

可公主师傅还是帮她铺好了路。

腾空都穿正经女冠便服去太医院,只材质比一般女冠要好得多,配饰束发也都是玉——与她的身份极其相符。

“玉盈见过李太医、石太医。”

“真人不必多礼。”

素颜、法服,没有头冠、仅以玉环束发。腾空虽然年纪尚小,但一身气质委实不俗,颇有修行道风,让大半个太医院的人都在心中轻叹:这位宗室县主是真心出家,眉宇间也全是清雅正气,学的也是勾不了人的针药——不过以她的年纪,距离勾引人还有段时日——真是可惜了那张秀丽如莲的小脸。

等一上手,就不止是叹息了。

李太医擅制药,石太医长于金针,前者对各类药物产地秉性和搭配,以及炮制的手艺有数十年的研究,后者精于各经络穴位。而院中还没有人特别善于药草艾炙,倒有几名懂医理的女官会弄些,可也不敢随意在嫔妃身上使用,生怕留下半点痕迹。

而,腾空竟然对这些全部懂一些,且懂得还真不少!

“腾空曾于一破旧手书中读到过经穴与修身之法,后来不幸沾水毁去……可那书中多谈及神怪修仙,经穴讲得太少。后偶闻金针艾药使人回复眼力之奇效,是故找来明堂针灸。”那册书非常有用,可也有些不太对头的地方,另有些好处没有载入,腾空私下改增不少——当然这都是依照自己的梦而来,绝不能外泄,也难以辨明到底对不对,必须有实例才行。

两名太医都来了劲。

好吧,嫔妃虽然不能随便试,可伤病的宫人侍卫多得是!

当然,若真有小毛小病的,宫人怕被赶走而不肯就医,侍卫们大多健壮少疾,只外伤或难以掩饰的问题、比如剧烈咳嗽,是无法自己处置的,因此几乎每天都有不同的活铜人让他们师徒三人试验。

腾空还是对伤药和金针最有兴趣。其原因是无法对人细说的——她固执地认定,梦中的人、或者另一个自己,是军医!只奇怪的是,自己几乎没有见过战争场面,军服也……难道自己只是学着做军医,而非真的军医?唉,反正不能为外人道也!

“县主,这是库中田七。”一名少年宦官恭敬地将一个木盒呈上,但是交割的签书则是交给李太医。他从眼睛上方的余光中悄悄打量这位引来不小震动的宗室县主真师:这张脸,若是放在一般良家子的身上,能得个嫔位……却偏偏是李氏,还正经出家了!

“史用,多谢了!”腾空随手塞去一些用素帕包着的钱,那小宦官非常高兴。她这个下县县主,到目前已经得了两匹绢、一石精米和好几千钱——这才几个月!米粮都给了观里,绢、钱和其他物段,也一律给观里贡献至少半数。她的慷慨让玉真观的总管事乐极。也所以,最初的大半个月还要她自己洗衣端饭,现在观里安排了一名上了年纪、宫婢出身的女冠,专门照顾她的起居衣食。

第二天开始,这个少年宦官史用就帮着百泉县主、玉盈真师制药。光是研磨成粉的药材和略带诡异的东西,就有近二十种,然后记下比例配方、搅成药面,撒在那些龇牙咧嘴的宫人或侍卫的创口上。

直到第六种配方出来,在好几个大活人的身上用了都不错,腾空才终于确定自己的记忆与判断都没错。若无太医院的强大助力,很多事情还真做不到,起码民间医者绝无可能如此大量试验贵重药材、还在一堆敢怒不敢言的活人身上试验。

还别说,金针止血止痛、药末收口的法子有用得很!

李太医在立誓将试验过程全部记下并交给腾空后,他和他的一群徒弟接手了以后的改进试制。而将施治过程撰写誊抄的事则交给院中文书。